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公元263年臘月時節,成都,蜀漢皇宮的大殿內,蜀主劉禪坐在那把代表著至高皇權的寶座上,滿臉愁容的看著下面的大臣們,此時的蜀漢群臣也都是驚慌失措的注視著皇帝劉禪,等待著劉禪最後的決定。

原來,諸葛瞻在綿竹戰敗,全軍覆沒,同時,鄧艾又拿下了成都最後的屏障雒城的消息傳到成都以後,成都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極其恐慌之中。很多的士族豪門以及普通百姓,由於害怕魏軍打進成都以後會燒殺搶奪,所以,紛紛都跑出城去,藏入了附近的大山之中。

而皇宮中的蜀主劉禪得到消息以後,一下子癱坐在龍椅上,口中不斷的唸叨著,完了,完了,蜀漢基業完了。這時,旁邊的黃皓將劉禪攙扶起來,說道,陛下,事到如今,應該趕快召集文武商議對策。劉禪一聽,有理,馬上宣眾臣到大殿議事。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結果在朝堂上,有的大臣提出來建議,應該撤出成都,投奔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雲南等廣大地區),然後依託南中地區的地理優勢抗擊魏軍,等到大將軍姜維從劍閣回兵,到那時,就會有很大的轉機。

而南中七郡是由蜀漢的翊軍將軍,建寧太守霍戈(霍峻之子)鎮守。而霍戈對蜀漢忠心耿耿,這次,魏軍伐蜀之初,霍戈要率兵到漢中前線與敵作戰,而劉禪害怕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趁機造反,需要有人在那裡壓制,因此,沒有讓霍戈去漢中參戰。

還有的大臣提議,應該投奔巴郡(今重慶南部轄區以及貴州北部),與永安都督,右大將軍閻宇和巴東太守羅憲匯合,然後聯繫東吳,共同與魏軍周旋。如果,最後實在不行了,還可以投奔東吳。

不過,以光祿大夫譙周為首的很多大臣勸劉禪降魏。譙周對劉禪說道,蜀滅以後,就打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孫劉聯盟共拒曹魏也不復存在。而以後曹魏一家獨大,魏滅吳也是早晚的事情。陛下(劉禪)如果投吳,那就是以天子之尊成為了吳國的臣子,這樣,對於陛下來說就是一種羞辱。如果吳在被魏所滅,陛下到時候還是要被魏國所俘虜,還要成為魏國臣子,那就是恥上加恥。

另外,譙周還說,南中雖然是蜀漢的國土。但是,都是蠻夷之區,以前總是屢屢反叛,後來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是,他們表面上歸附於蜀漢,可是實際上。他們對蜀漢都懷恨在心。如果陛下去南中,他們看到蜀漢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同時他們還要供養蜀漢的皇室,大臣以及軍隊,那時,他們必然會勾結魏軍,同時發生叛亂,到那個時候,陛下就更危險了,因此,這些路都是行不通的。而目前唯一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曹魏,投降以後,曹魏也一定會優待我們的。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這時。劉禪之子北地王劉諶憤怒的說道,國家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我們應該緊守成都,等待援軍,哪怕最後為蜀漢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劉備)了。

劉禪聽完大怒,對劉諶罵道,國家大事,你懂什麼,來人,把他轟出大殿,然後,劉禪靠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

這時的劉禪陷入到了萬分糾結之中,確切來說,誰也不願意選擇將皇位輕易的放棄,去投降敵國,更不願意以後自己的命運都在對方的掌控中。不過,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應該怎麼辦。

如果照劉諶所說,緊守成都,等待援軍救援。可是現在的成都城內,連一個能拿得出手的將軍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靠誰來指揮軍隊守城,怎麼能夠擋住魏軍的進攻。

另外,成都幾乎所有的精銳部隊,都在綿竹被魏軍團滅了,而現在成都就剩下了幾千軍隊,同時,大部分士兵一直在後方,從來都沒有去過戰場,更沒有與敵作戰的經驗和勇氣。讓他們維護維護治安,給皇宮站站崗,看守城門還行,指他們和城外那些身經百戰,如狼似虎的魏軍打,那不就是讓他們出去送死麼。再說了,連諸葛瞻的三萬大軍都讓魏軍消滅了,成都剩下的這些士兵哪裡還有膽量敢和魏軍打,別到時候,還沒等到上戰場,他們都逃跑了。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另外,想要擋住魏軍,保住成都,首先必須要軍民團結,同仇敵愾,這樣才能夠士氣高昂,才會有信心和勇氣能夠與敵作戰,甚至贏得戰爭。可是,現在的成都是這樣麼,現在的成都是人心渙散,軍民人等更是人心惶惶,無數的蜀漢子民都攜家帶口出城逃難去了。

那些吃國家俸祿的官員們,他們可能都和蜀漢一條心麼,首先,蜀漢的官員分為很多的利益集團,而真正忠於蜀漢的那些臣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是領兵抗擊魏軍,就是在鎮守蜀漢各郡,再就戰死在了綿竹以及漢中前線。而其他的利益集團,大部分人對於蜀漢都不會是忠誠的。

其實,通過朝會就能夠看得出來,朝中這些官員中有很多人都在為自己謀劃將來的出路,還有很多人更願意降魏,要是指這些人為蜀漢江山奮戰,為蜀漢江山而死,顯然是不可能的。沒準到時候,他們有些人為了在曹魏面前立功,出賣蜀漢,把城門獻給魏軍都是極有可能的。

另外,劍閣方面以及巴郡方面救援成都的援軍,離成都的路途都太遠了,以成都現在的狀況,能頂到援軍到達的時候麼,顯然更不可能。可以說,等援軍趕到的時候,成都也早就讓魏軍佔領了。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如果放棄成都去南中,正如譙周所說的那樣,南中那是蠻夷之地,雖然有蜀漢將軍霍戈在那鎮守,可是,當地的很多部族表面歸附於蜀漢,但是,他們和蜀漢根本就不是一條心,如果,那時候他們在藉機造反,同時聯合魏軍對蜀軍內外夾攻,蜀漢最後還是被滅。

如果去巴郡,指望巴郡那點地盤和兵力,能擋魏軍多久,要是最後投吳,成為了吳國的臣子,到時候在受到吳國皇帝的嘲諷和刁難,如果那樣,還趕不上直接降魏呢。

另外,撤出成都不論去南中還是巴郡,路途都十分遙遠,所以,難免在路上發生變化,如果,讓魏軍追上來怎麼辦。如果,手下士兵見蜀漢江山大勢已去,他們為了謀財,或者為了在魏軍面前邀功,在路上發生叛亂怎麼辦。

當然了,劉禪最多的還是考慮他自己,雖然,整個蜀中各地還有不少兵力,但是,姜維率軍救援成都,勢必放棄劍閣,而劍閣城外的十多萬魏軍就會長驅直入,那時,蜀軍沒有天險可守,兵力也遠遠少於魏軍,同時,軍心在不穩定,失敗也是早晚的事。如果真要是那樣,他劉禪最後的下場不是死於亂軍之中,就是被魏軍抓住,押到洛陽,接受曹魏的審判以及定罪。所以,劉禪清楚,不論採取什麼辦法,如果繼續打下去,最後,蜀漢都得被魏國所滅,他的下場都不會好。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相反,如果投降,那就不一樣了,皇帝投降,命令全國軍隊放棄抵抗,順利地把國家讓給魏國。那樣對於魏國來說,他劉禪是有功的,魏國是會優待他的,那時,他的性命以及他的財產也得到了保全,同時,蜀漢皇室成員的身家性命,以及那些忠於蜀漢的大臣們的身家性命,也都得到了保障,百姓也免於了戰火。另外,只要他以後老老實實當一個魏國的順民,在也沒有復國的打算,魏國為了拉攏蜀人之心,是不會傷害他的,大不了以後再不為國事操心,當一個本本分分的富家翁度過後半生。

最後,蜀主劉禪經過反覆的內心鬥爭,以及多方的權衡利弊,終於下定決心降魏。並命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等人帶上降書,印綬,去雒城鄧艾軍中請降。鄧艾一聽大喜,讓張紹等人先回成都稟報劉禪,魏軍願意接受劉禪的投降,並約定第二天在成都城外,舉行受降儀式。

消息傳到了成都,有的人高興,有的人哭,高興的人是因為免除了戰亂之苦而樂,哭的人是因為蜀漢江山即將滅亡而哭,北地王劉諶痛傷亡國之恥,先殺死妻子以及兒女,然後自殺身亡。劉禪知道消息以後,嘆息一聲,沒有在說什麼。

次日,鄧艾率大軍抵達成都城北,這時,成都城門大開,蜀主劉禪繩索自縛,載著棺材,百官在後跟隨,來到了魏軍軍前。鄧艾一看,趕忙上前,替劉禪解下繩索,同時,命人燒掉了棺材,禮請劉禪進入魏軍大營。然後,劉禪下旨命蜀漢各地官員,以及各地駐軍包括姜維的軍隊,向魏軍投降。

兩晉風雲之,權衡利弊,劉禪降魏

鄧艾進入成都以後,仍然允許劉禪居住在皇宮內,同時,安撫城中的百官,保證他們的財產安全,另外,鄧艾向魏軍下達命令,不準擾民,更不準傷害百姓,與百姓交易的時候,也要做到公買公賣。因此,鄧艾受到了蜀人很大的擁護。

同時,鄧艾認為劉禪雖然投降了,但是,蜀中的局勢還很不穩定,為了進一步拉攏蜀人之心。鄧艾遵循東漢時期的將軍鄧禹以前的作法,擅自以曹魏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員,他拜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蜀漢其他諸王為駙馬都尉,對蜀漢那些官員也都加以提升。另外,鄧艾任命手下得力干將,軍中司馬師纂兼領益州刺史,又任命和他同甘共苦的隴西太守牽玄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

而鄧艾擅自以曹魏天子名義所做的這些事情,也為他今後被殺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