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努尔哈赤,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干部子弟,这种背景对努尔哈赤后来成就的功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清史稿》对努尔哈赤不吝溢美之词,“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当然《清史稿》自有其评价上的局限性,对于努尔哈赤的了解还得从他的成长环境说起。

“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努尔哈赤的祖辈,世世代代都在建州这一块地方上生活,并且还是地方上掌握军权的大人物。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到了明朝又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右都督等实权职位,这些官职被一代代承袭了下来。

但努尔哈赤童年生活较为坎坷,他的母亲喜塔腊氏在努尔哈赤十岁时去世,继母对其十分刻薄,到十九岁时不得不分家生活,他仅获得少量家产,因而他常至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活动,这段经历对他日后对蒙古和明朝的战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到了努尔哈赤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与祖父在明朝李成梁征伐阿台的战役中身亡,为了给祖、父报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努尔哈赤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

先是癸未年,以显祖宣皇帝遗甲十三副起事,征尼堪外兰败之,以得兵百人、甲三十副。后以次削平诸部,归附日众。初,出兵校猎,不论人数多寡,各随族长屯寨行。每人取矢一,每十人设一牛录额真领之。”因为女真人以射猎为生的习俗,使得他们的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保有着氏族部落风格的组织习性,在此基础之上,便形成了早期的八旗制度。

“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旗制度主要是一种军事制度,但是又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制度,可以说它是一种军政合一的一种社会制度混合物,部队里的长官不仅掌握着军队,这些军人同时也是各部里的普通百姓,因而军队长官对辖区内的民政有着同等的管理权,这就是早期八旗制度的特殊之处。

早期的八旗其实只有四旗,因为力量尚比较弱小,“至辛丑年,设黄、白、红、蓝四旗,旗皆纯色。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一辖之,”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以及归附人口的增多,直至“甲寅年,始定八旗之制。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每三百人设牛录额真一,五牛录设甲喇额真一,五甲喇设固山额真一。每固山设左右梅勒额真各一,以辖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到了这时候八旗制度才真正成形,它成为了努尔哈赤征服整个关外地区建立后金王朝的根本力量。

“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统一辽东的战争中,努尔哈赤主要面临三个对手,一是其他女真部落,二是蒙古,三是明朝。对于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部落,努尔哈赤通过战争手段兼并了这两部女真中的强大部落,统一了女真族。对于蒙古则主要采用柔和政策,主要以联姻、会盟、封赏等方式为主。而对于明朝,通过力量的积蓄则由开始的顺从逐渐转为对抗,决定后金命运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这种转折的情况下,最终政令统一的八旗军队打败了政局混乱、离心离德的大明,成为了后来威胁大明统治的强大割据势力。

“遗甲十三副”创立后金,努尔哈赤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努尔哈赤这个人既有创设军制、吸收人才的开明的一面,也有着很严重的保守的一面。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他的民族政策上,在后期后金王朝趋于稳定和强盛的情况下,他对后金土地上的汉民采取歧视的政策,当管辖境内遭逢天灾,粮草不济时,努尔哈赤的选择竟是“杀尽辽东无谷汉人”,辽民被杀者数以万计,被俘的汉人则按照以往传统,强迫剃发易服,更多汉人被编为仆役或农奴,导致了激烈的民族矛盾,造成了天命晚期后金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局面。

然而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一位比他的父亲更优秀的帝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后来统治中国200多年的大清王朝的创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