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在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塔尖指向天狼星


說到農業機械化,我國處於大一部分都是山,梯田的存在,有的地區田地非常的小塊,而且都是梯田,像我們西南三省,雲、貴、川,四川是盆地,田地面積大小不一,貴州雲南是高原地區,田地也是大小不一,貴州有很多地方都是梯田,土地都是在半山腰,爬坡上坎的,貴州有的地方在稻田裡養魚。也就是俗稱的稻花魚。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就是山大,地勢不平,稻田在山頂,都是梯田,田裡養稻花魚,稻田裡一年四季全是水,要想全國實現農業機械化,有的地方還是不行,雲南也和貴州差不多,雲南也是山多地勢不好。和貴州一個樣。

首先 明確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農業現代化便是把建立在直接經驗和簡單工具基礎上的自己性傳統農業轉變為以現代生產資料、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為基礎的商品性現代農業的過程。而區別於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標誌主要有以下四點:(1)、現代農業讓外來能源和物質進入循環過程,如化肥、機械、生物(2)、技術進步、傳統農業依靠農民自身積累的經驗向前推進而現代農業則借鑑和應用工業科技領域的經驗(3)、現代農業有支持保護體系。(4)、現代農業組織體系:現代農業要發展各種合作組織、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

由此可見機械化只不過是農業現代化中的一條中的一部分,但把機械化=現代化也往往是大眾誤區所在。

而現在我們國家的農業現狀是:中國農業早已開始使用化肥但並未達到配方施肥和合理施肥的高水平;開始應用先進科技,但使用先進的種植方式和優良種子但普及率低,科技普及難度較大,民眾對新技術持盲目懷疑反對態度(如轉基因);國家開始對農業進行支持和保護但相比與國外還相差甚遠;國內出現了各種農業種植合作社但仍處於一個初級階段。

而發達國家的農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式:

(1)、美國模式:地廣人稀,人均土地450畝以上。得益於這一資源,土地和機械的相對價格長期下降,而勞動力價格相對上升所以誕生和發展了以機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起步的農業現代化模式(類似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

(2)、日本模式:與美國相反,日本人多地少,日本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在於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性能的農業機械,以生物技術為農業技術創新的重點。

(3)、西歐模式:其情況介於美國和日本之間,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機械技術和生物技術並進,把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和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提高了土地生產率,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任何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都緊密的與本國的資源優勢和資源劣勢結合在一起的,我們既要吸取其經驗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完整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走專業化、一體化和社會化的農業發展道路以及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同時更重要的是充分考慮本國國情,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那麼我國農現代化未來道路在何方,先上結論:

決不能“什麼先進引進什麼,什麼值錢種植什麼”,必須始終以確保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為基本前提。

中國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規模化經營

家庭經營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國農業的最基本的經營模式

我國是人口大國,2010年人口達13.6億,2020年達14.5億,2033年前後達最大值15億。人口增多必然對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大,尤其在現今世界出現糧食危機的背景下,強調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己的方針尤為重要。而現今中國的糧食收購價格雖然有政府保護,但是地方欺詐,壓低價格的現象時有發生,農民的觀念種糧食種植收益小而經濟作物收益多能提高生活水平或外出務工來掙錢,以致土地落荒。所以必須完善健全農業保護體系而非期待農民關於國家糧食安全的覺悟。

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大多在1950~1970年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而土地集中也的確是各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共同趨勢和現象,但是農業現代化不必然與土地集中土地規模經營相聯繫,也不需要以消滅小農戶和小農業為代價。假定中國未來務農人數減少90%,即餘約6000~70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也才30畝(按耕地紅線18億畝算,實際。。),遠低於美國的450畝,以畝均純收入800元計,全年也僅24000元,遠低於務工收入,而減少的90%務農人口轉為進城務工,現金我國城鎮化進程已經足夠快,但在1978~2010年期間只吸納30%的務農人口,約為1億農民進入城鎮務工。所以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必須依靠和以小農業和小農戶為基礎。暫且不說地形地勢,在無法集中大片土地的情況下,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不可能。

現階段工商企業大規模租種農地,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這種經營模式也只能繼續傢俱城鄉收入差距和三農問題的嚴峻,而維持“讓農民種自己的地”和“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才是三農問題的原則所在。

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納入,自此之後每年一號文件鎖定三農,而自2007年中央開始提出發展現代農業,2013年又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方針也指出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法。首先是最重要的一點:“把保障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放在首位”其中第一條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堅持穩定面積、優化結構、主攻單產;深入測土配方施肥等。第三條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中有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業租賃農民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並嚴格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等。這些解決方法的提高都是切實依據國情的框架規定,而在此規定框架內的發展模式也必然才能發展壯大。

2014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國人喜歡吃新鮮的土豆,而土豆破一點皮就會變黑,在中國如何採收馬鈴薯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不同農作物種植和採收需要不同的機械。在近日江蘇大學承辦的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發展國際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稱,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迅猛,農業裝備總量增加,結構不斷優化,農機作業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然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截至目前,中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了65%,但與發達國家尤其是農業科技最發達的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美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耕地、播種、灌水、施肥、噴藥到收割、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乾、貯存等幾乎所有農作物生產領域的機械化。

  羅錫文舉例說,我國馬鈴薯的收割很大程度上還是靠人工,效率低,質量差,而美國的馬鈴薯種植者從種植到收穫儲存都是機械化操作。在美國的馬鈴薯種植基地,由於收穫前26天已噴藥將薯藤殺死,遠處只看見行走的收割機,收割後直接輸入卡車拉到倉庫,通過傳送帶直接將卡車上的馬鈴薯送入倉庫儲存,效率非常高,與中國的人挖馬運大相徑庭。

  他認為,要實現農業全面和全程機械化,必須補短板、促全面,有針對性地採用適應不同農作物和過程的農機,解決農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中美農業人口比例為90∶1,美國能以不到250萬農業人口,成為了世界糧食生產出口第一大國,高度發達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功不可沒。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認為,在現代農業裝備領域,我們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要想縮小這一差距,就需要集中資源辦事情。以新成立的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學部為例,通過去行政化,實行首席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領銜的創新建設機制,聘用和考核機制突出個人專長,免去了高校科研人員要上課又要寫文章又要做裝備的尷尬。

我國農機裝備需重點突破











鄉村務農人


朋友您好祝福

對不起,不知道。我們這裡種花生,有的人家,還用人拉犁呢。


一帆風順永遠開心


目前,我國農業已經邁入“高成本”時代,以美國為例,我國農業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國,我國農業生產效率與基礎競爭力遜於美國農業。

我國農業人工成本遠遠高於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遠不及美國;我國農業土地成本也比美國高。

美國成本中物質與服務費用佔比較高,顯示美國農業生產更多倚重物質投入、農機裝備、技術服務等。我國農業基礎競爭力薄弱的根源是存在資源、勞動力、農業機械、科技短板。

一、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高於世界發達國家

1、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成本持續上升並全面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相對下降,農產品進口量快速增加。

21世紀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主要農產品成本快速上升,逐步全面、大幅超越世界發達國家。我國農業成本高,再加上我國對主要糧食品種實行政策性保護價收購,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這是我國農業競爭力不足的重要體現。2015年,我國每50公斤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平均出售價格分別比美國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導致農產品進口量快速增加。

2、我國農業人工成本顯著增加且遠超發達國家,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於發達國家。

隨著我國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別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為推高農業成本的主要因素。

2015年,玉米、稻穀、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別是美國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表明我國勞動生產率遠遠低於美國,這與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低的事實相契合。

3、世界發達國家主要農作物品種物質與服務費用佔比較高,多數農產品物質與服務費用高於我國,表明其資本、技術、服務、機械投入等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

世界發達國家農業機械作業規模化、智能化程度遠遠高於我國,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作用明顯。人工成本佔比穩中趨降,多數不到一成,表明發達國家農業資本、技術、機械等投入對勞動的替代明顯。

二、中國農業基礎競爭力薄弱的主要根源

我國與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相比,在農業資源稟賦、勞動力素質與職業化程度、農業機械水平、農業科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致農業基礎競爭力薄弱。我國農業高成本、低效率、缺乏農業基礎競爭力的狀況將在一定時期內維持。

1、我國人均農業基礎性資源稟賦相對不足,資源型基礎競爭力處於劣勢。

我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略多於美國。2015年,中國耕地為20.25億畝,美國耕地為23.19億畝,中國耕地比美國耕地少2.94億畝。

2、我國農業勞動力基數過大,勞動力型基礎競爭力不強。

截至2015年,美國農業就業人員數242.2萬。而同期,我國農業就業人員數(第一產業就業人數)21919萬,其中包括兼業人員。

中國龐大的農業勞動力超過農業需要量,產生大量剩餘勞動力,這也是農業勞動力中大部分兼業的原因。

3、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機型基礎競爭力滯後。

世界上農業先進國家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都比較高。美國早已不僅在糧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菸草等品種上都實現了耕種收全程全面機械化。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耕作環節機械化率相對較高,但播種、收穫環節的機械化率較低。

2015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3.82%,機耕率較高為80.43%,但機播率和機收率都較低,分別為52.08%和53.40%。

4、 我國農業科技相對落後,科技型基礎競爭力欠缺。

近幾十年來,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對我國農業增產與發展居功至偉,化學肥料、優良品種、農業機械、生物技術、設施大棚等推動著我國農業發展進步。

我國農業科技在世界上處於較為中上的水平。但與世界上農業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一些基礎性、關鍵技術領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低,就拿中國的植保無人機來說吧,植保無人機是否能否破局

很多朋友喜歡看國外農機的作業視頻。的確,國外農機高大上,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進展如何,你又瞭解多少呢?

理想中的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在中國的進展並不算順利。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美國、澳大利亞,可以發現其機械化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大面積平原、土地連片等基礎條件。

連片的平整耕地

但中國的平原僅佔國土面積 12%,許多地處丘陵、山地、盆地區域的耕地並不適宜使用大型機械作業。許多地區的農民只能使用規模小、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機械工具進行作業,而這明顯不是理想的機械化程度。

大型農機正在作業

而分散的土地承包則是另一個阻礙農業機械化的因素。中國並不流行農田集中經營,農民更傾向於管理各自的小地塊,這就造成了個人掌握耕地不多、總產值不高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花費大量資金購置大型設備顯然是不現實的,且地面設備入田會造成壓苗減產,在產量不多時也變得更難以承受。

農村勞動力流失

一方面農業機械未能如期形成效率革命,而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卻已處於嚴重流失的階段。

農業勞動力近年呈下降趨勢 圖片來源知乎

近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村青壯年更願意前往城市工作。目前某些地方已經出現勞動力不足而撂荒耕地的情況,而中國每年撂荒耕地的面積,已達到 3000 萬畝的規模。

植保無人機為什麼適合國情

結合種種現狀,中國農業急需一些新的農業工具提高作業效率與植保效果,而近幾年植保無人機的出現,恰好滿足了農民的某些需求。

中國自主研發的植保無人機(圖7)

植保無人機的機械特徵克服了不少大型農機的缺點。由於採用飛行作業的方式,無人機地形適應力極強,也不會造成壓苗。

同時無人機低空作業,利用下壓風場進行噴灑,葉子背面也能被均勻噴藥。結合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完成 300 畝的作業量,可以說無人機是高效高質的。遙控作業的方式也避免了作業人員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農藥造成中毒的情況。

從商業角度來看,無人機運輸轉場方便,價格較低,購買對象涵括農民與植保機構。

植保隊購置無人機提供服務,服務範圍可以覆蓋周邊城市,有足夠市場基礎。而農民只需聯繫植保隊購買相關服務,即可進行高效打藥,無需自行購機。這樣無人機的利用率得以保證,廠商、植保隊、農民都能從中收益。

距離普及還有多遠?

這麼看來,植保無人機並不是一種噱頭產物。但這個行業茁壯成長,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相比航拍無人機,植保無人機明顯體積負重更大,對穩定性要求也更高,其中還包括飛行避障,精細化噴灑,不同作物作業情景模式適配等諸多技術難題,這對廠商的研發實力有很高的要求。

自動懸停的實現方式

令人驚訝的是,目前市面上部分植保無人機連自主懸停這種基礎功能都做不到。飛防哥有位朋友是某小品牌無人機銷售,私底下也曾吐槽說道,操控自家無人機作業時不能有一秒鐘走神,稍微不留意無人機就會漂幾米遠,十來秒不操作可能就炸機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飛防植保隊隊員原本並不是農民,而是玩航模出身的飛手,由此可見植保機作業操作還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

京飛植保服務

這樣的人員構成,便會衍生出一些問題:植保無人機產業鏈的各方成員,都不清楚別的領域的專業知識。無人機廠商、無人機飛手不瞭解農藥,藥企不瞭解無人機,農民可能是對農藥一知半解,對無人機則是一竅不通。

某種植保無人機正在作業(圖6)

但要保證植保作業的質量,無人機廠商、飛手、藥企、農民四方必須有著良好配合。此前國內飛防植保專家何雄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航空植保無人機採用的是超低容量噴霧,研發與之配套的專用農藥製劑非常關鍵。同樣的,國內應該重視並開始培養專業的無人機飛行員,讓作業者變得更專業。

而前段時間網上的一則合作消息,則像是為改變現狀吹響號角。

不止專用藥劑開始出現,我們還可以發現無人機廠商潛心研發,努力降低無人機作業操作門檻與提高自動作業的完善程度。

可以預見,未來植保無人機將會更加穩定聰明,植保無人機廠商與藥企之間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

除了效率還有什麼?

看到行業曙光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農戶獲得更大收益的機遇。

同品種水稻售價也會有巨大差異

過往農產品質量不佳,統防統治工作沒做好是很大一個的因素。而(靠譜的)無人機統防統治效果良好在行業內是獲得公認的。

韋加植保無人機(圖8)

統防統治做好了,必定有助於產品質量提升。而優秀的產品質量,則是農產品有效增加商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

至少在目前,植保無人機是難得作業效率與質量共存,且適應性強的農機工具。

在未來幾年中,我們可以看到無人機植保作業的優勢將會越發明顯。而我們作為投身於農業中的一員,也應該時刻保持對無人機植保的關注,不錯過科技給農業帶來的美好。

所以對比世界發達國家,中國的農業發展差距仍然很大,不僅僅表現在生產效率,還有科學技術、科學管理方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國農業想要發展,必須增加在世界農業中的競爭力,發展科技,走現代農業的道路,發展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與世界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是很明顯的,但是差距就孕育著機會,差距就是動力。

發展現代農業就是中國農業未來的巨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