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便血竟以為痔瘡,因常吃1種食物,做到5點可減少腸癌發生

我們都知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富貴病也逐漸成為常見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更是有年輕化的趨勢,但是下面這個病例,鄭醫生覺得特別惋惜,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導致了腫瘤的發生。

青少年便血竟以為痔瘡,因常吃1種食物,做到5點可減少腸癌發生


大概是8年前的事情,門診時候來了一位小夥子,姓龍,19週歲,西北某地區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駐紮在西藏地區的一名普通士兵,父母在溫州地區打工,因此趁著年假來探望父母,享受短暫的團聚。龍某就診的原因是因為反覆便血,持續大概數月,一直以為是痔瘡,也未曾在意。因為西藏地區部隊駐紮的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看病需要數天時間,也一直未就診。

開始鄭醫生也以為是痔瘡可能性大,畢竟青少年患癌的概率不高,但保險起見就建議他做一個常規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湊巧也是鄭醫生操作,只見到距離肛門10cm不到,一個巨大的腫塊完全堵塞了腸腔,只留下狹小的縫隙,根據經驗判斷絕對是惡性腫瘤,腸癌,而且惡性程度很高,進展很快,預後很差。

青少年便血竟以為痔瘡,因常吃1種食物,做到5點可減少腸癌發生


鄭醫生一直對軍人保持極高的敬意,尤其是駐紮在邊境高原地區,沒有強大的意志力根本無法堅持下去。這樣一名可敬可愛的人民解放軍,又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不幸確診腸癌,實在令人唏噓不已。閒聊中,鄭醫生髮現,由於駐紮地區偏遠,補給配送困難,他們部隊,常吃的食物就是黴乾菜,還有各種醃製品,同時由於就診不利,很多疾病是能拖則拖。

看來不但是生活條件太好了會引起腫瘤,條件太差也同樣會導致惡性腫瘤,尤其是長期大量以醃製品或者黴變食物為主的人更加容易導致惡性腫瘤的來臨。同時對於疾病的疏忽,忽略了早期就診,也是腫瘤無法早期根治的原因。因此,鄭醫生建議,做到以下5點,可以減少腸癌的發生:

青少年便血竟以為痔瘡,因常吃1種食物,做到5點可減少腸癌發生


1.新鮮飲食。不單單是腸癌,其他部位消化道的惡性腫瘤,也與醃製、黴變食物有關。因此建議一定要吃新鮮食物,避免或減少醃製品的攝入。醃製品都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與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可產生亞硝胺,它是一類強致癌物質,還有致畸和腎毒性。

2.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刺激腸道蠕動,增強腸道動力,緩解和改善便秘,增加新陳代謝產物的排出。同時為腸道菌群提供食物,建立腸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還能減少糖類的吸收,增加飽腹感,預防肥胖和糖尿病。以上作用都可以降低腸癌的發生。

3.保持大便通暢。大便是人體新陳代謝產物,含有多種成分及細菌。長期便秘可能導致腸道黏膜的反覆炎症,也會引起腸道菌群的紊亂,從而提高腸癌的發生率。理想的大便是每天1-2次,色黃質地軟成形量多,排便後有舒暢感。

青少年便血竟以為痔瘡,因常吃1種食物,做到5點可減少腸癌發生


4.及時就診,定期體檢。這一點非常重要,被誤以為是痔瘡的腸癌,已經數不勝數,所以早期就診非常重要。年齡早已不是腫瘤的決定性因素,所以哪怕是青少年,也不能疏忽大意。

4.結腸鏡檢查。這是確診結腸癌的金標準,鄭重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腸癌高發地區的人群,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都應該做一次結腸鏡篩查,不能因為結腸鏡體驗不好而逃避。

5.及時摘除腸道息肉。結腸息肉是癌前病變,其中以腺瘤樣息肉最容易癌變,腺瘤樣息肉又以絨毛狀惡變程度高,而管狀腺瘤則惡變程度低。形態上以側向發育型惡變程度高。其餘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則一般不會癌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