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是個偽命題》

報復性消費的提法,是偽命題,它是一種假象,其實就是把原本長時間的消費由於疫情影響,被迫在時間上相對集中,比如親朋好友的例常聚會,企業的例常月度會、季度會、年會等。這些只是剛性消費的延期,並不是報復性反彈。2003年的非典在夏季完全徹底結束後,直到9月份,同比增速才達到2002年的同期水平,並未顯著提升。

從個體來講,更不存在報復性消費。人們經歷大災大難後,消費更加理性,對未來不穩定的預期,誰不想著為了饑饉之年多存些“錢糧”,如今高企的房價,更是限制了人們的消費。錢是一分一分掙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中了500萬的大獎,也不是政府發的消費券,誰和自己的錢有仇,可著勁花,報復誰?沒錢了,作難的還是自己。尤其是旅遊行業,並不是人們基本的需求,在疫情下,這種消費變得更加可有可無。疫情過後,理性會讓人更加謹慎地做出選擇。

連奧運會都可以推遲,還有什麼不能推遲的?連20國會議都能視頻,那絕大多數會議,除了展銷、面對面討論、機密的會議,都可以開音頻、視頻會。

所以,針對消費市場的低落,作為旅遊、酒店行業,要做好長期的應對準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