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教材及考研真題詳解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教材及考研真題詳解


考研真題精選

一、名詞解釋

1社會工作價值觀[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研]

答:社會工作價值觀(values)是指社會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觀念。它包括對助人活動的看法、對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利他主義,尊重受助者的權利和選擇。它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真正的服務過程,而不是社會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權力。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社會工作的靈魂,它藉助於助人活動與其他類型的社會工作區別開來。任何社會工作的開展都是社會工作者在一定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說,社會工作價值觀是社會工作實踐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僅規範了社會工作的目標和意義,也規範了社會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者的行為和態度。沒有一定的價值體系的指導,社會工作也就不會存在,更不可能得到發展。因此,價值對社會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預估[貴州大學2016年研;河北大學2016年研]

答:預估是指收集與服務對象有關的詳細數據、瞭解服務對象問題形成的過程,是依據既定情境中的事實與特點推論出有關服務對象問題含義的暫時性結論的邏輯過程。預估就是收集數據和認定問題的過程,是把所有有關服務對象的數據組織起來並使其具有意義的專業實踐活動。預估的特點有:①持續性;②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共同參與;③行動取向;④有可識別的步驟;⑤滲透了專業判斷;⑥有侷限。預估的原則是:①個別化;②合作;③避免片面;④避免簡單歸因;⑤兼顧服務對象的弱點與長處。預估要採用“優勢和能力”視角,既要找出服務對象的弱點,也要發掘其長處。發現弱點能夠幫助社會工作者認識和知道服務對象的問題所在,而發掘優點和長處則可以為社會工作者提供解決問題和滿足需要的資源。兼顧弱點和長處的預估才是全面的。

3社區照顧[揚州大學2018年研;山東大學2017年研;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研]

答:社區照顧是指在社區內對那些身體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兒童、弱能者和殘障者),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服務系統對其給予援助性的服務與支持。社區照顧的任務與內容主要包括:①將社區內有特殊困難而自己不能解決並需要長期照顧的服務對象留在社區內接受服務;②使有困難的社區居民(個人或家庭)所需要的家庭照顧社會化,減輕家庭的負擔;③挖掘社區的各種人力資源,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使社區居民建立起互幫、互助的責任意識,實現社區成員之間的高度互動,形成社區內居民的良好的人際關係。

4社會行政[中山大學2014年研]

答:社會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種資源,實施社會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會服務的活動。社會行政的核心內涵是執行、實施社會政策。社會行政也稱社會福利行政。狹義上的社會福利行政,是指政府的社會福利行政主管機關依照國家的立國思想、社會政策和社會立法,在其轄區內的有關社會福利的措施。廣義上的社會福利行政,則是針對全體人民的,是社會福利行政主管機關及其他行政機關有關社會福利的各種措施。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教材及考研真題詳解

5個別化[中山大學2013年研]

答:個別化,是一種分別逐一對待的方法,體現了傳統的社會工作價值,它把每一個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實體,應該受到不同的對待。個別化原則體現了對個人的尊重。社會工作者應當尊重服務對象的個體差異,不應當使用一般或統一的服務方法回應他們的獨特需要,要充分考慮到服務對象在性別、年齡、職業、社會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殘疾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價值差異,及其與社會主流價值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

個性化處理體現在方方面面:首先,社會工作者要了解每一個當事人的特點,主要是心理特點,確定“這一個人”與“那一個人”的不同之點,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工作;其次,在生活、活動和學習方面也要有相應的措施。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隱私權,儘可能地滿足每一個人保守其隱私的需要。

6社區工作[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研]

答:社區工作的概念是和社會工作的概念緊密相連的。社區工作的界定和社區的界定一樣,存在很多分歧。社區工作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形式。但綜合各個觀點,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社區工作。

廣義的社區工作是指在社區內開展的以提高社區福利、促進社區和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服務或社會管理。因此,任何人或組織,包括政府、政黨、各種社團以及企業等,只要在社區內從事的助人活動和服務,都可視為社區工作。

狹義的社區工作是社區社會工作的簡稱,特指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及社會工作者關於社區工作的理論、方法、技能及其應用過程。

作為專業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區工作主要以社區和社區居民為工作對象或服務對象,通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確定社區的問題與需求,發掘社區資源,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實現自助、互助和社區自治,化解社區矛盾和社區衝突,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從而促進社區服務質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7接納[華東理工大學2019年研;河北大學2018年研;北京大學2016年研;華中師範大學2016年研;山東大學2015年研]

答:接納是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之一,是指社會工作者對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接納不僅拒絕判斷,而且積極地追求理解。作為一個積極的動詞,接納意味著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總是要同意其他人的價值或要放棄自己的價值去支持另外某一個人的價值。對於社會工作者來說,接納在實踐中有時是困難的。當案主的行為違反一般道德,或當案主的價值觀與社會工作者的價值相左時,接納方面的問題便會產生。拒絕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確的道德判斷或價值判斷來標定案主,都是違反接納原則的。

8社會策劃模式[華東師範大學2019年研;吉林大學2019年研;青島大學2017年研]

答:美國學者羅斯曼1979年將美國社區工作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提出社區工作三大模式:地區發展模式、社會策劃模式以及社會行動模式。

其中社會策劃模式是依靠專家的意見,通過有關專家的調研、論證、計劃,然後落實、推行,去解決社區內的問題。這一模式可以說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方法。居民在這種模式中的參與比較被動,只限於對計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社區工作者擔當的是組織實施者的角色。對於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這一模式比較常見。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教材及考研真題詳解

9行為主義理論[北京大學2019年研]

答:行為主義理論是以實驗行為心理學為基礎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社會工作理論。與心理分析學和認知理論相似,它也認為社會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對服務對象的不適當行為進行治療或矯正,它是應用行為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來完成這一任務的。他認為心理分析及認知理論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難以觀察、驗證的內心世界上是一種不智之舉,人們真正能觀察到因而也能關心的只是個體的外顯行為而已。它認為行為是個體對當前環境所作的反應,不適當的行為是個體對當前環境所作的不恰當的反應,社會工作就是要幫助服務對象學習和掌握恰當的反應模式。

10社區康復[北京大學2019年研]

答:社區康復是解決殘疾人問題的一種方法,其基本點是社區支持、社區參與,其結果也是社區受益。進行社區康復,關鍵是要形成尊重殘疾人、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氣,並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對殘疾人給予支持。在社區資源的組織、動員方面,重要的是將有利於殘疾人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網絡提供的資源、社會機構提供的資源和正式組織(政府)提供的資源結合起來,共同支持殘疾人的康復。

11職業康復[華中師範大學2019年研]

答:職業康復是解決殘疾人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通過幫助殘疾人就業來促進他們康復和發展的方法。通過就業殘疾人不但獲得獨立的經濟地位和收入,而且可以通過勞動使殘疾人原已失去的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種程度的恢復。此外,就業還可以增強殘疾人的效能感和自信心,使他們融入社會生活。因此,職業康復是一種有綜合意義的對殘疾人進行康復和幫助其發展的方法,在方法取向上也是治療和發展的統一或整合。


麻煩大家關注+點贊,謝謝!!

來源:才聰學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