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問診”城市生命線 合肥:科技讓城市更安全

2020-10-27 16:19

田宏

央視網消息

(記者 田宏):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城市生活離不開供水、燃氣、排水、熱力等各類管線的健康運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已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馬路“拉鍊”、城市“看海”、“噴泉”水管,在各地屢有發生。

如何對城市生命線工程實時感知、動態監測、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是目前城市管網發展的重點。10月25日,記者隨“2020·指尖城市”媒體採訪團走入安徽合肥,聚焦當地如何守好城市“生命線”,通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讓城市運行更智慧、更安全。

動態監測早預警

“嘀嘀嘀……”,今年6月1日,監測設備持續發出報警,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監測值守發現迎淮路多處報警,經分析基本確定附近供水管道存在洩漏問題,並立即將警情推送至合肥供水集團有限公司。

接到監測中心推送警情後,供水集團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複核,最終在距離監測設備以東方向63米處發現一處鑄鐵管道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管道接口處破損。搶險工作在晚高峰前完工,確保了居民用水安全。

這是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打造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的一次實際應用。

合肥在全國率先成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為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提供全面感知、實時監測、預警報警、輔助決策等功能,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為實現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細化提供了支撐。據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員介紹,監測已覆蓋合肥市51座橋樑、739公里供水管網等,監測里程超2200公里。

今年汛情期間,監測中心7×24小時實時監測,加強對監測範圍內城市生命線工程的監測值守、隱患預警、數據分析等工作力度,對超橋墩沖刷警戒線的橋樑進行檢測分析等輔助巡檢工作提供建議與支撐,避免因強降雨天氣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

科技讓城市更安全

清華合肥院正在建設巨災科學中心這一重大科技設施,面向國家安全重大需求,圍繞災害環境下的社會系統安全科學前沿和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以災害環境模擬與監測、致災機理研究與預警、災害大數據分析及技術支撐能力建設為重點,建設國際領先的公共安全科研設施。

巨災科學中心一期已建成多災害環境耦合實驗平臺、城市生命線安全智能化研究實驗平臺、人員安全與行為實驗平臺、水環境實驗平臺、公共安全大數據中心等。

“在城市管網通道中,管道漏失智能檢測球可以從管道的一端投放,利用管道水壓使其隨著水流在管道中自然滾動,在此過程中,就可以診斷出管道微小的漏點,定位精度可達2米以內。”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汪振強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管道漏失智能檢測球的工作原理。“最大的優勢,可以在不影響正常供水的情況下進行檢測,即時給出分析結果,標定洩漏點,也避免了使用傳統的‘馬路’拉鍊式檢測洩漏點方法。”

管道漏失智能檢測球就是水環境實驗平臺研發的項目之一,據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汪振強介紹,長輸地埋式供水管網漏失檢測球,打破國際壟斷“卡脖子”技術,已在新加坡,合肥、溫州等國家和城市應用。它還可實現對飲用水安全、汙染源監管、水汙染事故應急等水汙染早期預警和水汙染排放源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