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什麼是紫砂壺的‘彩釉裝飾”?

在已經燒成的紫砂壺體上施加釉料(不是琺琅),然後低溫二次燒成,稱作紫砂壺“ 釉彩裝飾”。大體有兩種方式:在壺的局部施釉料稱“畫釉”;在壺的周身滿施釉料稱“ 滿釉”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點彩

什麼是紫砂壺的“畫釉裝飾”?

用釉料在燒成的紫砂壺體上,堆出紋樣的底層,再用異色釉料勾畫後低溫燒製,稱作紫砂壺“畫釉裝飾” 俗稱“畫釉”。雙層施釉的,稱 雙皮畫釉”,常見於中小高檔壺;單層施釉的,稱“單皮畫釉’

多見於低檔大壺。創始於清康熙、雍正時期。

右圖“瓜稜壺”,全器外施湖綠釉,並以深綠色地作紋飾彩繪,即為“雙皮畫釉”

有些畫釉裝飾是對殘次品的一種補救措施 熔孔、 黑班、火疵、雜色,都可以用釉彩加以遮蓋。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點彩

什麼是紫砂壺的“滿釉裝飾”?

宜興J山古稱均山,北宋宣和年間即生產帶釉陶器,是在生坯上施釉,於1200C左右窯溫燒成,釉色以天青、天藍、雲豆綠色居多,稱作“宜均”

在燒成的紫砂壺坯,用低 溫釉按 “宜均 法施釉, 再二次低溫燒造(800C左右), 燒成後花紋有流淌變化, 胎骨和釉面膨脹係數的差異,會導致網狀裂紋。因壺表滿身施釉,俗稱“滿釉”、“上滿釉”。紫砂壺用“滿釉”裝飾始見於清雍正、乾隆時期。

清代華鳳翔制“漢方”壺,即為滿釉裝飾。色澤晶瑩剔透,藍暈如玉,紋式變化萬幹,如片片鵝毛,似飄飄雪花,流淌處旋轉迥異,靜止面斑斑雪痕,花片如飛如灑,精緻飄逸。

滿釉燒造使用圓筒狀的“套筒烘爐” 俗稱“紅爐”, 為氧化氣氛燒造,成品亦稱“爐均釉”。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滿釉

什麼是紫砂壺的“爐均釉”裝飾?

爐均釉是清代雍正時期御窯廠創燒的仿均釉品種,盛行於雍正、乾隆兩朝。清人《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清唐英《陶成紀事》雲:“清順治、康熙前皆不見爐均制器,雍正至乾隆年間有東窯於宜興掛釉。在木炭圍繞中燒成之均釉名曰:爐均’,屬低溫鉛釉,約八百度左右。先將紫砂壺‘本燒’ 成品再行以上釉,灑釉色彩豐富,以鉛白釉與銅、鈷髮色,花紋流淌變化過之,屬雙掛釉,秀麗淡雅。

爐均釉以銅、鈷等元素為呈色劑,釉呈紅、藍、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條紋,釉質或光潤,或凹凸不平。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爐均釉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爐均釉

釉料和琺琅有何不同?

在陶器燒製過程中,燃料和泥料中的揮發物,在高溫化學反應中會產生助熔物,結晶附著在室內壁上,其富含鈣、鎂、鉀等氧化物,呈深灰或褐色,俗稱“窯蠟’、“窯屎”、“窯汗”、紫砂壺體施用的釉料,是將“窯汗”加工成溶劑,按呈色需要,加入不同量的含錳、鈷、銅、鐵的原礦粉著色製成。須低溫燒成,表面並不晶化。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窯汗

紫砂壺的具體裝飾有哪些?(上篇)

窯汗

隋唐時,中國把阿拉伯國家統稱為“大食”(波斯語Tazi的音譯)。大食有國名“拂秣”,其搪瓷工藝,因譯名不統一而出現多種寫法, 如“琺琅”、“佛秣嵌” “法藍”、“富浪”等。

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其與陶瓷柚、琉璃、玻璃料雖同屬硅酸鹽美物質,但成分並不完全一致。中國古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將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將附著在金屬表面的稱為“琺琅”。琺琅須高溫燒成,表面晶化。琺琅制器按工藝分為掐絲琺琅器、鏨胎內填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品類。成吉思汗進攻大食,虜押大食工匠到中原,精到的阿拉伯琺琅工藝才傳入中國。明代景泰年間掐絲琺琅工藝達到高峰,後世稱為‘景泰藍”畫琺琅技法於十五世紀中葉在歐洲成熟,隨中西方貿易交往,清康熙年間從廣州傳入國內,也稱“西洋琺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