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遷總部,房企為何青睞上海?

扎堆遷總部,房企為何青睞上海?

©️作者:丁爽

本文版權歸可研智庫所有,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

文章1500個字,預計閱讀3分鐘。


上海大虹橋又將迎來一位新朋友。


8月19日,在億翰智庫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業戰略峰會上,中奧地產執行總裁田永盛表示,中奧已敲定位於上海大虹橋的總部地址,初步確定將於年底搬至上海,並在一段時間內實行上海、南昌“雙總部”。


中奧並不孤單。2019年以來,一批中小規模房企陸續將總部搬遷至上海。遍佈前人成功神話的上海,正見證新一波懷揣騰飛夢想的房企向上生長。


上海能給房企什麼?


作為長三角地區絕對的中心城市,信息、人才、資本的聚集,構成了上海的核心競爭力。


據可研智庫統計,2019年全年,行業內至少有包括祥生地產、奧山集團、錦藝置業、港龍集團、弘陽地產、三盛集團、藍光發展、文一地產等8家房企在上海開啟新總部。


包括即將遷入的中奧,此輪“遷都”的房企多為區域深耕型,銷售規模在百億至千億之間,以中小體量為主。


無獨有偶,在不約而同選擇“遷都”的同時,上述很多房企,或剛剛上市,或走在謀求上市的路上。其中,7月15日,港龍中國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奧山控股曾兩度在港交所交表;6月3日晚,祥生控股正式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今年以來,文一地產也被傳正在籌備赴港上市。


急於打通新的融資渠道背後,上述中小房企不掩規模訴求。而對於這部分房企來說,向外擴張,走全國化佈局的道路迫在眉睫。而以上海為總部,一則能對外體現出自身走全國化發展路徑的決心;二則站在信息的高地上,有助於企業轉變長期偏安一隅形成的固化思維。


進出之間,選擇分化


細看上述房企還能分為兩類:發軔於長三角區域的企業和在長三角尋覓機會的外地房企。


以上海為總部,吸引具有戰略目光的各類高端人才,幫助企業解決當下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是雙方的共同需求。


以祥生為例,於2019年9月初,宣佈啟用上海新總部後,計劃籌備上市的祥生地產引入曾於景瑞地產、正榮地產、奧山控股任職,經歷過景瑞、正榮上市,長於財務管理的談銘恆任副總裁。毫無疑問,談銘恆將在祥生的上市之路上,為其提供一定的幫助。


與此同時,通過“遷都”上海,前者希望立足上海走出單一省份、單一區域;而後者更希望以上海為立足點,在長三角進一步作出深度佈局。


港龍中國和藍光發展就是兩個鮮明的例子。2020年2月,港龍中國引入原中梁地產北方區域集團總裁姜煒任執行總裁,此後,其於4月以蕪湖為起點首進安徽。此後,港龍快速成立西南等區域公司,全國化進程再加速。


大本營為成都的藍光發展,於2019年將總部搬於上海,啟用“上海+成都”雙總部。當年其新增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 1121萬平方米,其中華東地區277.55萬平方米,佔比為24.76%;同時其年內華東區域銷售金額為260.96億元,佔比25.7%,在各區域中排名第一。


房企面臨哪些挑戰?


借遷總部於上海並謀求上市,幫助企業加速規模擴張的路徑有跡可循。


2000年,世茂、旭輝相繼將總部搬入上海。此後,2006年,世茂分拆世茂房地產上市融資,2012年,旭輝控股成功在港上市。儘早佈局長三角和新融資渠道的打通,在此後兩家企業的規模擴張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時移世異,通過簡單“抄作業”複製規模擴張之路,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首先,玩家增多帶來的長三角地區土地成本高企,為橫在企業面前的問題之一,深度佈局長三角的世茂與旭輝,都曾公開表示當前招拍掛成本價高,企業正謀求多元化的拿地方式;其次,當前中小房企在謀求上市時面臨較大難度也是不爭的事實;最後,在“三道紅線”等政策的限制之下,未來企業有息負債的增長或將受到嚴格限制,那麼,在嚴格控制有息負債的同時,如何完成進一步的規模擴張,將對房企運營能力提出極大的考驗。在該背景下,市場對企業對容錯率也將進一步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