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個行業成為雷區。

作為國內商超界的“扛把子”,聯華超市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

一直以來,聯華超市憑藉著物美價廉、社區便利等諸多優勢,吸引了不少消費者,早早便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不過,在電商經濟飛速發展的形勢下,近幾年實體零售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儘管作為中國連鎖十強之一,旗下門店數量多達3425家,但這絲毫不影響對聯華超市的影響。

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特別是自2015年出現虧損以來,聯華超市已連續5年虧損,其股價更是長期在低位徘徊。為扭轉虧損困局,聯華超市被迫施行了關店止損、成本優化及新零售改造多措並舉的戰略。

只可惜,在疫情面前,一切又都被打回了原形。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襲,導致很多企業倒閉破產,多數人沒有了收入來源。

無獨有偶,在疫情當下作為曾經的“超市一哥”聯華超市,雖然扛住了5年虧損,但卻沒挺過疫情6個月。

近日,網上更是爆出了聯華超市的至暗時刻:在今年上半年疫情中,共計關店148家店鋪,而減員人數達3000人,就連第二大股東“阿里爸爸”也是束手無策!

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不過,令人疑惑的是,聯華超市在關店的同時,又在不斷的新開店鋪。僅僅半年時間,累新開門店數就多達135家。

這意味著,聯華超市上半年門店數量總體變化不大。

從數據上看,門店數雖然沒少,但聯華超市的員工人數卻在大幅減少。據半年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6月底,聯華超市在職員工共33454名,較2019年相比,減少3018人。

40年前,當時的人們盛行“憑票購物”,只能手持糧票、油票、布票、肉票……在供銷社使用。

直至改革開放以後,超級市場才被引入中國,在當時被稱作為“自選商場”,話雖如此,但和傳統零售櫃檯別無兩樣。

此外,由於條條框框的限制,能隨意進出自選商場購物的,也僅僅是少數人。

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1991年9月21日,上海第一家聯華超市迎來開業,首次以“開架自選模式”掀起了行業的模式革命,消費者可以自由選購,選好後到收銀臺統一付款。

可以這麼說,聯華超市的出現,可謂是中國超市界的鼻祖。

1995年,聯華電子商務公司成立;1999年,取代上海第一百貨,躍居中國零售業銷售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以2.1億元溢價收購了浙江第一大零售連鎖集團50%的股權;2003年,成為香港聯交所第一家以連鎖零售為概念上市的公司;2005年,以1.07億元注資廣西最大型連鎖超市企業,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後的4年時間裡,聯華超市一直都位居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榜榜首。就這樣,聯華超市通過一系列併購,把自己打造出成了一個零售“帝國”。

然而,正當其春風得意的時候,聯華超市的經營卻在2011年後陷入低迷。

儘管聯華超市的營收,仍在不斷增長,但“行業一哥”的位置早已被華潤萬家奪走。特別是自2015年開始,聯華超市陷入了持續虧損的怪圈。

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數據顯示,聯華超市已經連虧5年之久,虧損總額為18.27億元。其中,聯華超市2018年的虧損額為2.19億元,2019年的虧損額為3.78億元。

換句話說,聯華超市並沒有將虧損額止住,反而是在去年繼續擴大了虧損。截至目前(9月29日),聯華超市的市值僅剩12.99億元。

太突然!又一商超巨頭關店148家,減員3000人

與此同時,聯華超市在持續虧損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大股東的更換。早在2016年,永輝超市便將手底下的2.37億股聯華超市非上市內資股轉讓給阿里投資的上海易果生鮮,出讓總價為9.5億港元。

短短5個月後,易果生鮮又將2.01億股轉讓給了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遺憾的是,被頻頻遭棄背後,聯華超市也一直未能擺脫虧損困局。

現如今,聯華超市已經度過了自己的31週歲生日,但三十而立的聯華超市現狀,卻越來越尷尬,曾經的中國最大連鎖超市的名頭早已隕落。

當現實的巨浪拍來時,無論你居孤木扁舟之上,還是乘豪華郵輪之中,或都將發現自己已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落下水去。

參考資料:金融界、納食、斑馬消費、股界獵鷹、新京報、 黑池財經、貓財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