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健康生活,從一杯茶開始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看到有茶友在網上抱怨說,“蒙頂黃芽,真苦為什麼?”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又一茶友被騙!


怎麼會這麼說?


如果熟悉蒙頂黃芽的茶友,應該會知道蒙頂黃芽的典型特點——“黃葉黃湯黃底”。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而網友說的“蒙頂黃芽”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不僅葉片嫩綠,茶湯寡淡無色、葉梗偏多,且不說葉底怎麼樣,但不管怎麼看都不像蒙頂黃芽啊。


本以為評論區會有網友指正,但看了評論區“苦才是茶的本味”、“是陳茶吧?”,差點讓我遠離了這個世界。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說到底,茶友們對蒙頂黃芽還是不夠了解。


雖然蒙頂黃芽口感不如綠茶、烏龍茶高香飄揚,也不如巖茶、生普霸道猛烈,但它溫婉婉轉,自成一席,一句“色淡香長自仙”正好詮釋了其長情韻味。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蒙頂黃芽自古就帶“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濾鏡。

自唐天寶元年,蒙頂茶成為皇室貢茶已經有1200多年曆史了,作為唯一一款正貢茶(其他貢茶為民貢),茶中地位無人能及。

白居易、劉禹錫、陸游等歷代詩人就留下了無數關於蒙頂茶的華章辭句。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蒙頂山)


現“蒙頂山茶”又喜提的中國馳名商標,茶友們想喝到一口來自蒙頂山滋味鮮爽甘甜的優質蒙頂黃芽,還真的挺難的。


不過“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也成了蒙頂黃芽現在的真實寫照。


當然,這裡面的傳承和發揚都繞不開下面提到的這位老人——楊天炯。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我們團隊去年走訪了四川雅安時就曾拜訪了這位八旬老人,他是茶界被公認的黃芽“祖師爺”,可見其在茶界的江湖地位。


楊天炯老人前半生種茶、做茶,不僅改變了茶樹種植模式,還帶頭制定了享譽國內外的名茶蒙頂黃芽、蒙頂甘露的生產工藝和標準。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年輕的楊天炯在觀察茶樹)


但傳統手工蒙頂黃芽工藝複雜,其產量低、珍稀,價格並不親民,使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在楊天炯老人退休後,政府還特批了一塊蒙頂山的土地給他專門做茶葉研究工作。


這款蒙頂黃芽就是楊天炯老人就是在此親自參與制作、設計改良的新工藝茶品。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這時候肯定會有茶友問,傳統手工和新工藝會有什麼異同?


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別,首先生長環境是一樣的


大家的原料都來自蒙頂山,因蒙頂山峰巒挺秀、重雲積霧的地理環境優勢和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又被譽為“仙茶故鄉”。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這裡常年降雨,空氣溼度大,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充足,空氣質量良好;而且豐富的漫射光,利於茶樹氮代謝,使得茶葉遊離氨基酸含量高,不僅滋潤了茶樹生長,還使芽葉恆久鮮嫩;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同時這裡偏酸肥沃的棕黃壤居多,其滲透性、儲水性都極好,外加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宜人環境,極其適宜茶樹生長。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快看這亦真亦幻的景色,每一幀照片都絕美,我都開始羨慕這裡的茶樹了。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還有就是原料精選一樣


蒙頂黃芽選自圓肥單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的芽頭原料,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成品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沖泡後的湯色明亮,入口鮮醇甘爽,不會有苦澀味,也沒有異常刺鼻的香氣。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好的蒙頂黃芽芽頭多、峰苗多,且葉質細嫩,沒有葉柄、茶梗的蒙頂黃芽為上品,因此原料要精選肥壯飽滿的早春單芽。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這款改良的蒙頂黃芽,選自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山,採自今年春分時節,肥壯、長短、大小勻齊的單芽芽頭。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在春季3月,茶園出現10%的嫩芽即可開採,但蒙頂黃芽採摘的時間持續不到1個月,但每斤鮮芽含芽又得高達8千-1萬個不等,把握這個黃金時刻很不容易。

你仔細看還能看到細細的白毫,抓一把幹茶,可以感覺到手感比較沉甸,茶葉在手中握一會兒還有幽幽茶香。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如果要說不一樣,那就是製作工藝不一樣了。


根據楊天炯老人敘述,蒙頂黃芽製造可以概括為:“一炒青、兩包黃、一攤放、三複鍋、一烘乾。”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悶黃)


傳統工藝與新工藝的差別就是引入了機器生產,相比於手工,新工藝能更準確地控制時間、溫度、水分、風量、轉速,消除了很多人為造成的不確定性,能很大程度上控制成品率。


蒙頂黃芽最關鍵的工序是悶黃,它是形成黃茶黃湯黃葉、醇爽口感的關鍵步驟。可以說沒有經過悶黃工藝的黃芽,其實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黃芽。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初包)


但悶黃工藝難以掌握,其時間、鍋溫是關鍵,悶的時間如果過短,發酵度不夠,又似綠茶;若時間過長,又似老黃菜了。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如此秀麗的蒙頂山孕育出的名茶,加上難以掌握的“悶黃”工藝。目前市場上的優質蒙頂黃芽還是很稀缺,所以用變質綠茶回鍋炒黃以假亂真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這款新工藝的蒙頂黃芽,其悶黃和手工藝悶黃一樣,同樣沿用了楊天炯老人制定的手工工藝,殺完青,用厚紙一包,讓水熱作用悶出甜醇的滋味來。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泡出來的茶湯口感也不會和傳統手工的蒙頂黃芽有太大的差別。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沖泡時可以聞到似板栗味細膩幽長的香氣,不爭不奪,低調沉穩,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湯感清爽通透,表面還飄浮著一些細細的茶毫。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入口口感清冽甘爽、生津,細品甜醇,口間還有幽幽的回甘。

毫不誇張地說,就連小編悶泡在杯子裡,前幾泡茶湯也沒有明顯的苦澀感,反倒是泡越久,還能將影響滋味高鮮爽口的氨基酸持續析出,茶湯變得越發得醇厚甘甜。

雖然不提倡這種喝法,但即使是這麼隨意的泡法,它也可以那麼好喝,並沒有前面網友說“蒙頂黃芽”的“真苦”。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你看,一口茶湯裡,有樹的倒影、花的芬芳、風的輕盈,好像不多不少,剛剛好是一整個春天的滋味。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明朝李時珍還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頂山出者,溫而主疾。”蒙頂山茶性溫,最適合在溫柔喜悅的時節飲用。


最近受弱冷空氣影響,廣東氣溫稍有下降。


在這個時節,適合喝些溫和的茶品,一杯滋味甘甜鮮爽、清新舒適的蒙頂黃芽再合適不過了。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雖然我們的《茶源地理 · 雅安》還沒有出版發行,但你可以嚐鮮品到雅安當地茶品,更何況是一杯當年只有皇帝才能喝到的極品黃茶呢~


“苦才是茶本味?”這幾點道出真相


作者 | 茶道君

部分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