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財投資遇上智能投顧 我們的體驗如何更好?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當理財投資遇上智能投顧 我們的體驗如何更好?

新華社記者劉慧

隨著中國經濟加快發展,中國人手中積攢的財富也在“水漲船高”。“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理財投資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必修課”。

然而,面對股票、債券、黃金、基金等專業化的投資工具和產品,大多數投資者的第一感覺就是犯難。

30歲的李先生在北京工作,近幾年開始探索理財投資。“每天工作很忙,沒有太多精力研究產品、關注市場。”談起今年以來投資的幾隻基金產品,李先生這樣形容自己的投資體驗:心情經常隨著市場行情和產品表現“坐過山車”,甚至有時會很焦慮。

這樣的投資體驗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有過。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很多投資者希望從專業的投資顧問那裡得到投資建議,幫助自己進行資產配置、財務規劃,指導自己的投資行為。

面對自己遇到的投資難題,李先生拿出了年輕人勇於嘗試的勁頭——試水智能投顧。畢竟“一對一”的線下投資顧問服務對於李先生這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有門檻的。

在摸索過程中,李先生逐漸體會到了智能投顧給自己投資帶來的變化。在手機上動動手指,華夏查理智投隨時隨地提供服務。李先生在查理智投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年齡挑選了一款基金組合產品——“90後智享自由組合”,每月拿出2000元進行基金定投,開始為自己儲備養老金了。

華夏財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毛淮平介紹,華夏查理智投藉助大數據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內設優選、教育、養老三大理財場景,10餘種理財組合,藉助算法和模型為投資者制定專屬的理財方案,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投顧服務,滿足每個投資者不同人生階段、不同風險收益偏好的需求。

李先生在查理智投的建議下還買入了權益優選組合。“這個組合裡有12只基金,分散了風險。如果裡面的成分基金出現了問題,查理智投會自動幫我換基金,現在我遇到市場波動不再那麼焦慮了。”李先生說。

智能投顧在“投前”階段藉助算法和模型分析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理財方案。在“投後”階段,還會定期透視產品運作情況,提供月度組合回顧和績效歸因分析,幫助投資者加深對持有產品的理解;同時綜合市場研判和組合運作情況,給出投資建議,減少追漲殺跌,陪伴投資者應對市場波動。

在毛淮平看來,投資顧問,尤其是智能投顧,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從投資者的體驗出發,通過專業的服務和陪伴,讓投資者產生信任,並持續信任。

實際上,隨著中國人財富的積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規模正在快速擴大。以公募基金為例,截至8月底,其總規模攀升至17.8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年內連續跨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三個整數關口,較去年底的規模增長超過3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中國財富管理的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這背後,也催生出更多的投資顧問需求。近年來,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平臺開始“摩拳擦掌”,發力智能投顧。無論是以招商銀行摩羯智投為代表的銀行類智能投顧,還是華夏基金旗下的查理智投、中歐基金旗下的水滴智投,或是螞蟻財富在支付寶上線的“幫你投”,都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嘗試。去年10月,證監會推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不難發現,無論銀行、券商、基金公司還是互聯網平臺,都在進一步加快佈局。

在近期舉行的外灘大會智能投研與投顧論壇上,業內人士暢想了未來智能投顧給人們投資帶來的變化。

螞蟻集團數字金融CTO王曉航認為,專業理財服務門檻比較高,但是數據、算法以及算力的演進結合互聯網產品體驗,已經能夠將專業的服務更加普惠地提供到千家萬戶。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傑則認為,接下來的十年是投顧業務的“黃金十年”。投顧業務甚至可能更加生活化,比如通過一個手環,投資者可以隨時瞭解自己資產配置的變動情況,更好地判斷財務健康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