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前不久,和朋友聊世界各地的教育,要說我們最喜歡哪個國家的教育,我們不約而同的都說到了:芬蘭。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芬蘭,可不僅僅只有極光,還是「擁有世界上最佳教育體系」的國家。


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測試中,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屢次打敗了歐美其他國家。而且全球創新指數(GII)也一直位居前列。在聯合國發佈的2018年《世界幸福報告》中,幸福指數還排名全球第一。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讓每個孩子都享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機會」這是芬蘭教育的基本原則。


他們的教育體系中,最讓人心動的就是孩子的「免費教育」(包括6歲兒童的學前教育)和「免費午餐」,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由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不管是首都的學校還是在北極圈內的偏遠學校,都能獲得政府資源,力求將學校之間的差異減少到最小。


在芬蘭,不管是學校的資源,還是學校午餐,學生都有著一樣的權利。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除此之外,在芬蘭,可沒有擇校一說,義務階段的學生,就直接是居住地就近入學,不擇校制給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要說到芬蘭教學體系裡的核心,那就是:公平意識。


孩子入學,學校也不關心孩子的家庭背景,學校並沒有興趣知道學生家長們的經濟背景,因為他們收的只是孩子,這裡的孩子都是平等的。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不禁讓我想到之前大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的兒子,許子言上學的片段,孩子進個幼兒園,父母孩子雙雙面試,家庭背景、父母職業、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事無鉅細的學校都要摸個透徹。


國內的學校,又是民辦、又是公辦、還有動輒一年幾十萬學費的貴族學校, 雖說高考是中國教育體系中最公平的考試,但之前九年義務教育最終比拼的還是家長的實力。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在對老師的選擇上,然而芬蘭也具備世界上最嚴格的教師准入制度,不管是什麼樣的老師,都需要具備碩士及以上的學歷,在師範的教學課程中,老師被灌輸的思想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體罰貶低標籤學生,而是應該思考自己的方式對學生循循善誘。


在芬蘭的教育體系中,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競爭」,從小學到中學,沒有任何標準化考試,學生只需在12年學業結業時,進行一次統考。對他們而言,學習的目的,不是在學科中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學會該如何學習。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而在國內,家長對孩子耳提面命的就是成績,孩子成績不如意,說不定等著孩子的就是父母的“混合雙打”。


而且,在課餘時間,芬蘭的學生根本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寫作業。據經合組織(OECD)的資料顯示,15歲的芬蘭孩子每週花2.8個小時做功課,而中國是13.8個小時。


在作業這麼少的情況下,部分芬蘭學校還對作業優秀的學生髮放「免寫作業券」,如果下次他們不想寫作業,就能使用這個[免寫作業券]。


沒有擇校,沒有競爭,在荷蘭上學的真相竟是這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芬蘭的現代教育理念,正是與中國古代的教育倡議相契合。


不過,又有人要說了,中國和芬蘭的國情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教育的本質是成長,中國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固然重要,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先學會如何認知自己,而不是逐漸淪為學習的機器。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就上小豬趣學小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