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小孩子精力旺盛,大部分在活動的時候總是生龍活虎、不知疲倦,在集體討論的時候總是爭先恐後、嘰嘰喳喳。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看著別的孩子佔盡先機、出盡風頭,他們卻把自己的想法悶在心裡,躲在角落裡不言不語。

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內心深處存在自卑。而這種自卑又加劇了孩子的自我封閉,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大。

其實,每個人都有被關注、被尊重的需求,也都有表達的慾望。不敢表達自己意見的孩子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另一方面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一般情況下,他們會產生四種心理阻力:

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1.別人都比我強,我的意見大家肯定都不願意聽,說出來會讓小夥伴們取笑。

2.我想說的大家都說了,我的意見也沒有新意了,幹嘛再重複大家的意見呢!

3.我不是班長、不是優秀生,支持我的人也不多,我的意見肯定不會被大家採納,還是別說了吧!

4.這麼多人都看著,我肯定說不好,萬一緊張得面紅耳赤就丟大人了。

理解了孩子的認識錯誤和心理阻力,就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和暗示。要對症下藥,採取四個步驟:

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1.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並不是所有人都比你強。說不定你的意見大家都會支持的,你不說人家怎麼知道呢?

2.如果你想說的大家都說了,你可以表示贊同,然後歸納總結一下。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進一步細化一下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也能讓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總比悶聲不響好。

3.不要迷信權威,也不要妄自菲薄。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草都有堅定的力量,作為集體的一分子,你也有存在的力量甚至有爆發的機會。說出你的意見,只要合情合理,大家一定會重視的,你的權威也可能因此而提升。

4.任何事都有第一次,任何人也都有緊張的時候,但是如果因為怕緊張而放棄表達,你就越來越被拋在後面。只要有了第一次,你才能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才能逐步提高完善,慢慢地習慣就好了。

當孩子逐步鼓起信心、敢於表達時,就要不失時機地教給孩子一些表達的技巧:

1.表達之前要“三思而後言”。也就是說,要學會理性思考,使表達有理有據,哪怕與所有人觀點都不同,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因為許多觀點無所謂對錯,關鍵看是否符合邏輯。因此,一定要“三思而後言”,把自己想說的話在腦子裡過一遍,或者把提綱列出來,看看有沒有不合邏輯的地方。

2.表達過程中要“慢語大聲”。慢語就是要適當放慢語速,讓大家都能聽得懂你說什麼。大聲就是聲音要宏亮,讓大家都能關注到你的表達。研究表明,人在表達的時候如果語速較慢、聲音宏亮,就最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如此,你的表達也就鏗鏘有力,你的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

孩子缺乏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怎麼辦


3.表達觀點要敢於“與眾不同”。列寧說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哪怕與眾不同,也許你的觀點就是對的。事事都隨聲附和的人是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和尊重的,只有保持與別人不一樣的“自我”才能讓大家重視你的存在。表達與大家不一樣的觀點時,可以先肯定大家的想法,再說出“我認為......”,這樣就不會得到大家的反感了。

4.要堅持表達“必定有我”。只有讓表達成為一種習慣,才能真正融入到集體中去。要鼓勵孩子時時做好表達的準備,積極參與各種討論。如此,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才能使其自信心、表達力不斷提高。

作者簡介:董伯育心,碩士研究生學歷,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常年從事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擅長育兒領域研究、少兒心理問題諮詢,多次獲國家級、省級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關注@董伯育心,瞭解更多育兒教育心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