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專家將孩子的性格大體粗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即有的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淘氣貪玩、勇於挑戰;而有的孩子則是安靜乖巧、性格靦腆,喜歡宅在家裡。

當然,這兩種孩子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隨著他們長大,性格的差異對他們以後的生活狀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根據寶媽小雪提供的案例,她有兩個寶寶。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老大性格比較外向,喜歡玩、喜歡鬧,整天不著家;老二則是靦腆害羞的性子,不喜歡跟人交往,整天窩在家裡讀書或者看電視。

小雪為老大操心的多一點,但其實更喜歡老二,因為老二乖巧,讓她不那麼操心。

但是在兩個孩子長大以後,她發現相比於老大,老二不容易交到朋友,宅的很過分,社交圈子比她還小,她就不得不擔心了。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那麼,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裡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思維方面的差異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不僅是在說知識的重要性,更強調了實踐。

因為信息時代的到來,現在通訊很方便,常有人說“自己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給我一臺電腦,我能在一天之內環遊地球”。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但是真正走出去,和窩在家裡看圖片,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

需知知識不等同於見識。

  • 只有親自走出去,才能豐富自己的眼界,開拓自己的思維。

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見識是不如出去浪的孩子的,因為整日宅在家裡,他們的見識面比較窄,很少接觸新鮮事物,會越來越孤僻,甚至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懼症。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2、交際能力的差異

經常宅在家的孩子性格比較敏感,在生活中很少主動去結交朋友,交際能力差,情商較低,不懂與人打交道。

所以每到一個新的環境中,他們很難或者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融入進去。而且性格內向的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即便長大了,面對打擊時也很脆弱,很容易一蹶不振,這不利於在社會上生存打拼。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與之相反,經常出去浪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嘴甜會說話,很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他們性格開朗活潑,堅強樂觀,不容易被困難打倒。

3、身體方面的差異

性格安靜的孩子經常宅在家裡,不喜歡室外活動,因為活動範圍小、活動量少,所以他們的身體素質非常差

比如《紅樓夢》的賈寶玉的大哥賈珠,據說是天生的讀書坯子。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但是因為他一心撲在讀書上,而不注重身體的鍛鍊,導致他的身體素質極差,沒能扛過科舉的惡劣環境,不到二十歲就病死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性格相對開朗的孩子就不同了,他們經常在外面活動,所以不管哪樣運動都很拿手,而且身體素質極好,能更好地抵抗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

孩子常“出去浪”,和常“宅在家”,兩者長大後的差別,一目瞭然

因此專家認為,孩子小時候父母應該多引導他們走出去、釋放天性,而不是對他們宅在家裡視而不見,覺得這樣方便自己帶孩子。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書本上的知識就不重要了。孩子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但是讀書的同時多出去走走,那麼對孩子眼界的開闊、身體健康和交際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好處的。

#母嬰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