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你是哪種虛,該怎麼補?

中醫上講,虛證更多的是指正氣不足,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另外一個層面又代表著臟腑生理機能減退。

專家表示,虛證在中醫裡是比較大的概念,包括陰虛、陽虛、氣虛和血虛,同時又對應臟腑,例如肺氣虛、脾陽虛、腎陰虛等,不同證型有不同表現。

1、陰虛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你是哪種虛,該怎麼補?

陰虛,最常見肺陰虛、腎陰虛。肺陰虛主要表現為咽乾,鼻子幹、聲音嘶啞,有時候乾咳沒有痰,或者痰非常黏,咯出來也非常的困難,還會出現盜汗,沒有舌苔或者舌苔非常少。

腎陰虛表現為腰膝痠軟,但不怕冷,會表現為手足心熱,此外還會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甚至遺精等表現。

滋補貼士:百合、黃精、蘆根、銀耳等藥食同源的藥物,能夠起到潤肺、補肺虛的作用。冬蟲夏草是補肺補腎的藥物,一般可以燉點瘦肉,或者用水反覆的泡也可以。

2、陽虛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你是哪種虛,該怎麼補?

中醫講“陽虛則寒”,所以陽虛一定有寒象表現。以脾為例,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出現了寒象,那就叫脾陽虛。具體表現為在氣虛的基礎上出現手足不溫,胃怕涼,吃點涼的就拉肚子,或者拉肚子加重。

脾腎陽虛則是在脾陽虛表現的基礎上,還會出現腰膝冷痛等現象,有的病人會覺得腰好像有冷風吹似的。此外男性還會表現為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白帶多等等。

中醫滋補貼士:肉蓯蓉、益智仁、鎖陽、沙苑子有很好的壯陽補虛作用。

3、氣虛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你是哪種虛,該怎麼補?

常見的氣虛有肺氣虛、脾氣虛。聲音低微、少氣懶言是肺氣虛的主要表現。在中醫上,肺主一身之氣,肺主氣,司呼吸。所以這次新冠肺炎中,一些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稍微喘兩口氣就出汗,人說話沒有力氣等,都是肺氣虛的表現。

脾主運化,所以有的人表現為神疲乏力,臉色也顯得蒼白,吃完東西肚子脹,或者大便比較稀,摸摸脈搏表現為一點力都沒有,即脈無力,這些都是脾虛證表現。

中醫滋補貼士:人參、太子參、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虛藥材,肺氣虛、脾氣虛都可以用,但是也有所區別,人參有生曬參、紅參、高麗參等,生曬參、高麗參、紅參相對偏溫,容易上火;西洋參相對滋補,不容易上火。太子參也不容易上火,但與人參相比作用較弱。

4、血虛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你是哪種虛,該怎麼補?

血虛則大部分都出現在失血或久病之後,比如婦女產後,有的可出現一系列的血虛表現,頭暈、心慌,唇發白,眼瞼發白等血虛證表現。

滋補貼士:血虛,可以用點阿膠、當歸、紅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