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程中,絕大時候我們都在走彎路

“燃點”敘述的創業,更像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條條的故事。

羅永浩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創始人,除了定位是一個有情懷的手機創始人,我更喜歡定位他是一個演講大師。

“創業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為了錢,賺大錢,一種是為了事,就想餘生把這件事做好,跟錢無關”其實有這兩種想法的人都是正確的,解決溫飽是第一位,實現夢想是第二位。

但是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錯就錯在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能量。

創業過程中,絕大時候我們都在走彎路

戴威的那句:剛開始覺得什麼事都好做,後來覺得什麼事都難做。正是所有創業者普遍遇到的問題。

錘子說出了創業者的心態,ofo說出了創業者的過程。

“燃點”看到一半時,我發現跟我自己很吻合。

創業過程中,絕大時候我們都在走彎路

公司做內衣代加工很多年,生意好的時候沒想著要改變,知道有一天發現,我一直從事的這個工作,其實是沒有話語權的,訂單來了拼價格,拼完價格拼質量,拼出貨速度,應付各種檢測,各個環節的紕漏。就這樣到了最近幾年還是出現了沒有訂單的現象。

我開始考慮轉型,做自己的品牌內銷國內市場。仔細衡量了一下,做產品沒問題,問題是不會賣。

怎麼辦?那就去出去學習。從來不會忘記,第一次交了59800元。結果持續了大半年為了這個課程奔波。一開始的勁頭滿滿,過了幾個月發現不是這麼回事,根本學不到我想要的知識。

就這次學習本身而言,沒有學到什麼,但打開了我另一種思維,銷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做好產品的區隔點,互聯網當下最有效的渠道,完成種子用戶的培養。雖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東西,但是在對我以後的銷售實戰中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同時在這期間我還開發了新品內衣,產品核心有很大的賣點(也就是和市面上普通產品有較明顯的區隔點)。這也算是其中的一種收穫,但是感覺學費太貴,不值。

在開始推廣的時候,掙趕上微商進入紅利期,通過微信朋友圈渠道,招募到了一些代理商,由於產品本身品質好,又有賣點,所以還算是比較好做,儘管沒有一下子打爆市場。

到了2018年,新的問題又來了,發現代理開始懈怠。後來總結是公司團建和宣傳做的不好,沒有給代理高大上的感覺,新代理很難招募。仔細一想,也不會給代理做培訓,更不會做代理的團建工作。2018年6月,遠赴杭州,交了19.98萬,又做了一套微商系統。本以為這下由游擊隊轉正成正規軍了,結果幾乎原封不動的複製了上次的錯誤。

後來才發現,一個微商團隊做的好,遠遠不是靠產品說事。況且從2018年下半年,微商其實已經進入了衰敗期,短視頻帶貨已經悄然升起。

從這點可以看出,實體行業轉型,最先轉的應該是觀念和思維,而不是具體的方法和方案。

相信曾經創過業的老闆們都踩過這樣或者那樣的”坑“,如果你還在創業的路上,那回過頭來想想,有時候“坑”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財富”

1 正如羅永浩而言,創業就是覺得自己合適就去做,別管賺不賺錢,先把事幹好。那怎麼去幹,開始的時候肯定是不會,不會怎麼辦,只能去付費學習。

學習是目的不是目標,想通過幾次學習就給自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是白日做夢。理性的看待“誤入歧途”是一種成熟創業人的思維。彎路誰走過,誰都必須要走,彎路走完了,剩下的都是正路了。不走彎路,你永遠不知道正路在哪裡。

2 創業的激情是瞬間激發的,但創業的夢想需要持久的堅持。當我們在克服創業初期糾結的時候,這時候創業才是真正的開始,困難也才一點點的展現出來。要不就不會有ofo說越來越難的事了。

不要錯誤的理解彎路是我們的能力差,也不能抱怨在創業面前我們很艱難。

感悟:創業就想一顆蒼天大樹,如果你從樹根開始爬,當遇到越來越多的樹枝的時候,你能確定哪一顆樹枝只直通樹梢的?少不了多爬幾個枝幹,怕錯了就砍掉,分析一下,這顆錯誤的樹枝是什麼樣?有什麼特徵?砍一個少一個,最後剩下的就是那顆主幹了。

創業過程中,絕大時候我們都在走彎路

2020年的創業出路,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在短視頻上下功夫。短視頻風口會比上一個微商的風口更大、範圍更廣、參與人會更多。由簡單的賣貨轉變成賣信任,賣內容,賣性價比。

2020年的創業需要更專業的技術,更走心的人品,更踏實的腳步。

2020年的創業也一定會走過那麼幾條彎路,但是不要氣餒和恐懼,創業就是創出路,既然是找出路,就避免不了走上幾條彎路。彎路會往我們更成熟更睿智

向正在創業的萬千普通勞動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