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計劃,出動三十萬大軍,結果毀在一個小吏身上

在衛青、霍去病大戰匈奴之前,有一個人物在史書中一筆劃過!若沒有他,漢武帝就不會有掃平匈奴的決心;如果他的計劃成功,匈奴就不會有後來的猖獗。

此人便是當時的“大行”(負責外交)王恢。

一個計劃,出動三十萬大軍,結果毀在一個小吏身上


第一次辯論賽

王恢,是燕人,對匈奴非常瞭解。漢武帝初期,匈奴請求和親,當時作為外交部長的王恢就主張攻打匈奴;而御史大夫韓安國則反對攻打匈奴,主張和親。

漢武帝喜歡讓他的大臣們辯論,於是就讓兩個人就在朝堂辯論起來、各陳利弊,因為當時群臣都贊成韓安國的觀點,所以漢武帝劉徹也就同意了和親。

第二次辯論賽

只過了一年時間,王恢又與韓安國進行了一次辯論,辯論主題依然是對待匈奴政策。王恢搬出了劉邦“白登之圍”的往事,這大大刺激了漢武帝一雪前恥之心。經過激烈的辯論,漢武帝同意了王恢攻打匈奴的計劃——馬邑計劃。

一個計劃,出動三十萬大軍,結果毀在一個小吏身上


馬邑計劃

簡單來說,馬邑計劃用到的主要計謀就是反間計。計劃一共分三步:

  • 第一步:王恢先派遣一個間諜,前往匈奴,這個間諜告訴匈奴單于要在他要在馬邑殺了馬邑縣令,向匈奴投降;
  • 第二步:漢武帝派出三十萬軍隊藏身在馬邑旁的山谷之中,準備伏擊匈奴單于。
  • 第三步:找一個假人頭掛在馬邑城牆上,引匈奴單于入城掠奪。

如果這個計劃成功了,便可以重挫匈奴,然而執行的過程中卻犯了一個失誤。

那天,匈奴單于帶領十萬兵入塞,但還沒到馬邑,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漫山遍野都是牲畜,卻沒有牧羊人。於是匈奴單于去抓了一個邊境小吏,小吏透漏了漢軍所在,匈奴單于大吃一驚,馬不停蹄退回邊塞,漢軍看到匈奴跑了,急忙追趕卻沒追上。

而另一邊的王恢,本是負責攻擊匈奴輜重,結果匈奴逃出,也就沒有出擊。就這樣,三十萬大軍打了水漂,要知道三十萬大軍行軍運糧不知要耗費多少年的積蓄,因為一個邊境小吏就“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個計劃,出動三十萬大軍,結果毀在一個小吏身上


因為“馬邑計劃”是由王恢提出的,而王恢沒有出擊作戰,這給士氣帶來了不利影響,於是漢武帝下令將王恢處死。

就這樣,漢武帝對匈奴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宣告失敗,漢匈之間的關係因此更加惡劣。

“馬邑計劃”本就是一場豪賭,動員三十萬兵力,未免動靜太大,隨便抓人一問都知道這個計劃。王恢賭匈奴會中計,也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如果早知道漢武帝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或許戰死沙場是最好的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