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单量减少、客单价下滑,母婴店没死掉就是大幸

客单量减少、客单价下滑,母婴店没死掉就是大幸

文 | 中童传媒记者 宇豪

“什么时候才能出差啊?”

如果没有疫情,笔者可能早就出去走访市场了,或许是河南,又或许是江苏。不过现在电话代替了脚步,前两天,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苏州几个区县的母婴店老板。

目前大家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后疫情时代,客单量减少,客单价下滑。


01

“不及格”的客流量

“疫情虽然缓解了,但到店率依然不容乐观,像我们店,客流仅恢复到疫情前5成左右,及格都做不到。”昆山市天使之城总经理查赛欢无奈地说道。

无独有偶,常熟市贝贝屋母婴连锁旗下有家1400平的大店,过去,门店的日均客单量能达到200人次以上,但现在,只有100多,勉强够2/3。

贝贝屋总经理张敏跟笔者表示,“为了提升到店率,我们在前两天做了场嘉年华活动,日客单量高达700~800,但活动结束,又要冷清一段时间了。”

关于客流的下滑,几位母婴店老板总结出3点原因:

1、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消费者还是比较小心的,能不到店就尽量不到店;

2、消费者变“懒”了,疫情加速了线上化的发展,宝妈们也逐渐习惯了在线上消费,即使疫情结束,消费习惯一时也很难归位;

3、政策的影响,苏州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加大城乡结合部的整治力度,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被迫返乡,这些消失的客流,一去不返。

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对于母婴店来说,目前是很难,但这只是暂时的,疫情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客流也会慢慢恢复如初的。


02

消费力的下降

客流的下滑,只是一方面的,更致命的是,消费者进店逗留的时间也缩短了,而且,消费力大打折扣。

“现在顾客进店,一般都是买完东西就离开了,消费目的明确,不会跟以前一样悠闲地逛店。”姑苏区孕贝佳总经理付秀梅如是说道。

太仓市贝之语老板娘田晓梅跟笔者透露,“我们的消费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瞄准外来务工人员的,因为疫情,很多顾客复工延迟,导致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也随之下降。

“年前一分不剩,年后一分不挣。”

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些消费者的现状,而且,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母婴店的销售变得更加困难。

针对这一点,田晓梅表示,“顾客现在不会再囤货了,奶粉都是2桶2桶的买,最多也就是买1箱,而且会适度减少其他品类的消费,比如营养品和零辅食。”

当然,母婴店也不必过分担心,有行业人士指出,

就算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宝妈也还是舍得给宝宝花钱的,何况奶粉和纸尿裤,都是刚需。

客单量减少、客单价下滑,母婴店没死掉就是大幸

客单量减少、客单价下滑,母婴店没死掉就是大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