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疫情期間你為學習付費了嗎?-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今年以來,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座縣級市法院工作的小鄭,已經購買了近1000元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在線課程。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放大了小鄭的職業焦慮,“我是非法律專業出身,身邊同事都在參加培訓,不學習就會比別人落後一點。”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63.1%的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主要以職場技能類內容為主。

為抵禦風險、謀求更多的職業機會,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注重學習提升,並選擇為在線知識產品付費。

今年2月,職場社交平臺領英對2000名職場人進行了一次調研。結果顯示,七成人表示疫情期間自身職業發展受到影響。其中,最擔心的是就業市場的整體機會減少,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六成人在延遲復工期間就職場軟技能展開學習提升;超過六成人開展了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除增加收入,也希望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職業選擇。

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白領陳晨,購買了一套講解商業經典案例的知識付費課程,還買了幾本職場情商類書籍。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超九成用戶表示對其購買的知識付費產品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

對於用戶而言,選擇付費產品時,內容生產者的專業度、口碑等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有觀點認為,隨著市場行情漸趨理性,用戶相應減少了對知識內容的衝動消費,越來越看重知識內容本身的價值。

知識付費需求的增加,也給內容生產者帶來了發展機會。近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入駐視頻平臺B站,開設“羅翔說刑法”賬號,20天內漲粉380多萬。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9年,我國知識付費行業用戶規模達3.6億人,行業市場規模達278億元。未來行業規模將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將突破392億元。

有關專家表示,知識付費行業要取得進一步發展,需要生產者繼續堅持生產高質量的優質內容,以垂直化、細分化精準解決用戶的核心知識需求,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服務。(記者 於靈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