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大約在1910年,有人提出要出版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馬克思的女兒勞拉·拉法格夫人表示同意(這件事必須得到她的同意),但有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

弗蘭茨·梅林作為她的代理人參加該通信集的編輯工作。

弗蘭茨·梅林(1846—191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是社會活動家、理論家、歷史學家、文藝評論家,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早期創始人之一,著有《德國社會民主黨史》《中世紀末期以來的德國史》《萊辛傳奇》及《論歷史唯物主義》等,後兩書曾得到了恩格斯的好評。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接受勞拉·拉法格夫人的委託,弗蘭茨·梅林在參與編輯該通信集的過程中,由於以往多年研究而在腦海裡已經成型的卡爾·馬克思的形象,變得更為鮮明突出了。於是就有了這部《馬克思傳》。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馬克思傳》是梅林的主要著作之一。這部著作是梅林長期收集、研究、校印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遺著的總結。他說:“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這就是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

一、“在他身上,作為戰士的一面是永遠勝過作為思想家的一面”

馬克思出生於1818年5月5日,他的家鄉是德國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的特里爾鎮。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他出生的時候,歐洲比較亂。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到1815年拿破崙第二次失敗,但大革命形成的衝擊波還在歐洲各地震盪。

法國大革命是一次非常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把封建制度徹底解決了,所以當時還深受封建割據之苦的德國人很羨慕。拿破崙打德意志,打下了耶拿這個城市。黑格爾說拿破崙是“馬背上的世界精神”。

與此他同時的另一個思想家費希特,他從1807年12月13日至1808年3月20日,在柏林做了十四次演講,呼籲德意志的統一。但直到1871年,才由鐵血首相俾斯麥統一了。

在馬克思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德國都是在封建割據狀態中的,不過他生活的普魯士是最大和最強的。

就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候,英國革命已經消停一百年了,發展得紅紅火火。牛頓、瓦特,蒸汽機車、紡織機等等,翻翻科學史,那一時期的重大發明,都是英國人搞出來的。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馬克思開始認識世界的時候,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開始創造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的財富,但也創造了一大批一無所有、只能出賣勞動力的工人階級。

深受進步思想薰陶的馬克思,看到在資本的無情統治下,勞苦大眾忍受著剝削與壓迫,心裡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馬克思從小就有為人類服務的志向。1835年8月,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論文裡就說: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他一生就照著這個理想去奮鬥了。關於馬克思一生的革命鬥爭歷程,已經為人所熟知,本文不多贅述。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若論物質,馬克思的一生自然是很失敗的。但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從優越的家庭條件和卓越的個人才華來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可能躋身所謂“上流社會”,求得令人羨慕的個人前程。

但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馬克思放棄舒適安逸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充滿荊棘和坎坷的革命之路。他把自己的生命力全部放在革命這件事上,所以不屑於去賺錢養家。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求仁得仁,馬克思作為“千年第一思想家”,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梅林評價馬克思:“馬克思之所以無比偉大,主要是因為思想的人和實踐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結合著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同樣無疑的是,在他身上,作為戰士的一面是永遠勝過作為思想家的一面的。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從馬克思的一生,青年人應該學習些什麼呢?當然,今天不需要跟馬克思一樣去組織革命,現時代也不需要革命。

但一定要有脫離現實一點的人生抱負,有稍微遠大一點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勇於為理想而付出、而實踐。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二、“在繆斯放在馬克思的搖籃裡的許多天賦之中,畢竟沒有韻文的才能”

馬克思曾經為成為詩人努力過一段時間。初到柏林的時候,馬克思沉溺在一個“新的世界、愛情的世界”中。當時他雖然和燕妮訂婚,但離結婚還遙遙無期,所以他把自己的感情傾瀉在寫滿了三冊的詩篇中,這些詩篇都是獻給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儘管這些詩深深打動了燕妮,但一年以後,馬克思在寫給父母的一封長信中,對自己寫詩的才能作了十分苛刻的評判:“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純粹是從腦子裡虛構出來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完全對立,修辭上的斟酌代替了詩的意境……”

弗蘭茨·梅林說:“這些青年時代的詩作散發著平庸的浪漫主義氣息,而很少響徹著真實的音調。而且,詩的技巧是笨拙的,這種情況在海涅和普拉頓之後是不應該再出現的。”

對自己的才能做了評估之後,馬克思主動放棄了寫詩。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但馬克思對文學的愛好保持了一生。梅林說:

“馬克思把欣賞文學當作精神上的休息。在他整個一生中,文學始終是他的一種慰藉。他在這方面擁有極其廣博的知識,但是從來不加以炫耀。”

馬克思喜歡的都是什麼樣的作家呢?梅林說:

“他所愛好的文學家都是偉大的世界詩人,他們的作品也都反映著整個的時代,如埃斯庫羅斯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梅林引用拉法格的話說,馬克思每年要把埃斯庫羅斯的原著讀一遍。他始終是古希臘作家的忠實的讀者,而他恨不得把當時那些教唆工人去反對古典文化的卑鄙小人揮鞭趕出學術的殿堂。

在德國文學中,馬克思最喜歡的是歌德,其次是海涅。

在法國作家當中,馬克思對狄德羅的評價很高,認為狄德羅的《拉摩的侄兒》是一部獨一無二的傑作。當然,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的全部法國文學他都愛好。但他不喜歡法國的浪漫主義作家,特別不喜歡夏多布里昂的作品。馬克思非常欣賞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認為它用詩情畫意的鏡子反映了整整一個時代。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從馬克思定居倫敦以後,英國文學就在他的文學愛好中上升到了第一位。莎士比亞是馬克思一家人的崇拜對象。關於拜倫雪萊,馬克思做過評價:

“凡是熱愛和了解這兩位詩人的人都會認為,拜倫死在三十六歲的盛年是一件幸事,因為倘若他活得更長一些,他無疑會成為一個反動的資產者。相反,雪萊在二十九歲就與世長辭,是值得惋惜的,因為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革命家,永遠會是屬於爭取社會主義的先進鬥士之列。”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馬克思也愛讀長篇小說,特別喜歡驚險小說和幽默小說:從塞萬提斯、巴爾札克和菲爾丁,下而至於保爾·德·科克和因寫了《基度山恩仇記》而內疚的大仲馬。

因為深愛文學,馬克思在運用語言文字方面是個大師級的人物:

“就語言的氣勢和生動來說,馬克思可以和德國文學上最優秀的大師媲美。他也很重視自己作品的美學上的諧調性,而不像那些淺陋的學者那樣,把枯燥無味的敘述看成是學術著作的基本條件。”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他的敘事有著思想家的深刻和文學家的魅力:“馬克思在說明他所要說明的問題時,總是給讀者留有餘地,讓他們自已去進行有益的思考。他的文字就好像是汪洋大海里跳躍著的波濤。”

尤其表現在政論文章中:“馬克思用來捍衛出版自由的劍,比他以前和以後的任何政論家的都更為光彩奪目和鋒利。”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盧格曾毫不妒嫉地承認:“在我們的時論中,出現了這樣有真才實學、有氣魄、善於理清普通的概念混亂的文章,真是值得我們慶幸。”

就個人閱讀體會而言,全集第一卷裡那些為出版自由保護的文章,最是酣暢淋漓的,至今讀來猶有振聾發聵之感!

三、奉獻者恩格斯

人們公認,如果沒有恩格斯這樣一位朋友,馬克思終究會被環境所壓倒。

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萊茵省巴門市的一個工廠主家庭中。中學還沒有畢業,他就不得不遵從父命去學習經商。

但他不是普通的富二代,他酷愛學習,通過自學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在英國經商期間,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英國工人階級當時的狀況,並參與工人運動。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兩個人的緣分從《德法年鑑》開始。1844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德法年鑑》上發表論文,立場一致,所以1844年8月,兩個人約在巴黎見面,發現三觀一致,並從此開始畢生的合作。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兩個人個性不同,但他們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友誼。梅林這樣描述他們:

“他們兩人在外表上就是非常不相同的。恩格斯是個淺色頭髮、身材頎長的德國人,而且像一個觀察者所描寫的,有著英國人的風度,由於不僅在兵營裡而且在營業所裡受過嚴格的訓練,他總是衣冠整潔的。恩格斯是曼徹斯特證券交易所的受人尊敬的一員,經常參加英國資產階級的業務和娛樂,從事獵狐和聖誕節宴會之類的活動,他卻仍然是一個思想工作者和戰士。”

“和恩格斯相反,馬克思卻是一個墩實粗壯的人。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漆黑的獅鬃般的頭髮,表明了他的閃族人的血統源。他是不修邊幅的。馬克思深受家室之累,從不涉足於這個世界首都的種種社交活動。他專心致志地埋頭於他的精神勞動,常常廢寢忘食地一直幹到深夜,因而損耗了他的體力。馬克思是個不知疲倦的思想家,對於他來說,思維就是最高的享受。”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恩格斯本來可以過著更輕鬆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但為了馬克思的緣故,恩格斯“不但白天在營業所和交易所裡服苦役,而且犧牲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晚間休息時間,直到深夜。起初,這樣做是為了替馬克思修改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的通訊,或把它們從德文譯成英文,因為那時馬克思還不大精通英文,還不能熟練地用英文寫作。但是後來,當這個最初的原因已經不存在的時候,恩格斯仍舊繼續他的這種默默無聞的合作。”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恩格斯最大的犧牲是,“放棄了他那無比巨大的才能和優異的天賦可能使他在學術上達到的建樹”,所以作者指出,“恩格斯的命運也是悲劇性的”。

但是恩格斯從來不悲嘆自己的命運,他和他的朋友一樣,從來不是多愁善感的。他總是認為,能夠同馬克思並肩戰鬥四十年,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儘管他朋友的更為高大的身影把他遮沒了。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兩個朋友整個地融合在一個共同的事業裡面了,每個人都毫無怨尤也毫不誇耀地對這個事業作出了不同然而相等的偉大犧牲。他們的友誼成為全部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聯盟。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人生在世,不論結婚還是做事業,找到三觀一致的人,非常重要。

四、最後說說這本書

這本書在立場觀點上存在一些問題,據出版說明:

“這部著作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一些比較嚴重的錯誤和缺點,例如,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反對拉薩爾和拉薩爾派的鬥爭和意義的錯誤理解,在某些問題上為巴枯寧辯護,以及對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福格特先生》等重要著作的意義估計不足。”

梅林當時就很明確地知道自己與馬克思的分歧。他在讚揚勞拉的話語中這樣說:

“雖然她(勞拉)明明從我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史》一書中已經知道,我曾經怎樣經常在有關拉薩爾同她父親的爭論問題上堅決地替拉薩爾辯護,她還是將拉薩爾致馬克思的信交給了我。對於這一點,我將永遠感激她,至死不忘。”

梅林撰寫馬克思傳記,是得到勞拉首肯的。在勞拉看來,他是馬克思“最博學最賢明的學生”,“比別人更瞭解他的為人,因而也就能夠在這方面描寫得更為真實”。深信他的為人與才華,勞拉曾給他講過很多家庭往事。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思想立場的偏差並不影響這本書的史料價值。作為馬克思主義史學開創者之一,梅林的《馬克思傳》在幫助我們瞭解馬克思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馬克思傳》:“把馬克思的偉大形象不加修飾地重新塑造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