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如今,上有需要贍養的父母,下有需要照顧的子女,你的肩上扛著必須揹負的責任,又怎敢輕易坦露自己的軟弱。

為了不讓身邊的人擔心,即使已經深處崩潰的邊緣,你依舊一個人默默承擔下來,獨自品嚐生活的百般滋味,沉默以對所有的心酸和委屈。

從逢人傾訴到閉口不言,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沉默。

以前總喜歡和身邊親近的人嘮嘮叨叨,後來發現對於那些不懂你的人來說,說再多也是多餘,甚至可能還會產生誤解,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以前總會因為某個觀點和別人發生爭執,後來發現不是同一個頻道的人,爭贏了也毫無意義,反而給自己徒增煩惱。

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越來越發現,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可以自由傾訴、心有靈犀的知己。那麼無論和誰說、說什麼,都得不到安慰和排解。

又何必揭開自己的傷口給別人看,便一日日地沉默起來。

從事事介懷到雲淡風輕,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沉默。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男主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卻表現的什麼事都沒發生,像往常一樣,起床洗漱,出門坐地鐵,正常的上班工作。

身邊的人發現他情緒的變化,關心的詢問,他卻笑著說:“我沒事”,繼而選擇保持沉默。

如影片中所映射的一樣,縱觀現代人的生活,無一不是煩惱加身、波折不斷,沒有人可以真正過得順風順水。

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在生活的種種考驗下,你漸漸明白,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前行的路上,與其向別人尋求幫助,不如自己沉靜下來思考,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你看淡了許多事,看清了許多人,你變得越來越成熟,懂得如何承受生命裡的煎熬。

同樣,你的心也在沉默之中慢慢沉澱下來,懂得如何與自己和解。

相信沉默是最好的武器,也是最好的解藥,會讓一切慢慢變好。

就說“沉默”這個詞吧。從書裡看了些文字,憑記憶和理解寫寫不成熟的認識。

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我們通常所說的沉默,可能就是不說話,不愛表達自己。其實,沉默還可分為幾種:

1沒有話語權的沉默

這樣的話語權是指從說話分量上的權重。我們經常提到的“人微言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個人認為,實力和權力會賦予個體更多的話語權。

一個新人在講臺上說話的分量,就是弱於一位年長、有資歷人士的話語。

再比如,很多民間的意見反饋,若通過媒體的封閉或扭曲,那個聲音就不再是你原本的意思。

當然,還有可能壓根沒機會發言,一句話都說不上。

這些例子還是很多的。

2厭惡話語權,所以沉默

你和某人聊到一個話題,你們意見不同,或是對方要把個人想法強加於你,或是無視地自言自語,或是有意無意中對你妄加評判、道德鞭撻.....總之,讓你感到噁心,從而懶得繼續深入討論和辯論,所以選擇沉默。

厭惡話語權還有另外一種方式,表面上雖然在說話,但仍然可以被認為是“沉默”,我理解為“言不由衷”,這也很常見。

比如,你和討厭的人講話,你不願意講一句實話。

再比如,在單位。某人業績突出被推舉為優秀代表上臺發言。這時你就不一定全由著自己,因為你的言語會更多的代表公司意識,在臺上總是要吐露很多官話、套話,難免言不由衷,雖然說話了,但自認為說的不是真心話,所以可被認為還是“沉默”。

3 有隱情,不便於說話

即,有不願告訴人的原因,選擇不說。

比如,極端的,殺人犯巴不得躲一輩子,即使被抓也有選擇閉口不說或滿口謊言的。

再比如,被人問到敏感的問題,你就是避而不談,選擇沉默。

其實,關於沉默的人也被分為有思考的沉默和慵懶的沉默,沉默不是為了不思考,而是在特定情形中有意識的選擇,或明哲保身,或表明態度,或不願隨波逐流,或另有他因。

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沉默沒有對錯之分,人人有表達與否的自由。但是,我們畢竟是社會的一員,該表達的還是要表達,不然怎麼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怎麼更有效的協作。

理解真的很有限,但願自己多多體會,在表達與沉默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沉默是一種不越界限的保護。

很多人喜歡在公共場合隨意發聲,總是讓別人下不來臺,該沉默的時候不懂沉默,只會讓你的人緣越來越差。

去年同學聚會清點人數的時候,班長問一位女同學怎麼沒把老公帶過來,對方支支吾吾半天說了句工作忙走不開,誰想另一位同學竟然搶過話去說:你們不是離婚了嗎。

當時的氣氛可想而知,場面十分尷尬,一場好好的聚會就這麼被她毀了。

當然後來在飯桌上也沒有人再和那位“爆料”的同學多說一句。

因為這樣不知沉默,不懂分寸的人讓人心生嫌棄,如此口無遮攔也是一種教養的缺失,誰都不願意和不懂分寸又守不住嘴的人做朋友。

心煩的時候,最好沉默(深度好文)

沉默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修養,也是對自己的一份愛護,更標誌著一個人的成長。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都喜歡錶達自己,而且是強烈的表達。

有什麼傷心難過的事情總是喜歡找人傾訴,到處說,希望從別人那裡能得到一點慰藉。

慢慢長大了,我們會發現,說太多,過分地表露自己,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靠傾訴得到的情緒安慰也只是短暫的滿足。相反,適時的沉默卻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是給自己留的一條退路。

無論在精神還是肉體上,赤裸裸的暴露總是令人害怕的。

卡萊爾有一句名言:“蜜蜂不在黑暗中就釀不出蜜,人的大腦不在沉默中思考便產生不了偉大的思想。”

張口說話容易,閉嘴沉默不易。什麼事都不要急著辯解,什麼話都不要忙著傾訴,學會說話只要幾年,懂得沉默卻要幾十年。

沉默的智慧並不是教人緘口不語,而是希望我們能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說。

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高質量的談話,少一些無目的和平庸的閒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