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夜話”接地氣拉呱說事辦實事

□ 本報記者 王兆鋒

本報通訊員 傅子棟 劉厚珉

“參加鄉村夜話,我們和幹部坐在一塊,拉呱說事。幹部聽我們的心裡話,給我們辦實事、解難題。我們心裡既舒坦,又熱乎!”4月29日,王繼崗看著採摘園裡的遊客高興地說。

王繼崗是菏澤市單縣龍王廟鎮劉土城村的種養殖大戶,養了5萬隻雞,流轉土地50畝,建了20個大棚種果蔬。4月26日晚,他和近百名鄉親一起,參加在村裡的小廣場舉辦的鄉村夜話,坐在小馬紮上,和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單縣縣委書記穆傑等各級幹部面對面“嘮嗑”。他說出了心裡話:“咱村裡越來越漂亮,遊客越來越多,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優勢越來越明顯。我想把採摘園做大,希望在發展規劃、配套設施等方面得到上級的扶持和幫助。”

讓王繼崗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村兩委班子就開會進行了研究,決定幫助他註冊申報“家庭農場”。龍王廟鎮黨委書記劉輝還特意到王繼崗的大棚裡瞭解情況,“鎮裡全力支持你。‘家庭農場’申報成功後,就容易爭取到扶持政策,申請貸款、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比較方便。”

“這不,我的採摘園裡的路不好走,工作人員來丈量了,準備給修路。”王繼崗對下一步的發展充滿信心。

和王繼崗一樣感到驚喜的,還有村民劉慈亭。在4月15日的鄉村夜話上,他提出村頭生產路不好走的問題。幾天後,這條坑坑窪窪、一下雨不能走的土路,變身為4米寬的平整水泥路。

北京牌匾張木藝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向中,老家是劉土城村的。他回村參加了鄉村夜話後,堅定了回村的決心。他說:“週末晚上,市縣領導來給村民談心,我很受觸動。家鄉幹部接地氣,辦實事。作為一名遊子,我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家鄉的建設出一份力,爭取讓家鄉充滿文化氣息,打造一道木藝文化風景線。”

新形勢下,各級幹部如何和百姓面對面,當好群眾的“知心人”?單縣進行了有效探索。

魯西南地區農村群眾,有在夜晚聚在一起“拉呱說事”的習慣。發軔於單縣的鄉村夜話,重拾這一傳統,由縣、鄉、村幹部,組織村民利用晚飯後的時間,圍繞村內具體事務,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充分集民智、匯民力創新社會治理。鄉村夜話推廣到全縣所有鄉鎮,有效推動了基層治理難題解決和各項工作落實“向前一步”。同時,當地將鄉村夜話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內容,面向農村基層群眾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有效提升了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自覺性和行動力。

通過蹲點採訪,記者發現單縣鄉村夜話有三個特點:

形式簡單、接地氣。鄉村夜話選擇在晚飯後,在村民經常閒聊聚集的地方召開,一張方桌,幾個馬紮或小凳子,幹部群眾團團坐。家長裡短、評先樹優、發表建議、交流想法,有事大家擺、大家議,沒有繁瑣的程序,簡便易行。

群眾參與度高。群眾由“單向聽”變“雙向說”,由“被動知”變“主動做”,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本村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黃崗鎮鄧窯村黨支部就如何開展垃圾分類,在鄉村夜話上徵求村民的意見建議。根據大家的建議,村裡決定給每家每戶發兩隻小塑料桶,村民把剩飯、菜葉、瓜皮等按照可漚肥與不可漚肥分類倒進小桶,每天按時放在院門旁,等待保潔員上門收。群眾的建議得到了回應,家家都支持參與,垃圾分類很快推廣開來。

解決實際問題。鄉村夜話奔著解決實際問題而開,村民發言說的都是真心話,講的都是實際問題,提的都是實打實的建議。幹部積極回應,給予儘快解決,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有些事村幹部當場可以拍板,有些事村裡可能辦不了,鄉村夜話之後會形成總結報給鎮裡,我們通過專門的議事協調會,明確專人明確時限,快速跟進落實。”劉輝說。

“工作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形式的會,很受教育。開展鄉村夜話活動,有助於加強黨員幹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有助於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更有助於將村民們的思想‘擰成一股繩’,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我們將積極總結單縣鄉村夜話工作經驗並在全市推開,爭取讓更多村莊實現鄉風文明、鄉村振興。”張新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