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封鎖:一個建築設計師淺談長城的功用


經濟封鎖:一個建築設計師淺談長城的功用

01


在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分界處,長城依山而建,連綿不絕。


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經絕壁,宛如一條巨龍,飛騰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


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建築工程。萬里城牆把成百座雄關、隘口,以及成千上萬座敵臺、煙墩連成一體,雄赳赳氣昂昂,成為人類建築工程史上的奇觀。


但是穿過歷史的迷霧,面對這麼一個大傢伙,卻不免心情複雜。一方面,長城無論是設計還是建造,都充分展現了先民的智慧,也確實派上過用場。


可在另一面,無可否認的是,長城工程確實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依靠原始的腳爬手抬,對王朝的經濟和民力都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長城腳下埋著多少屍骨,想想孟姜女尋夫哭長城的故事就知道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禍起於蕭牆之內。事實上,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所謂胡夷之所以能侵入,恰恰是中原王朝自己的內亂予其可乘之機。


漢唐盛世的強大,不在於高牆深壘、閉關鎖國,而在於自信的敞開懷抱,向四面八方開放。要說有銅牆鐵壁,這才是。

經濟封鎖:一個建築設計師淺談長城的功用

02


有必要談談長城的建造,再談長城的主要功用。


歷代長城的城牆建築形式、建築方法、建築結構都不盡相同。就是一個朝代的城牆也因地制宜,在建築結構和形式上各具特點。


北京居庸關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完整的一處。其城牆平均高約七八米,凡是山岡陡峭的地方,城牆就比較低一些,三五米即可,地勢較平緩的地方,城牆就比較高一些。


城牆內部比較低,城牆外部比較高,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阻止敵人的來犯,充分體現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原則。城牆牆基平均約六點五米寬,頂部只有五點八米,斷面上小下大呈梯形,使之穩定不易倒塌。


在牆身裡側的一面,每隔不多遠就有一個券門(用磚或石塊砌成圓形的拱門)。券門內有磚或石梯通到城牆頂上,守城士兵可由此上下。


石砌的券門,其拱頂、門框、門檻大都是用石塊事先在石場內預製而成,運到現場安裝,以便利施工和運輸。城牆牆身用整齊的條石砌成,內部填滿石塊和灰土,非常堅實。

經濟封鎖:一個建築設計師淺談長城的功用

城牆牆頂,用三四層磚鋪砌而成。面上一層用方磚鋪砌,下面二三層用條磚鋪砌。用純白石灰砌縫,砌得十分平整嚴實,野草都很難生根滋長。


十分陡峭的地方不便斜鋪磚塊,就是勉強鋪成了,也不便於上下行走。於是,就砌成梯道,以便上下。牆面上寬約四點五米左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排行並進。


牆頂靠裡的一面,用磚砌成高約一米多的宇牆(或叫女牆)。在靠外側一面用磚砌成高約兩米的垛口(即雉堞)。每個垛口的上部有一個小口叫做瞭望口,用來瞭望來犯的敵人。


垛口的下部有一個小洞,叫做射眼,是用來射擊敵人的。城牆牆面上還有排水溝,用來排除牆面上的雨水,以保護牆身。排水溝外,有一個長長的石槽伸出牆外,叫吐水嘴,以防雨水沖刷牆身。


以上只是八達嶺的長城城牆構造,其他各地長城城牆的形式和結構種類很多。


總而言之,用建築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既要大智慧、又要下苦力氣的大手筆。用文化的眼光來看,長城的存在,無疑是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徵。

經濟封鎖:一個建築設計師淺談長城的功用

03


既然花費如此巨大,但為什麼一定要修建長城呢?


因為農耕民族的農業耕作,能夠收穫和儲存了更多的糧食,而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脆弱的北方遊牧民族,動不動就缺糧少藥,他們要搶掠!


當風調雨順收成好的太平年月,北方遊牧民族想改善下生活,可以用自家的土特產跟邊民或來自內地的商人們交換。


當天寒地凍牛羊倒斃的時侯,遊牧民族要想不餓肚子,就只能跨過邊境線來搶,因為他們沒有用於交易的物品了。


經常搶,防不勝防,一搶還很厲害,走路的中原人攆不上騎馬的草原人,於是長城就誕生了。


可是要知道長城的主要功能,第一位是經濟封鎖,第二位才是軍事防禦。


經濟封鎖,堅壁清野,因為有了牆的存在,商人們想要偷著掙錢也掙不成了,因為物資運不過去也運不過來。草原人要想過點好日子,那就得俯首稱臣,乞求通關貿易。


中原朝廷這一大招,於外駕馭而言,自然有了更多的底氣和籌碼 ; 於內統治而言,將貿易權壟斷在自己手裡,從而也控制了商人,只得乖乖的在朝廷指定的地點開市。


但是這一手真有效嗎? 短期來看還可以,中原王朝就經常使用這種手段制衡北方草原的各種勢力。但問題是時間一長,以夷制夷的權變策略也毀掉了彼此之間的基本信任,最終翻臉是必然的。


明朝後期,南倭北虜一起鬧事,既說明了經濟封鎖的成功,也說明了經濟封鎖的失敗。因為經濟封鎖旨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結果你封鎖得太有效,又不肯給人一條生路,把人給活活逼反了。


歷史的教訓是:彼此契約精神和契約關係的缺失,哪怕再高再厚的長城,也無法換得安寧。


非常感謝您的關注,行者劉三一直堅持有態度有溫度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