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進型轟

戰略高地


我國於1959年就開始引進圖-16轟炸機,之後開始仿製將其命名為轟-6轟炸機,並於1969年開始批量生產轟-6轟炸機,那時候的轟-6最大起飛重量還只有76噸,“正常載彈量”更是隻有3噸,最大航程則只有5800公里,與當時的B-52、圖-95相比都有著很大的差距,並不能稱為戰略轟炸機!

因為轟-6的性能難以滿足需求,所以在之後的50年中,我國對該轟炸機不斷進行“魔改”升級,目前至少已經衍生出10種改進型號,而其中最新最強的改進型號應該就是轟-6K和轟-6N(算是轟-6K的空中加油版)了,這兩個型號可以說是在早期轟-6的基礎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轟-6K/N轟炸機將早期的渦噴-8換成了兩臺推力更大的D-30KP-2發動機,使得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95噸,載彈量和載油量也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最大的載彈量達到了15噸,可以同時掛載6枚長劍-20巡航導彈或者鷹擊-12反艦導彈;載油量達到37噸左右,這使得轟-6K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85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3500公里。

在進行一系列升級之後,轟-6K/N的性能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單就定位上來說轟-6K/N已經算得上“戰略轟炸機”,但與B-52H(最大航程1.6萬公里、載彈量35噸)、圖-160(最大航程1.6萬公里、載彈量45噸)以及B-2等戰略轟炸機相比,轟-6K/N並不具備洲際轟炸的的能力,而且載彈量也相形見拙。

總的來說,目前的轟-6在“魔改”50年推出轟-6K/N之後,也可以看出該系列轟炸機的升級潛力已經挖掘殆盡,要想具備洲際打擊能力和更大的載彈量,必須要重新設計一款轟炸機了,更重要的是,像轟-6K這種亞音速非隱身的轟炸機在未來的戰場種生存能力將十分有限,很難滿足未來戰爭的需求。

所以,下一代轟炸機轟-XX需要具備11000公里以上的航程,至少5000的作戰半徑,這樣一來在遠程巡航導彈的加持下就可以具備洲際打擊的能力;此外,轟-XX的最大載彈量要達到20噸+才能趕上目前主流轟炸機的標準;最重要的是隱身突防和超音速突防的能力要具備其一,如果都具備的話就更好了。

總之,受制於機體的限制,目前轟-6轟炸機的升級潛力已經挖掘殆盡,即便是最新最強的轟-6K/N轟炸機也也很難滿足未來戰場的需求,所以,儘快研發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轟-XX,讓它儘可能更早的問世才是重中之重!


天下布武


隨著最新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N在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上亮相之後,轟-6K作為人民空軍曾經最強的轟炸機逐步蛻變成“過氣網紅”,但是其在人民空軍的各大演訓中熱度依舊不減,凡是重大軍事活動基本上都有轟-6K的身影;但是題主所問的算不算戰略轟炸機、是否具備洲際轟炸能力,在當前來看是肯定的,自然不是。

轟-6K空軍的定位是中遠程轟炸機,並非戰略轟炸機,就算是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N也勉強算的上是一個準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必備的大航程和防區外核打擊能力,在轟-6家族中尚沒有一款能夠夠得上,還是耐心的等待The next吧!

轟-6K 之所以被有些人誤認為是戰略轟炸機,這和其本質上的改進有很大關係,軍迷朋友也將轟-6K稱為轟-6大改型號,改的親媽都認不出來了,相較上世紀50年代末引進的原型圖-16中程轟炸機,其改進由內到外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

轟-6K首先優化了機體結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機頭的黑色機載火控雷達取代了原來的玻璃艙,機載火控雷達的出現,使得該型機具備了中遠程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也為搭載國產長劍-20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奠定基礎,在人民空軍轟炸機上首次出現了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空射巡航導彈,在打擊手段上初步趕上國際發展水平。

同時強化了機體結構設計,在機翼兩側新增了2個外掛架,使得全機的外掛點數量增加至6個,這些掛架都可以掛載長劍-20巡航導彈,最多單機一次可以加掛六枚長劍-20,成為轟-6K主要的打擊武器;另外轟-6K還可以掛載空地-63等防區外精確打擊彈藥,還保留了腹部彈艙,意味著保留了傳統的凌空轟炸能力,這一點也在官方發佈的視頻中得到證實。

除了上述的改進之外,轟-6K另一大改進就是換裝新型渦扇發動機,降低了發動機油耗,同時還增加了機內油載量,這就使得該型轟炸機在滿掛六枚長劍-20巡航導彈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仍然能夠達到3000公里,再加上長劍-20超過2000公里的射程,轟-6K的打擊半徑超過了5000公里,這一點對於人民空軍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也正是作戰半徑+導彈射程共同組成的數字遊戲,使得很多人認為轟-6K已經夠得上戰略轟炸機的門檻了,其實不然,美俄手中的戰略轟炸機,大部分航程超過1萬公里,同時也標配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空射巡航導彈,由此可見,我們的轟-6K 只是在武備上追上了國際發展水平,但在航程或者作戰半徑上還是腿短,只有B-2這類貨真價實戰略轟炸機的一半不到的樣子。

7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對於轟-6K來說拓展洲際飛行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有類似美軍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作為支撐,否則轟-6K只能拓展人民空軍的活動範圍,走向更遠還要看The next。轟-6N雖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理論上具備洲際飛行能力,但僅僅也是理論上,實際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需要一個健全的體系來支撐。


鷹鴿分析


很多朋友問:轟-6K到底算不算戰略轟炸機

轟-6K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真正的戰略轟炸機,航程稍微差一點,但遠程核打擊能力是沒有問題的,5500公里的核攻擊範圍。如果硬要定性,轟-6K不算,但轟-6N就沒有問題了,只是整體體量比美俄的戰略轟炸機要小一些。


轟-6K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轟-6原本就是蘇聯Tu-16的國產化版本,而Tu-16設計時是中型戰略轟炸機,具備空投氫彈的能力。中國第一枚氫彈就是由轟-6甲投擲的。當然,這種不具備隱身能力的高亞音速轟炸機直接到目標上空投核武器的轟炸機在防空系統的發展下生存能力越來越低,所以蘇聯的Tu-16很快退役,超音速的Tu-22M接替Tu-16繼續服役。但是中國沒有這個航空工業基礎,只能在轟-6基礎上繼續改,從轟-6到轟6甲,再到後面一大堆字母,所以實際轟-6一直在撐著中國轟炸機的底子。

但是轟-6前期的改進都是平臺不變,這些改進沒有實質性的提升。所以轟-6K乾脆換髮動機,從渦噴-8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升級為D-30KP-2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由75.8噸升至95噸,載彈量也相應地由9噸提升至15噸,最大航程提升至8000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轟-6K可以掛載遠程巡航導彈,KD-20的最大射程達到2000公里。這樣就等於3500公里的作戰半徑+2000公里巡航導彈射程,要知道KD-20可以攜帶當量10-20萬噸級戰略級熱核彈頭,這就等於核打擊範圍在5500公里。

5500公里什麼概念,相當於可以覆蓋日韓兩國、東南亞全境都是在打擊範圍內,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關島基地也在打擊範圍內,澳大利亞北部也能涉及到。但是,由於不涉及美國本土,對西歐也不能完全覆蓋,所以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洲際打擊能力,一般要8000公里左右的打擊範圍才能算上真正意義的戰略轟炸機。轟-6K是具備核打擊能力的中程專職轟炸機而已。

另一種,轟-6N,最大的改進就是增加受油功能,這樣就不用侷限於8000公里的航程,甚至可以突破1萬公里,那麼這樣的話就沒有轟-6K作戰半徑的侷限性。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以5次空中加油完成對萬里之外的阿根廷實施打擊。所以轟-6N就沒有問題了。

當然有朋友總是拿美蘇(俄)的轟炸機來看,但是他們的轟炸機體量實在太大了,但這不代表轟-6N不是戰略轟炸機,1萬公里以上航程、具備核打擊能力,只是單次帶彈量沒有他們那麼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