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教出的學生,有的考100分,有的考30分,這是為什麼?

威斯頓91482696


同一個老師教的,有的考一百分,有的看三十分,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俗話說:師傅引入們,修行在個人。因為個人對讀書的認識不同,決定了個人對讀書的態度。說句實在話,小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應該說是差不多的,智力相差不遠。但是小孩子對讀書的重要性沒有什麼認識,加之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自控能力差,家長也不夠重視,又沒有時間陪同,抱著隨他去的想法。一部分孩子對學習鬆懈不努力。他們做作業,喜歡就做,不喜歡就不做,老師也拿他們沒辦法。導致一二年級就可能出現有八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同學就掉隊。一個班五六個同學掉隊,這個掉隊還算少的,也就是俗稱的一二年級差不多。這就是我經常思索的,家長管得著的時候不管,不知這些家長為什麼要這樣不重視孩子的學習,繼續要下一代守窮?現在不讀書,孩子將來怎麼能找到複雜的工作呢!做簡單的工作只能餬口啊。

到了三四年級,教材難了家長想陪同孩子做些輔導也做不到了。學習要真正看孩子自己了。這是還是同一個老師教,但孩子的智力不同,聽課的注意力不同,自學能力不同,一個班又有幾個同學要掉隊。在這一階段,老師要是負責,教學方法得當的老師,掉隊的孩子可能要少些。譬如,老師講分數的加法,可能有的孩子注意力差些,有教學方法的老師就可能用些無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把孩子吸引住,孩子能把分數的加法能當堂了聽懂。如果是負責的老師,他可能用些方法來檢查孩子對分數的加法掌握得如何,如果是大多數孩子掌握不好,他可能再講一遍,如果是少數孩子掌握得不好,他就會進行個別輔導。如果碰到這樣的好老師,那麼在學習上齊頭並進的孩子就多些。要是碰上一個不負責的老師,管你這些孩子聽懂了沒有,他只管向前講,那麼考一百分的同學就越來越少。再如果碰上一個新份老師,講了上句講下句,講得又快,缺少教學方法,講課不知變通,那完了,那一個老師帶的學生裡,考一百分的學生就少得可憐了,考三十分的孩子就更個多。也就是平時說的三四年級兩極分化。碰上了這樣的老師,兩極分化就會很嚴重。不然麼說老師的作用重要呢!


好的12336999


老穆想說,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從小接受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他們長相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智力不同……

朋友們,學生之間有如此多的“不同”,又怎能要求他們的成績都一樣呢?


那麼,為什麼同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可以考100,而有的只能考30分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每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是不同的;

【1】每個孩子的課堂專注度是不同的,進而造成聽課效率不同;

有的學生聚精會神聽,而有的學生左顧右盼,開小差。

試問,兩者之間的聽課效率又怎會相同呢?

【2】每個孩子記筆記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的學生,只記住老師黑板上的內容;

而有的學生,不僅記住重難點,更能將自己不懂的問題也記下來,課後將其弄懂。

【3】每個孩子與老師的互動是不同的;

有些孩子,寧願將問題憋在肚子裡,也不會問老師。


而有的孩子,不懂就問老師;


(二)每個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是不同的;

【1】每個孩子在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性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這樣的孩子,成績又怎能好呢?

有的孩子,在家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

【2】每個孩子的週末、寒暑假及節假日的安排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自主複習,有的孩子則出去遊玩。

有的孩子參加補課,有的孩子則在家玩遊戲;

(三)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是不同的;

【1】每個孩子的預習與複習習慣是不同的;

【2】每個孩子對考點及考點對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是不同的;

【3】每個孩子識破考點的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具備反命題思維能力,能一眼識破考點;

而有些孩子,連考點是什麼都不知道,又怎會答題呢?

【4】每個孩子做題及對待錯題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態度不端正,甚至連題目都能看錯;

而有些學生,則態度端正,認真對待每一道試題,保證“會做的試題必須全對”。

有的孩子,只求會做錯題;

而有些孩子,則要求自己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境地。


(四)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是不同的;

【1】因為每個孩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

【2】每個孩子的家庭氛圍是不同的,有的和睦團結,有的則吵鬧不止;

【3】每個孩子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同,進而造成每個孩子的校外補習情況也是不同的。

(五)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智力發育情況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活潑開朗,頭腦靈活,再加上父母注重培養的話,孩子的學習能力將很強;

而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思考問題速度慢,倘若父母再不懂如何培養孩子的話,孩子的學習能力將會很弱;

試想一下,老師同時教這兩類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又怎能一樣呢?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 第一,一個孩子能否成材,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如遺傳、環境(包括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教育、主觀努力等。僅一個老師教,只說明教育因素大致相近,並不說明遺傳基礎、成長環境、主觀努力也大致想似。所以有百分到三十分的各種差別。第二,人與人之間有著個體差異性。馬克思說:“詩人和搬運土在智力上的差別比家兔和野兔在智力上的差別還要少得多。”這隻說明聰明與欠聰明的人總智慧懸殊不大。但是,一個人的才華分佈是多方面的!總才華相近,具體到各子項卻千差萬別,並不均衡。所謂偏才怪才也是這樣形成的。天才和傻瓜只有一步之遙。一般地說,每一個人都由一般才能和特殊才能構成。具體地說,人與人比較,一般才能和特殊才能的總和不相上下,但具體分佈千差萬別,多寡懸殊。學習成績可能主要是由一般才能決定。但每一個人還蘊藏著特殊的才能或者說特殊的能力。如邏輯推理能力,協調身體的能力,語言感知能力,旋律節奏感知能力,……成績差的學生,身上蘊藏的特殊才能比成績好要多!今後,他更可能在除通過讀書成才之外,另外在某一個或幾方面有卓越能力,如運動、寫作、數學、音樂、舞蹈等方面能力傑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