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這些文化都是歷史上的文學家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他們傾盡一生去研究文學,給後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財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才子”劉半農,周作人曾評價劉半農為“替新思想說話的健將之一”, 劉半農曾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這到底怎麼回事?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文學“怪才”

劉半農1891年出生在江蘇,原名壽彭,字半農,所以人們都管他叫劉半農,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領導者,文學家、教育家、語言家,把畢生經歷都奉獻在中華文化事業上,劉半農從小就非常聰明,並且擁有極高的語言天賦。

為何說劉半農是文學“怪才”?因為他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想法,劉半農曾利用很長的時間編寫一本由各地方言組成的“罵人專輯”,試分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在歷史上極少有人去費盡心思編寫“罵人話”,所以說劉半農是一個怪才。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劉半農為了把這本書寫好,特意在北京某報紙上刊登了啟事,徵集全國各地的罵人方言,趙元任、周作人等文化名人看到他的啟事以後,紛紛找了劉半農,用各自的家鄉話“罵人”,劉半農則在一邊細心做著筆記,劉半不僅收集方言,他還搜索中國各朝各代“罵人話”,編纂整理,可謂是費盡心思。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發明漢字“她”

在中國近代史之前,第三人稱用的都是“他”,這個字既可以代表男性又可以代表女性,甚至可以代表除“你、我”之外的一切事物。當時西方文化不斷湧入中國,國外第三人稱女性為“she”,翻譯成中文則是“他女”或者“那女的”,這樣的翻譯讓讀者還有作者都感到非常彆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半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用“她”來指第三人稱女性。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劉半農創造出“她”這個字以後,各大媒體紛紛對此事發表看法,《新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劉半農創造“她”並沒有實際意義,讀音完全相同,把男人和女人分開,實為不妥。不久後,上海某報刊發表了一篇《她字的研究》的文章,表示大力支持劉半農,“她”非常有意義。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幾大報刊連續發文,劉半農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當時女權主義運動興起,提倡的是男女平等,在劉半農之前“他”這個字男女通用,表明男女享有共同的權利,劉半農偏偏創造一個“她”來專指女性,很多婦女認為劉半農這樣的做法是對女權的踐踏,是對婦女的不尊重,一時間罵聲不斷。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婦女痛罵多年,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這個字

一段時間以後,“她”這個字漸漸地被廣大群眾認同,並廣泛應用,錄入詞典,婦女也不再痛罵劉半農,而是對他多了幾分敬意。這段往事早已成為回憶,而現在人們每天都用“她”這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