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案例:

最近我問朋友:“你家孩子上網課順利嗎?”


朋友:“不順利,他就喜歡玩,不愛學習!”


我:“孩子說他自己不喜歡學習嗎?”


朋友:“不知道啊,他整天就想著玩!”

你是否對孩子不愛學習感到困擾?

你是否因為孩子貪玩感到苦惱?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學習,那是因為,很多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可能會不理解。“我們巴不得孩子成功,怎麼說我們恐懼孩子成功呢?”

為什麼父母會恐懼孩子成功呢?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1、普遍父母的不成功造就了大多數父母對成功的恐懼


在這個社會上,成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而大多數的人是平凡的、沒有經歷成功的,所以,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是:平安長大就好,成不不成功,無所謂。

歸根結底,大多數父母們比起對成功的嚮往,更害怕的是帶來成功的不確定性。

以前,有位軍閥,每次處死刑犯時,都會讓罪犯選擇:一槍斃命,還是從牆上的一個黑洞鑽進去,命運未知。


結果,所有的犯人都寧可選擇一槍斃命,也不願意進入到那個不知道里面有什麼東西的黑洞。


一天,這位軍閥喝醉後,很高興。旁人就鼓起勇氣問:“大帥,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們,從這個黑洞裡走進去,究竟是什麼結果?”


大帥意味深長的說:“也沒什麼,走進黑洞,經過一兩天的摸索,就可以順利逃生,但是,人往往不敢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這就像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追求成功,比起對孩子成功的嚮往,他們更恐懼孩子成功帶來的不確定性。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這就是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約拿情結”,約拿情結說的就是:“人不僅害怕失敗,也懼怕成功。”

大多數父母沒有經歷成功。所以,成功給父母們帶來了不確定性的感覺。而人性當中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人,只願選擇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以滿足自己對安全感的需求。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安全感在作祟。安全感控制著父母,讓他們不願讓孩子追求成功,而只願讓孩子待在使他們感覺到安全的、確定性的範圍內。


2、對不確定性成功的恐懼促成了大多數父母直接的表現:不作為,而這恰恰也是無助的一種表現。


對成功的恐懼促成了父母們看似“懶”,不作為,其實,是無助的表現。

1967年,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習得性無助”實驗:

他們把狗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就給狗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逃脫不了,只能乖乖忍受,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試驗者就在電擊前,把籠門打開。而此時的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呻吟、顫抖。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本可以主動地逃脫痛苦,但卻乖乖停留原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逃跑對狗狗來說是未知的,所以,狗狗寧願停留原地等待痛苦,也不願意從打開的籠門逃脫。

這就像大多數父母一直讓自己沉浸在問題中一樣,“既然,成功是未知的、令人恐懼的,那我為什麼還想辦法?”於是,許多父母就關閉瞭解決問題的通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實際無助,表面“懶”的體現。


3、不作為造就了大多數父母們按照慣常的思維模式行事,而不是開啟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於是,解決問題的思考神經慢慢衰弱,直至消亡。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丹尼爾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人有兩種思考方式:思考系統1和思考系統2。

系統1:支配著人的慣常行為,人下意識就能做出的反應,比如:刷牙,洗臉、吃飯,不用思考就能進行的行為。

系統2進行著需要進行思考的問題。

系統1無法下意識做出反應的事情,就需要拿到系統2仔細思考後,作出反應。比如:思考如何讓孩子乖乖吃飯。這是人之前沒有經歷過的,所以,需要拿到系統2,仔細思考,作出反應。

很多家長無法走出系統1的慣常行為,遇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直接越過,而不是拿到系統2思考。

久而久之,解決問題的神經(系統2)就慢慢衰落,而逃避問題的神經(系統1)逐漸增強,慢慢地,解決問題的神經就會慢慢衰弱直至消亡,這也是很多父母下意識逃脫解決問題的根源。


難道我們只能一直逃避了嗎?

難道我們的孩子只能延續不成功的命運了嗎?

不,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習慣迴路來改變這一切。


通過改變父母的習慣迴路,來消除對成功恐懼


1.放大孩子的優點,形成積極的獎勵暗示。

大多數父母關注自身與孩子的缺點,所以,才會信心不足。

有一個人,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然而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那顆珍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夠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麼,它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最珍貴的寶物。


於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


他又削去第二層,原以為這下可以把斑點去掉了,然而它仍舊存在。


他不斷地削掉了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那個斑點沒有了。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每個孩子都是有缺點的,同樣,每個孩子也都是有優點的。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而不是抓著孩子的缺點不放。

心理學家在班裡的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同學們改變對她的看法。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照顧這位姑娘,並向她獻殷勤,送她回家。

大家有意識地從心底認為這位姑娘就是最漂亮、最聰慧的姑娘。

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姑娘出落得亭亭玉立,連她的言行舉止也同之前判若兩人。她愉快地表示:她獲得了新生。

他人對姑娘的自我暗示,徹底地改變了姑娘的一生。

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用我們的話對孩子形成積極自我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2.與教育成功的父母交往,加強積極結果的獎勵暗示。

父母之所以恐懼孩子的成功,那是因為,他們對成功不確定性的恐懼。而與教育成功的父母交往,就是打破不確定性的一個過程。

與成功父母交往,增強了我們的習慣迴路中

對積極結果的自我暗示,讓我們熟悉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結果。“哦!他的教育結果是我想要的,我要像他一樣,把孩子教育成功。”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積極結果激發了父母們對積極行動的渴望,當積極暗示足夠強烈時,改變也就發生了。


3.當暗示足夠強烈時,行動就發生了。


當父母們直接地接觸成功,成功就會在他們的思維裡形成積極的結果暗示,而積極結果暗示就會激發了父母們的積極行動。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不,是父母在恐懼孩子成功

那些把孩子教育成功的人,都是因為開啟了積極思考的模式,他們想著如何解決孩子問題,如何竭盡全力地尋找方法,如何一步步的落實到孩子身上。父母們向成功的父母討教,從他們的教育理念中提煉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然後,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以上,就是父母克服恐懼成功,讓孩子變得優秀的三個辦法。

結語:

想讓孩子變得成功。作為父母,首先我們要克服對成功的恐懼,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跟著改變。還有一種最直接簡單的方式就是:父母做孩子看,當父母追求成功,孩子也會追隨父母的腳步,努力奮進。

以上,就是今天內容的全部,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