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寫作的時候,偶爾聽到窗外傳來幾聲清脆悅耳的鳥鳴,便來了靈感。

鳥類是大自然的精靈!沒有鳥類的大自然,就少了靈魂,就像鷹之於天空,鯨之於大海,野馬之於草原。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這些野生動物生長在食物鏈的擠壓之下,向來不易。人類才從野生的環境中走向文明,便對周圍的弱者舉起了屠刀,用它們的生命來滿足自己口腹之慾。乞求那些“高貴”的人類低下你“高貴”的頭顱,俯首看看充滿生靈的大自然是何等的美麗!

緣分總是在不經意間被註定,這些故事總是會提醒到我,為那些“精靈”做點什麼。我也許只能寫篇文章紀念一下,願那些看到的人有所啟發。

一隻翅膀折斷的鷹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鷹的翅膀折斷了,那個時候,我很小,剛剛有了記憶,根本理解不了鳥類的疼痛。

可能是被別人用鳥槍打折了翅膀,落在了我家的麥子地裡。清明時候的麥田,已然是一片蔥綠色,沒過小腿。那獵人找了半晌,也不知道落在那兒了,悻悻地走了。後來,受傷的小鷹被我父親撿到了,他正在澆麥子地。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帶回家的小鷹,無精打采,翅膀耷拉著,鮮血已經變成了暗紅色,有的地方開始結痂。爸爸說,這隻鷹不一定能夠養活,一是因為它太小,二是受傷太嚴重。

就這樣,小鷹就住下來養傷。條件是院子裡的一處角落,用廢置的木板搭了一個雞棚狀的窩,又用磚頭圍了一圈,高高的,防止它掉在外面,也避免老鼠把它抓走。然後用剖開的粗竹子做了一個餵食的盒子,用玻璃罐頭瓶盛上水,還給它留下幾個倒立的瓶子用來玩耍。

我天天去看,那時身高剛剛能把頭探過鷹欄。不知道小鷹能不能活,也不知道它的翅膀能不能再長起來,更不知道它會不會再飛走……

可以肯定的是它活了下來,翅膀長好了,但總是耷拉著,呆呆地站在玻璃瓶上。不過,它進食的時候從來不讓人看見,始終保持著它的“高冷”和“鋒銳”,這是我能從它的眼神裡讀出來的個性。

後來,小鷹在一個清冷的早上不見了。也不知道它是真的飛走了,還是被黃鼠狼或是狸貓捉走了。那個時候,我很小,體會不到養了好久又失去的落寞,其實也不是我在養。

只是這隻小鷹依舊停留在我的記憶裡,揮之不去。雖然野生的它無法自然地跟人類溝通,但我真心希望能在湛藍的天上再見到它。我固執地認為,沒有鷹的靈魂,天空的湛藍毫無意義。

“逃走”的戴勝鳥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當時,我還不知道,這種長得奇怪的鳥就是戴勝鳥。最近幫助三歲的兒子識別自然動物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這種鳥,才知道它的名字。

頭頂一簇扇狀的羽毛,一身黑白相間的燕尾服,渾身羽毛呈褐色,像極了古代傳遞軍情的斥候,又像娛樂場滑稽的舞女……

那是2000年前的事情,那時我們家裡有承包的蘋果園,我七八歲。有果園的村落,總是會有陌生的鳥類光顧。有一回,媽媽告訴我,有一隻小鳥在蘋果樹上做了窩,還有三個鳥蛋。可是等到我週末放假去看的時候,連鳥的影子都不見了,煞是遺憾。為彌補我的遺憾,媽媽說以後一定提前告訴我,這次肯定是小鳥孵出來飛走了。那是一種非常小的鳥,哺育過程極短。

驚喜來了!這次不是一窩小鳥,而是這隻奇怪的戴勝鳥。媽媽說這隻鳥中午頭,在果園裡曬太陽,她手疾眼快,撲住的。

看到它的時候,我真的很好奇,大自然是如何孕育出這樣的鳥類。甭管怎樣,它住進了媽媽匆忙找來的籠子裡。那籠子有點小,它也不怎麼掙扎或是想逃脫。我下意識地認為,它能住下來,跟我們一塊生活。

然而,我錯了,它不吃東西,一天不吃,兩天不吃,連麻雀雛兒最喜歡吃的知了猴,它都不吃。怎麼辦?說實話,我動了惻隱之心,我不想讓這麼美麗的鳥化作一攤羽毛。

鳥籠原本有個鏽掉的小洞,我趁媽媽不注意,用竹竿把鐵絲網戳斷了幾根,這樣洞就大了點。就這樣,我就“眼睜睜”地看著這隻戴勝鳥飛到了房頂的瓦片上,逗留了幾秒鐘,順勢飛走了。然後我“遺憾”地告訴媽媽,鳥兒飛走了,從籠子上的洞裡。媽媽也有一絲遺憾,只是扔下句:“洞這麼大,是不是你手不老實?”

戴勝鳥還是飛走吧!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長大後,看到《肖生克的救贖》裡的這句臺詞的時候,我突然感覺人類應該在大自然面前收起自己的貪婪,不要總是去冒犯或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果園裡的貓頭鷹

我的記憶定格在父親從尼龍袋子裡拿出它的那一瞬間,一隻體型奇大的貓頭鷹!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吃過晚飯,過了好久,父親回來了。他本來打算趁著涼快,把蘋果園澆一澆,卻拿回這麼個大玩意。我睡眼惺忪,一家人圍了過去。父親從尼龍袋子裡攢著翅膀拿出一隻貓頭鷹,比我見過的老母雞個頭還大。

我印象很淺,但那麼大的貓頭鷹,那一瞬間,卻烙印在腦海裡。伴著夜色,它的眼神格外的鋒利,甚至透露出一絲蔑視,那就是食物鏈頂端的“王之蔑視”。然而,長大後在動物園裡見到的貓頭鷹,個頭也不小,但已然失去了那種野性。

父親本來盤算著天明給它減去翅膀的羽毛,讓我餵養,因為我著實太喜歡它們了,這些野生的精靈。然而,那麼大的貓頭鷹根本關不住,早已扯斷了拴在腳踝上的繩索,連片羽毛也沒留下。只給我留下那瞬間的畫面,和一個空蕩蕩的夢,一面之緣了卻,從此再難遇到。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上初中的時候,同桌在上學的途中撿回一隻受傷的貓頭鷹,個頭不大,沒有那麼兇猛。猛然從書包裡發現它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討要過來,回家餵養。然而,沒能成功,同桌也是一個喜歡鳥類的朋友。

心裡總是惦記著,卻只能接受野生動物不好養的現實。至少讓人欣慰的是,那時的野生鳥類還很常見。人與野生自然之間總是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邊界,否則不能稱之為野生鳥類,還是允許它們保留那份野性吧!

再後來,就是工作以後,我曾經在工地上見到過貓頭鷹,不過個頭小得未必抓得住田鼠。其實連田鼠這種動物在城市化的今天也難以見到,更何況那麼碩大的貓頭鷹。過度地使用化肥農藥以及過度開墾,導致土壤板結,大批的野生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而貪婪的人類幾乎站在了各個食物鏈的頂端。

結語

這些故事發生在2000年以前,我是童年,那個時候農村很窮,但大自然很富裕。而現在,我已經跨過青年,搭上了中年的快車。傳統的農村已然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進程中,邊緣變得模糊。然而這兒時的記憶卻歷歷在目,歷久彌新。

您見過這麼美麗的鳥嗎?乞求人們放下口腹之貪慾

眼下正值新冠疫情,食用野生動物已經成了法律明令禁止的事情,不再是倫理界爭論的焦點,也不再是令動物保護協會聲嘶力竭的事情。然而,“禁食野生動物”的深入人心還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無論如何,我們國家邁出了這一步,三個字“一刀切”,不能“雷聲大雨點小”,而是真正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