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文|福林媽咪

“媽媽!電話!”

“誰啊?”

“發小!”

“拿來!”我正在衛生間,想讓兒子幫我把手機送過來。

兒子一直在問:“發小是誰啊?”

看我接了電話,他也不吭聲了,等我從衛生間出來,兒子還是在問:“媽媽,發小是誰啊?”

我回答到:“就是你妍妍阿姨啊,只是一種關係的描述,就好比你是我的兒子,你妍妍阿姨是我的發小。”

兒子又問:“那發小是啥啊?”

我說:“就是從小一起玩兒到大的呀!我小時候我們都是街坊鄰居,一個院兒裡一起長大的。”

說到這裡我突然哽住了,說起來,我兒子好像沒有發小,搬家搬了兩次,之前還有幾個鄰居家的小朋友經常找他玩,現在他只有幼兒園的小夥伴,並沒有真正意義上一起玩一起長大的朋友。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於是我問他:“你想不想以前的小朋友啊?”

兒子回答說:“想,可我好久沒見他們了,但是媽媽,我是不是沒有發小啊?”

這話讓我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對於他來講可能小朋友就是一種“現象”,一種“配套設施”。以後他開口介紹別人的時候可能都是“這是我朋友”、“那是我朋友”,但卻再也沒有“這是我發小”這樣的說法了。


他們這一代,尤其是住在高層樓房的孩子們,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90後以及之前的幾代人,住大院兒,玩伴多,00後往後,除了幼兒園的小夥伴,沒有真正意義上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孩子。我兒子也就頂多熟悉隔壁家的孩子,同樓的都認不全。偶爾會想起某個玩具找不到了,但都很少說想念某個小朋友了,他的快樂是動畫片和成堆的玩具、以及爸爸媽媽給的……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時代是不同了,但是被時代抹去一種人際關係還是覺得挺可惜的,跟同事探討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說:“這就是為什麼要生二胎,給孩子找個玩伴呀!”

二胎是親情,而發小是除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之外,在你有什麼事情時,一定會到的人。

也許你們到現在都還保持著聯繫,甚至偶爾還會聚在一起,也許是他搬家之後一直沒聯繫,現在又突然聯繫上了,也許你們生活軌跡不一樣,不像以前那樣能說道一起了,但是發小的這份記憶會深深烙在心裡,讓你知道還有一種關係是這麼純真的。

現在的孩子有做不完的作業,家裡永遠敞不開的大門,父母為了就業四處搬遷,在玩具堆裡獨自玩耍畫地為牢……這樣的壞境導致了“發小”這種人際關係的消失,造就了現在沒有發小的這一代孩子。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有人說90後往後的這些孩子都有點“獨”,大環境就是如此,他們兄弟姐妹少了、朋友少了,競爭的人就少了,可分享的人也少了。孩子也比較難敞開心扉的去接納他人,有些甚至對別的小朋友總是有戒備,不能快速地融入集體。

甚至有調查顯示我國至少有3000萬-5000萬的兒童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可能未來的正常學習、生活甚至未來的前程都會受到影響。

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嫉妒、依賴、叛逆、厭學、厭食、焦躁、內向、自閉、仇視、自卑、膽小。

如果孩子多跟同齡人一起玩,有那麼一些長久的朋友,有心理問題的幾率將會降低很多。

所以讓孩子多跟同齡人玩耍還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接納別人,讓他們知道如何融入集體,如何分享。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①幫孩子多製造一些社交環境

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或者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帶上孩子,讓孩子習慣於外界接觸,接觸的多了,看爸爸媽媽如何與人交往,才能學會與人交流溝通的方式。

一開始孩子會緊張,會怕生,家長不用強求,只是讓孩子多跟你出席一些社交場合,久而久之也就從你身上模仿到如何交流了。

不過如果爸爸媽媽本身就不善交際的話,出席這種場合也少,或是總推脫,那麼孩子以後也不善交際,身邊的朋友也沒多少,那麼讓你的孩子和你朋友的孩子多多聚在一起玩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②別總攀比

家長們坐在一起,經常是攀比來攀比去,誰的孩子得了什麼什麼獎,誰的孩子報了什麼培訓班,本來可以和對方做朋友的,卻變成了我們從小就討厭的“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討厭這種類似的聚會。

③幫孩子保持自信樂觀,孩子被拒絕時要會安撫

一些孩子害怕交朋友,不像我們小時候特別喜歡跟小朋友玩。其中害怕交朋友的小朋友當中,有不少是害怕被拒絕,在被拒絕之後沮喪、退縮,家長又沒有及時做出反應。

其實,爸爸媽媽應該關注,當孩子想要加入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但被拒絕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對孩子這樣說:“沒關係,不是因為你不好,只是他們還沒有發現你的優點,你也是一個有趣的小朋友,等他們發現了,自然就會跟你玩了。”

這句話,不光是安慰孩子,還是在暗示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應該展現給別的小朋友什麼。

我們的孩子,是沒有“發小”的一代

④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友小技巧。

比如讓孩子選擇一個小朋友,然後對人家微笑,大多數都會得到回應。這個是被歐美心理學家廣泛認可的比較有效的孩子們交友的小方法。可以讓孩子試試哦。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對於成人來說,朋友關係更多的是存在利用的,而發小是最真摯純真的,如果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那個發小,那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別讓環境把孩子變得“特立獨行”,我們需要的是帶孩子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