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自隋煬帝創立科舉制度,中國的科舉考試不斷髮展與完善,以才學作為選官標準,為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促進了古代中國官僚體制的完善,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維護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科舉考試不僅影響國內,也隨著國外交往,影響周邊國家。朝鮮半島的科舉考試就來自於中國,朝鮮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基本國情,對科舉考試進行不斷髮展與改變。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中國古代科舉

縱觀朝鮮半島科舉制度的改變,我們可以窺探出,朝鮮半島科舉考試的發展受中國因素影響非常大,但是也有結合自己國情做出的改變。

一、高麗王朝統治時期,創立科舉制度,設置制述科,明經科等主要科目,其後元朝入侵,高麗王朝的科舉考試發生多次改變,最終形成定製

918年,高麗王朝建立。高麗王朝的建立標誌著朝鮮半島戰爭的結束,但是並沒有形成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甚至無法派官管理地方,豪強豪族勢力割據地方,嚴重威脅國家的統一,也威脅高麗王朝的統治。

高麗王朝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並在全國各地設置學校,與之相對應,開始接受雙翼的建議,實行科舉考試。雙翼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人,對中國的科舉考試非常熟悉,他按照唐朝的科舉考試製度,也設立明經科,考試的主要內容也是詩詞歌賦。但是隨著詞在高麗越來越受歡迎,明經科的地位顯著下降。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高麗官員

高麗的科舉考試還有一門叫雜科,雜科的地位非常低,雜科考的項目也非常的多,比如有考關於醫學知識的,也有考地理的,還有專門考占卜的。

高麗科舉考試中有一個最為特殊的科目叫做僧科。高麗的統治者定佛教為國教,宣揚全國人民都信仰佛教,國家需要大量的懂佛教的人才。為此國家專門組織考試,來選拔懂得佛教的人,經過兩次考試,全部合格的被封為主持,然後派往各個寺廟,管理寺廟事務。

1231年,高麗王朝遭到蒙古族的入侵。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繼續加強對朝鮮半島的管理,高麗王朝成為元朝的附屬國,後又變成元朝的一個行省,此時的科舉考試製度也受中國元朝影響非常大。

由於元朝是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蒙古族是遊牧民族,漢化程度比較低。因此元朝統治者崇尚武功,忽略文才,曾經長時間不舉行科舉考試,高麗王朝人民也無法參與考試。元仁宗時期恢復科舉考試,高麗王朝作為元朝的行省,可以派人到元朝大都參加科舉考試。高麗王朝舉行的最高科舉考試淪為鄉試。

根據朝鮮歷史記載,

“忠惠王后三年,李仁復中制科,授大寧路錦州判官”“忠穆王初年十一月,遣尹安之、安輔、郭應舉。明年,輔中制科。三年九月,遣尹安之、白彌堅、樸中美應舉。”

高麗王朝後期,元朝統治土崩瓦解,對高麗王朝的控制越來越弱。高麗統治者也試圖擺脫元朝控制,1363年,高麗統治者打敗元軍,徹底脫離元朝管理。之後開始全面改革,對科舉考試也進行了改革。將科舉考試分為三個層次,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全部由禮部負責,大大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管理。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古代高麗書生

高麗王朝統治後期的科舉考試改革,限制了貴族的權利,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加強了專制王權。但是由於朝鮮半島貴族勢力非常強大,很快科舉考試權利再一次被貴族所擁有。科舉制度並沒有達到高麗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效果。

二、朝鮮王朝建立,朱子理學的思想滲入科舉制度,受戰爭影響,科舉考試中武科也開始出現

高麗王朝在地方貴族的壓力之下土崩瓦解,取代他的是朝鮮王朝。朝鮮王朝建國以後,繼承了高麗王朝的相關制度,繼續實行科舉考試,科舉考試依然按照鄉試,會試,殿試的模式舉行。

朝鮮王朝統治時期,中國的陳朱理學跨過大海來到朝鮮半島。朝鮮王朝的建立者李成桂,非常推崇程朱理學,把理學確立為國教,不再推崇佛教。李成桂非常讚賞三綱五常的思想,於是通過科舉考試與設置學校相結合的方式,把理學設定為必修科目。至此,理學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

朝鮮王朝建立以後,雖然實現了朝鮮半島的統一,但是戰爭經常發生,不僅國內戰爭頻繁,農民起義不斷,也經常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襲擊。因此朝鮮王朝統治時期,國家依然動盪不安,國家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來保障國家安全,為此

科舉考試中武科的地位越來越高,甚至超過文科。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古代武舉

科舉考試本來是按照才學選拔文官的,但是由於朝鮮國內戰爭頻繁,武科地位突出,甚至出現千科和萬科等畸形發展。

“(宣祖二千六年)設武舉,取三百五十三人……(宣祖二十六年)甲寅,中和居守口將尹安仁等上疏,請別設一科,試取其邑之人……(宣祖二十六年)世子次全州設科,文科取尹吉等九人,武科千餘人”。

所謂千科和萬科,就是指一次錄取人數有千人或者萬人,這明顯是用來選拔士兵,而不是文官的,因此只在步兵中舉行,與原來的武科相比,內容非常簡單,只有一項就是必須會使用鳥銃。後來在水軍中,也通過此種方式進行選拔人才。通過千科和萬科這種選拔方式,朝鮮王朝選拔了大量的軍事人才。

據統計,

“宣祖十五年(1602年)在慶尚道的釜山、巨濟和全羅道的録島、古今島開科,試取17000餘人。同年冬天,因為舟師科加了許多內陸人,所以重新開科,經會試又試取了1600人。”

千科和萬科的選舉,為朝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而且通過科舉考試,很多人就成為國家的在編人員,軍事戰鬥力不斷加強。而且基本上構建了全民參軍體系,全國總動員,參與保衛國家事務,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朝鮮的財政問題。但是由於考試科目非常簡單,考試錄取人數非常多,所以徇私舞弊現象特別嚴重,完全違背了國家通過武考招收人才的初心。所以隨著日本侵略者被打敗,清王朝的崛起,朝鮮王朝回到正軌,對科舉考試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允許官員參加考試,考試科目眾多,內容豐富,朝鮮科舉制度在學習中國的同時,也呈現出朝鮮特色

高麗王朝統治時期正式確立科舉考試製度,經過朝鮮王朝統治時期,科舉考試製度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雖然朝鮮半島的科舉考試來自於中國,甚至是完全效仿於中國,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呈現出鮮明的朝鮮特色。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朝鮮使臣出使大明

比如中國科舉考試規定,如果你通過科舉考試,特別是已經成為國家官員時, 一般是沒有資格再重新參加普通科舉考試的,只能參加制科考試。但是朝鮮科舉考試卻規定, 如果你對現在的職位不滿意,是可以重新參加考試的,但是考試次數不能超過三次。科舉考試在一定程度上還承擔官吏晉升的職責。

朝鮮半島的科舉考試,開科的內容比中國多很多,比如就曾設置佛科和雜科。而且除了正規的科舉考試以外,還舉行過各種各樣非正式的考試,比如你在國子監學習六年以後,就可以直接參加殿試。

朝鮮國家由於獨特的國內環境,戰爭異常頻繁,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但是在科舉考試中有一個特例,就是武科除了戰爭期間,大多數時間都不受重視,而文科一直受到推崇。這一點從雙方錄取人數上就能看出來,物以稀為貴,人才也是一樣的。武科考試一次錄取萬人,文科考試才錄取幾個人,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四、小結

綜上所述,高麗王朝仿照中國唐代的科舉制度,創立了適合朝鮮的科舉考試。為了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科舉考試設立進士科,雜科和僧科。由於元朝的入侵,高麗王朝被迫成為元朝的行省,獨立發展的科舉考試製度遭到中斷,完全淪為元朝科舉考試的鄉試。

一科錄取萬人,在學習中國的基礎上,獨具特色的古代朝鮮科舉考試

現代人扮演的朝鮮科舉

朝鮮王朝統治時期,由於國內形勢的變化,農民戰爭異常頻繁,日本也經常騷擾朝鮮境內。朝鮮政府被迫改變科舉考試,大大提高武科地位,武科畸形發展為千科和萬科。為朝鮮取得國家獨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力,由於農民全部成為國家官員,軍隊戰鬥力也大大提高。

雖然朝鮮半島的科舉考試製度來源於中國,但是依然呈現出獨特的朝鮮特徵。比如允許官員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文科地位大大超過武科地位,在實行正式的科舉考試以外,也經常舉行非正式的考試。

參考文獻:

《高麗朝鮮兩朝的科舉制度》

《經國大典》

《宣祖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