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很早之前,就留意過留守兒童的問題。

2019年下半年,因為工作原因,我回到粵西一個山區縣生活。這裡是縣城,但也是一個小鎮。在我認為大家都過著小康生活時,卻接觸了很多留守兒童。在和他們交往中,我常常是淚流滿面。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一、給媽媽的一封信

週末,在作文培訓班,本週的寫作課程是《書信傳情》。在課堂上,我講解了寫作技巧之後,就讓四年級的孩子現場寫作。

一位叫李軒的同學,平時的作文課堂,總是廢話連篇,還經常因為很多字不會寫而大喊:“老師,你過來一下!”

但這節課,他卻很安靜,低著頭,一筆一劃地寫著字,少有的認真神態。我走過去,他不好意思地用手壓了壓寫的作文,輕聲地說:“老師,這篇作文,只能是你一個人看的哦。”

“好的,我答應你。”我微笑,並且肯定。窗外,冬日暖陽照在孩子們的臉上,輕柔,恬靜。

下課後,我開始改作文,翻開李軒寫作文《給媽媽的一封信》。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經過家長和學生的同意上傳照片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家長和學生已經同意上傳照片


親愛的媽媽:

您好!

感謝您把我帶到這個偌大而美麗的世界!10年, 整整10年了,您還是那樣不顧一切,為了我的幸福而努力著。可是,媽媽您太過於努力了,沒有時間陪我,讓我感到很孤獨。

孤獨,孤獨發生在:我們班開家長會的時候,您沒來;秋遊時,您又沒來,我的同學的家長都來了;同學們很晚都可以去逛街,可是,奶奶晚上不能開電動車,所以我不能去逛街;即使在我生病的時候,您知道後,會第一時間趕回來,可是我的病情有一點好轉後,您會立馬回到廣州……

媽媽,我想您!您什麼時候能放一放您的工作,回來陪陪我。一年365天,您陪我的時間最多是80天。您說今年回來跟我們一起過新年,我希望您不要騙我。

我希望過了年後,您回來鬱南找一份工作,這樣,您就有時間來陪我了。

祝您:身體健康!長命億歲!

愛您的兒子:李軒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我抽了兩次紙巾,拭擦眼淚。

我在作文班群裡找到李軒媽媽的微信,加了好友後,把這封信拍成照片,發給了她。很快,家長回了短信,說自己也看哭了,並承諾過了新年後,就不再出去打工了。

合上作文本,我渡到陽臺,陽光斜照在歡叫的鸚鵡身上,溫暖溢滿整個陽臺。

二、我叔叔晚上不在家,打麻將到天亮

幾個月前的週末晚上,我在家做家務,外出散步的兒子回來了,帶著一個男同學回來。

“媽媽,我同學家俊今晚要在這裡過夜。”兒子很開心。

“過夜?為什麼要在這裡過夜?”我有點疑惑。站在兒子後面的小男孩,頭髮有點長,看上去挺久沒有洗髮了。他穿著校服,看樣子也是好些天沒有換洗了。我注意到了他的鞋和腳,涼鞋上蓋著灰土,露出的腳趾,很髒。

我拿來拖鞋給他換,他剛拖鞋,一股臭味燻了上來。我忙說:“到洗手間去沖沖腳吧。”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這時,我趕緊問兒子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兒子在一樓玩耍時,同學家俊看到了兒子,跑過來一起玩,當兒子要回家時,家俊提出今晚要在我家住。不諳世事的兒子特別高興,一口答應了。

家俊從洗手間出來,坐在沙發上。我問他:“你家在哪裡?”他怔了怔,很難為情地說自己不知道。

我又問他出來時,爸媽是否知道。他不敢抬頭看我,眼睛看著面前的電視,說:“我爸爸在外面打工。”

“你媽媽呢?”他看著電視,不回答我。我以為他沒有聽見我問話,我又重複了一遍:“你媽媽呢?她知道你出來嗎?”

他低下了頭,看著腳趾,良久,才小聲地回答:“我媽媽離婚了。”我腦子“嗡”地一聲。原來是一個留守兒童。

我端給他一杯水,遞給他零食,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他聊著天。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家俊爸媽離婚後,他爸爸為了生計不得不到浙江去打工。去年開始,家俊爸爸就在都城租了一間房子,通過關係把他安排到了縣城郊外的天來小學讀書,並要求家俊的叔叔到都城一起住,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他。

家俊叔叔今年34歲了,還沒有結婚。我問家俊:“你叔叔怎麼還沒有結婚呢?”他大人般的回答:“好吃懶做,誰願意嫁給他!”我相信這些話語,是他聽得多了,才會這樣說。

我們一家剛從廣州回這個小鎮生活,還不瞭解這裡的治安,擔心家長找小孩。看著快到9點了,我提出開車送家俊回家。他找各種藉口推脫,不願意回家。

當我要他家人的電話時,他表示任何一個人的電話都記不住。心拔涼拔涼地,一個11歲的孩子,怎麼記不住家人的電話呢?

我翻看了兒子班級家長微信群,要家俊從裡面找出自己的家長,他看都不看,說:“他們都沒有加入群。”

當我再一次執意要送他回去時,他開始了“辯論”。他說,他經常去同學家過夜,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家裡冷冷清清的。叔叔晚上不在家,打麻將到天亮。

看著可伶巴巴的樣子,我的心軟了,答應了留他下來。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我找了兒子的衣服給他,叫他去洗澡,並讓他把剛換下來的衣服放進洗衣機清洗,保證第二天早上能幫他晾乾衣服。他卻不肯,說:“不用洗,我回家後自己洗。”

第二天,一早起來,他就換回了他自己的衣服。坐在餐桌上吃早餐時,我聞到了他衣服上很濃的汗臭味兒,再看著兒子,一臉微笑地吃著奶黃包,我的心裡酸溜溜的。

兩個星期後,我接兒子時,兒子很誇張地向我描述家俊被學校開除了。開除?不可能開除的,九年義務教育是不能開除學生的。

再細細地聽兒子講,原來是家俊今天在操場上追跑,把一位同學的頭撞破了。這不是第一次違反學校的紀律了,是好幾次了。前面一次,家長到校,家俊已經寫過多次的保證書了。這一次,校長親自和家長通電話:帶回家教育好之後,再送回來學校!

媽媽走了,爸爸在外面打工,叔叔常常打麻將不歸家,自己又不懂事……

西江風輕輕吹過,天雖然很熱,但我的心卻如此涼!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三、爺爺對我很好,送了一臺手機給我

嘉耀的名字是爺爺取的,有想光宗耀祖的意思,但嘉耀三歲那一年,媽媽外出打工,就再也不回來了。

爺爺常常對他說:“那個妖精,養不熟。那麼狠心丟下你,你也不必認她。”爺爺是氣憤,也是想在唯一的孫子心裡種下“恨”的種子,免得哪一天“妖精”回來把嘉耀帶走。

爺爺對嘉耀確實很好,農村孩子玩不到的玩具,他都能在縣城裡買回來給嘉耀。嘉耀穿的衣服都是新的,在農村,每一個孩子都羨慕他。竟然有孩子回家鬧:“媽媽什麼時候跑路?跑路了,爺爺就會給我買新衣服了!”往往這時,大人“啪”的一巴掌打過去。

在農村,女人“跑路”了,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嘉耀五歲時,爺爺把家裡的十幾畝山地承包出去,換得了10萬元現金。嘉耀隨著爺爺、奶奶到了都城縣城生活。

租的房子很小,一房一廳。嘉耀上了兩年幼兒園,七歲的時候讀一年級。如今讀五年級了,上個學期,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跟爺爺說:“他是醒目仔,但語文基礎有點差,特別是作文,讓他多看看作文書。”

這學期,爺爺一口氣幫他報了三期的作文輔導班。他自己不會教,那就讓培訓機構的專業老師來教。既然選擇出來縣城培養孫子,就要他學有所成。

嘉耀覺得自己是幸福的,爺爺一直對自己那麼好。但他又是很惆悵的,覺得生活中始終少了什麼。

他很清楚地記得一次口語交際課:分享父母對自己的愛。剛開始,他像往常一樣,對關於“媽媽”這一類話題都不過敏。

漸漸地,當越來越多的同學上臺講自己父母的故事時,他認真地聽著,心裡突然很不是滋味。當班上一位平時不怎麼說話的女生上臺,講自己和繼母一起生活,並講到自己很想念自己的親生媽媽時,瞬間哭了起來……

老師小結時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的,如有,也是有苦衷的。所以請孩子們都能體諒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

那一刻,他的心絃被觸動了,鼻子發酸,喉嚨哽咽。

每次都以為自己不在乎有沒有媽媽,但這一刻,“媽媽”二字在他心底湧現著。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下午放學回到出租屋,作業不寫,坐著發呆,奶奶喊了幾次他去幫忙做家務都沒有聽見。晚餐也不吃,爺爺問怎麼回事,他也沉默不語。爺爺火了,一巴掌甩在他的臉上,火辣火辣的。

爺爺雖愛他,但是遇到他不聽話時,爺爺一樣會抄起傢伙就打的。

畢竟是男孩,有心事,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的嘉耀,很想媽媽。但是,媽媽長什麼樣子的呢?嘉耀沒有一點印象。爺爺總是說她是妖精,妖精不就是很漂亮的嗎?

那一段時間,嘉耀一直情緒低落。爺爺好像也察覺到了,但是,始終沒有問他是否想媽媽了。

不久,爺爺買回了一臺智能手機,什麼也沒說,就遞給嘉耀。或許,爺爺是想用手機來填補那一份缺失的母愛。

嘉耀沒有問爺爺為什麼突然送手機給自己,爺爺只是對外人說,這樣好方便聯繫。

留守兒童紀事:這些隱痛,誰能體會


從此,嘉耀有了手機陪伴。

一次週末作文班上課,作文班老師很早就到教室了,看到嘉耀來得更早,但他在一旁玩著手機,走過去對他說:“現在要好好讀書,不要玩手機。”他抬起頭來,雙眼迷離,問:“老師,上課了嗎?”

……

寫下這些文字,淚水湧起了幾次,心中的難受感,始終無法言明。

(備註: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文中的留守兒童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