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人的一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前幾天,熱播劇《都挺好》迎來了大結局,看到痴呆的蘇大強,忘記一切卻沒忘記給女兒買書時,實在讓人唏噓。

劇中,蘇大強最後終於成為一個懂事的家長。大兒子蘇明哲回到美國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二兒子蘇明成幡然醒悟,和明玉道歉,並選擇到非洲工作。

蘇明玉為照顧父親,辭掉了工作。過年的時候,她對父親說:“這是我過得最幸福的一個春節,有家真好,謝謝您陪著我。”

是啊,我們努力生活,到了最後,也不過是為了一句家人“都挺好”。

看完這部劇,想要把生活過得都挺好,得看透這4點。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別讓原生家庭拖累你一輩子

姚晨在劇中飾演的蘇明玉,活在一個不算好的家庭環境裡。母親自私偏心,父親懦弱無為。從小到大,她在家裡都像是一個“透明人”。

父母為了哥哥讀書娶媳婦可以賣房,但是蘇明玉中考的時候,母親連一本複習資料都捨不得給她買。高考時,明玉想上清華,母親卻讓她讀免費師範。一次次不公平的待遇,讓蘇明玉怨恨父母的不公平,選擇了離開家庭。

後來的蘇明玉,有房有車,事業有成,儼然一副女強人的模樣。但她無法輕易信任別人,對建立親密關係缺乏信心。並且家庭的事,永遠難以對外人說出口。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負面影響。

明玉一心想要逃離這個家,但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和母親越來越像,這讓她陷入了無比的恐慌。

《歡樂頌》中有句臺詞:一個家,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深受家庭的影響,身上或多或少有著父母的影子,有著他們留下的烙印。

但我認為,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雖然大,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命”的。

同是面對不幸的童年,有人選擇怨恨掙扎,一直活於父母的陰影之中。有些人卻能奮力掙脫,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一味地埋怨家庭的錯,陷於自怨自艾的牢籠裡。他們不會用上一代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甚至延續到下一代人身上。

他們會記住這些錯誤,並引以為戒,不讓自己的孩子再遭同一份罪。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好的家庭,需要父親拎得清

《都挺好》中女兒明玉和家庭決裂,兒子明成一直啃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親一直拎不清。

因為妻子強勢的性格,蘇大強一直活得小心翼翼。面對家庭矛盾,他永遠都只會迴避。

他知道妻子重男輕女,苛待明玉。每次明玉想讓他為自己說句話,他就只會蹲牆角和跑廁所。因為害怕妻子把火燒到自己身上,他寧可視而不見,也不願意跳出來,為明玉說句話。

他也知道該讓明玉上個好大學,這會影響明玉的一生,但仍舊為了兩個兒子,不斷地犧牲小女兒的幸福。最終導致小女兒與家裡斷絕關係。

妻子溺愛兒子的時候,他不管;苛待女兒的時候,他也不管。明知不對,卻還是冷眼旁觀,渾渾噩噩,如同傀儡。

在這個家庭中,他更像一位圍觀者,而不是一個父親。

中國還有多少這樣“拎不清”的父親呢?又有多少子女因為“拎不清”的父母,而失去了自己的幸福快樂呢?

身為一名父親,應該明白,教育孩子並非只是妻子的責任。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父親的不作為,孩子無一例外都因此受過罪。

此外,為人父母,應該拎得清,明白什麼事該管,什麼事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引導他們走上正路。

否則,父親的拎不清,就是破壞家庭和諧的最大凶手。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學歷重要,過好生活的能力更重要

在許多老一輩人看來,一個書讀得好,學歷高的人,生活往往不會差。

但《都挺好》給我們展現了另一幅真實的光景。

蘇明哲和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原著中,蘇明哲有著清華學士,斯坦福碩士的學歷,蘇明成也是復旦大學畢業。就學歷而言,兩人可謂是天子驕子,按理來說前途無量,可他們卻把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蘇明哲看起來一表人才,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愚孝。面對父親一切無禮的要求,他都能一口應承下來,打腫臉充胖子。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為此,他不僅犧牲了自己家庭的生活質量,還把父親慣壞了。最重要的是,他的愚孝讓他的婚姻出了大問題,妻子受不了他盲目的孝順,而他卻認為理所當然。

為了自己的愚孝,委屈了妻子,把大小兩個家庭弄得烏煙瘴氣。

而老二蘇明成,名牌大學的學歷沒有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自幼受母親寵愛的他,成年之後,活成了一名啃老族巨嬰。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電視劇為了照顧觀眾情緒,把蘇明成洗白了。但在原著中,蘇明成作為一名典型巨嬰,在母親去世之後,他的不成熟、不靠譜的性格暴露出來。

他的幼稚,最終導致了他事業破產,婚姻崩潰的結局。

其實,成績和學歷並不是過好生活的必然條件。蘇明哲和蘇明成都有著外人羨慕的學歷,卻仍然過不好生活。

想把生活過好,除了學歷和工作之外,更依賴於個人的性格、情商、處世能力。

一個人的幸福感,多數源於和諧的社會關係,而和諧的關係,源於良好的為人處世。

好的教育,是在追求成績之外,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去生活。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都挺好的前提,是我挺好

有人說,蘇明玉是樊勝美的2.0版本。倆人都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但是對生活的選擇,卻大不相同。

樊勝美也算事業有成,但總對家人狠不下心。賺的所有錢都拿去補貼家用,弟弟結婚、買房,甚至生孩子,都是她出錢。她被家庭壓得喘不過氣,蹲在馬路上痛哭之後,依舊要想辦法給父母湊錢。

反之,明玉選擇走出家庭,霸氣地走自己的路。

樊勝美的委曲求全,換不回家人的一句感激,反而拖累了她自己,養出巨嬰弟弟,吸血鬼父母。明玉選擇自強自立,自己有能力了,反而改變了家人,給他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禮記·大學》中有一句話: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意是:自己有了修養,家庭才能經營好,家庭好了,國家天下才能太平。

在我看來,這句話可以簡單概括為:都挺好很重要,但前提是我挺好。

一個人,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時候,才有資格管家事,說出的話才有人聽,才能讓大家過得都挺好。

《都挺好》大結局:人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所以,當你的生活被人拖後腿時,不要著急與他角力,而是努力充實自己。

當有一天,你能展翅翱翔時,再回過頭幫扶他們。

願你活得挺好,也願你身邊的人都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