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親子關係如何處理,是困擾很多家庭的一個問題,這個本應是世界上最親密最和諧的關係,卻往往會變得劍拔弩張。父母想要關心孩子,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會控制孩子,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自然不甘於受到父母的控制,於是會出現很多讓父母無法接受的行為,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家庭教育諮詢師比爾·拷貝特認為導致孩子們缺乏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覺得與家長的聯繫不夠緊密。所以孩子才會通過一些他們認為能夠喚醒父母對自己重視的行為,想要獲得和父母的連接,只是父母未必能夠理解。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每一個人都需要連接

親子連接是解決家庭教育的前提,因為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是很強的,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希望能夠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更希望自己在父母心裡是獨一無二的。

連接可以重複不斷建立

親子連接不是隻要連接一次,就能夠永遠持續,而是當父母和孩子分離一次,這種原本的連接就會中斷。所以親子連接不可能做到一勞永逸,所以必須通過重複的連接,不斷的建立,才能夠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重新建立連接的兩個關鍵時期

  • 起床後
    經過了一夜的睡眠,早晨起床後,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連接其實是斷開的,所以他們才會通過起床氣等方式想要重新和父母建立連接。如果父母關注他們,孩子就會知道他們是被父母重視的,否則當他們無法感到父母關注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出現。
  • 放學後

放學後也是孩子和父母建立連接關係的重要時期。很多孩子在放學後總是喜歡在路上玩一會兒,這樣的做法自然讓父母難以接受,因為他們關心的只是孩子有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但是孩子在一天學校的學習後也想要放鬆,所以他們並不會在意父母不斷的催促他們寫作業,只在乎父母是否關心他們。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父母要用洞察力的眼鏡,改變親子的連接關係

當親子關係被拆解之後,我們可以看到5個不同的板塊,分別是變量(親子感情),因果鏈,正反饋迴路(增強迴路),負反饋迴路(調節迴路),延遲效應(滯後效應)。

當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時候,親子關係自然是穩定而又親密的。但是如果沒有尊重作為基礎,那麼變量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親子關係出現問題。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如果用庫存量來比喻,那麼輸入也就是情感的流量,就是正面反饋,反之輸出就是負面反饋。當正面反饋越來越多時,庫存量自然也會越來越多,但是我們很難控制輸出量和輸入量,所以親子關係才是不穩定的。

親子關係的建立,應該拒絕從阻礙的出現,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無形的阻礙橫在父母和子女中間,導致親子關係總是出現矛盾和分歧。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如何營造正面的親子關係?

  • 父母只做律師

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己放在法官的位置上,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各種評判。但由於他們並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對孩子的評判往往是主觀的,自然也會影響親子的關係。

只有像律師一樣真正地瞭解孩子,維護孩子,父母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當父母能夠真正走進孩子內心的時候,孩子自然也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使親子關係變得和諧融洽。

  • 父母只做拉拉隊

人生就是一個競技場,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會遇到很多挑戰,當然他們或主動或被動的要在競技場上展示自我。這是一個父母無法替代的過程,所以父母也要擺正自己的姿態,不要像裁判一樣隨意的評判孩子。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嘗試著成為孩子的拉拉隊,孩子的每一次表演都在一旁吶喊助威,給予孩子鼓勵和勇氣。這樣孩子才能夠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自然而然的願意和父母拉近距離。

  • 父母只做鏡子

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總是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父母。既然如此,父母不妨真正成為孩子的鏡子,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交流,讓孩子通過這面鏡子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變得越來越好。

和孩子的關係差?抓住兩個關鍵時刻,和娃重新建立連接

親子關係究竟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其實有很大的決定權取決於父母。只有加強親子的連接,才能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