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漲價了!

短線虧錢效應依然明顯

盤面自上週四分化之後,上週五盤面短線資金開始掩殺,週五市場跌停51家,昨天市場跌停65家,今天市場跌停85家。短線情緒並沒有明顯的好轉,虧錢效應還在持續擴散。

受創業板修改規則刺激,早盤兩市高開後瞬間跳水,盤中跌停板一度近百家。半小時後兩市抄底資金開始緊張,直到尾盤上證跌0.19%,創業板上漲0.60%,兩市漲幅靠前的板塊是白酒、玉米、大豆、機場、證券、光刻膠。

外資方面買入量開始縮量,近個交易日淨買入分別是32.50億,39.39億,10.37億,今天淨買入10.37億。

又漲價了!

數據來源:Ifind

覆盤後盤面總結:

1)近期市場走弱主要原因是臨近五一假期,場內短線資金在逐步離場,而外資主要買入的是行業內的白馬股,例如近期的白酒板塊。

明天是節前資金取錢離場的最後一天,關注一下明後天會不會有大資金離場規避假期的不確定性,畢竟當前歐美疫情還在持續擴散。

2)當下市場缺少的就是確定性板塊,業績確定性,行業增長確定性。而白酒和農業季報出來之後明顯受疫情影響較小,市場會想,既然第一季度扛住了疫情的干擾那二季度預期必然是高增長,所以大機構資金搶先佈局,今天汾酒漲停了。

3)科技股靠前的反彈力度也很大,跟蹤科技的指數半導體50ETF漲幅3.40%,半導體ETF漲幅4.11%,芯片ETF漲幅4.19%。前面的文章我們反覆說過科技股大部分公司已經下跌超過40%,可跌的空間非常有限,接下來就是熬時間醞釀二波走勢。


市場關注點

第一,科技股動向

大基金二期和上海國盛集團共同向紫光展銳注資45億元,目前已經完成簽署,另外紫光展銳計劃6月30日前完成科創板IPO申報。

有關於大基金方面,之前我們在解讀大基金二期的時候就談過半導體材料和存儲類會是二期關注的重點。消息公佈之後,光刻膠板塊集體上漲容大感光漲停。

年初第一波科技股行情的催化劑,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帶動雲產業鏈需求景氣度升溫,另一方面是ZF扶持新基建文件落地,運營商大舉採購的預期。

下半年科技的催化劑:

1)大基金二期投資帶動社會資金參與

2)美國再次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倒逼集成電路上游國產化加速

3)歐美疫情明確出拐點,消費電子復甦預期

第二,漲價系列

1)4月國產大豆價格持續走高,黑龍江地區國產大豆裝車價格漲到2.7/斤。月初國產大豆均價4400元/噸,4月26日國產大豆均價4666噸/噸,價格上漲6.06%,較年初上漲超過30%。

2)華東地區水泥價格上漲,江蘇21日起,上調高標水泥價格30元/噸,浙江多地廠家上調各品種水泥價格20元/噸。

3)原料玉米價格上漲,部分廠家上調賴氨酸報價,伊品98.5%賴氨酸7.3元/kg、70%賴氨酸4.5元/kg,伊品廠家蘇氨酸提價至8元kg。

其實水泥近幾年一直都在漲價,漲價的核心邏輯是環保引發的供給側改革,跟2017年週期價格上漲的邏輯差不多。

水泥的下游就是基建,雖然這幾年地產的投資增速明顯下滑了,但是老基建加碼加上今年新基建加碼,水泥的業績今年又穩了。【有關於水泥在一個月前寫老基建的時候就已經聊過了】

鄉親們應該不難發現,過去幾年漲價最明顯的是白酒板塊,這是建立在人均收入持續走高,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

而這兩年涉及民生的必需品也開始漲價,今年受疫情影響連農業也漲價了,最明顯的就是豬肉價格。

玉米、大豆、維生素、這四個品類都是豬肉上游的飼料的上游,這說明一個問題,核心的根本不是豬肉價格漲了,而是某幣的購買力變差了。

第三,海外蝗蟲災再現

新消息,巴基斯坦蝗蟲災二波正在形成,部分東非國家遭遇了70年不遇的蝗蟲災。

利好農業股、農藥股。

在第一波蝗蟲災來的時候,我在《4000億蝗蟲來襲,會帶來哪些影響?》這篇文章內詳細聊過玉米、大豆的進口量,那會相關的農業股還全部都在低位。

本來打算把相關的公司名單再整理一遍,結果發現很多好標都在高位。馬上臨近放長假,這個時候追上去有點不大合適。

剛才瀘州老窖發佈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證券投資方面虧損了4000多萬。

第一季度好多家上市公司炒股都虧錢了,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