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手機的射頻輻射可能增加特殊遺傳背景人群的甲狀腺癌風險,大部分人沒事兒!


本週提要

手機玩多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糖尿病的新希望,讓β細胞長回來不用再吃藥?

鐵多鐵少都不行,吃得正好糖尿病風險才最低!


◆ ◆ ◆ ◆ ◆

手機玩多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DOI: 10.1016/j.envres.2019.109013.

所謂的“電話打多了腦子裡要長瘤”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手機射頻輻射(RFR)致癌性卻一直被研究人員關注著。射頻輻射的致癌性究竟是人們在胡思亂想,還是具有切實依據的呢?


最近來自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就探索了射頻輻射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係,發現人們可能會受到手機射頻輻射的影響,但這一影響僅限於少數具有特定遺傳突變的人群中。研究發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1.1 研究發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這項研究納入了美國康涅狄格州的440例甲狀腺癌病例和465個基於人群的對照組,分析了手機和甲狀腺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檢查了參與者的176個基因、823個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分析了遺傳易感性、手機使用和甲狀腺癌之間關係。據悉,這可能是首個探索遺傳和射頻輻射對甲狀腺癌綜合影響的研究。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1.2 手機使用、遺傳和甲狀腺癌

結果發現,遺傳易感性在手機使用和甲狀腺癌的風險中起著重要作用,確定更容易受到手機射頻輻射影響的人群。在接受分析的基因中,存在4個基因的10個特定SNP讓人群更可能受到手機射頻輻射的影響。這些SNP突變的攜帶者中,使用手機與甲狀腺癌風險增加有關,包括rs11070256(OR 2.36, 95%CI 1.30–4.30)、rs1695147(2.52, 1.30–4.90)、rs6732673(1.59, 1.01–2.49)、rs396746(2.53, 1.13–5.65)、rs12204529(2.62, 1.33–5.17)和rs3800537(2.64, 1.30–5.36),增幅在59%-164%不等。在較小的腫瘤中,發現了5個SNP突變與風險增加有關;在較大的惡性腫瘤中,有3個SNP與風險增加有關。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3.3 研究部分作者

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由於研究在2010-2011年期間開展,那時使用智能手機的參與者較少,與現在幾乎人手一臺智能手機的情況有較大區別。人們原來主要使用手機打電話或者發短信,而現在人們與手機的交互方式明顯更為豐富。因此,這項研究的結果更能反應傳統手機對於甲狀腺癌風險的影響。同時,由於這項橫斷面研究只關注到了手機使用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係,因此接下來可能需要開展更多前瞻性研究探索射頻輻射和其他癌症之間的關係,找出容易受到射頻輻射影響的人群,還要分析不同手機使用方式所導致的射頻輻射強度及相應風險。


REF:

[1] Luo J, Li H, Deziel NC, et al. Genetic susceptibility may mod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ll phone use and thyroid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Connecticu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19 Dec 6]. Environ Res. 2019;182:109013. doi:10.1016/j.envres.2019.109013.

[2] Thyroid Cancer, Genetic Variations, and Cell Phones Linked in New 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tudy. January 17, 2020. 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 ◆ ◆ ◆


糖尿病的新希望,讓β細胞長回來不用再吃藥?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w9996.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減少了大約90%,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也幾乎會減少一半。好好利用這些殘留的胰島β細胞,使其充分增殖,也許能恢復胰島的生理功能,甚至治癒糖尿病。原本人們認為胰島β細胞“不可能增殖”;後來人們認為β細胞“可以增殖,但速度不足以治療糖尿病”;直至最近人們終於才發現了讓β細胞“快速增殖,有望治癒糖尿病”的方法。研究最近發表在Sci Transl Med上。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2.1 研究發表在Sci Transl Med

這項成果與這一小組2015年發表在Nat Med上的研究一脈相承。研究人員從超過10萬種化合物中高通量篩選出了1種可以驅動胰島β細胞分裂和增殖的物質。這種化合物來自於駱駝蓬(Peganum harmala),原本在亞馬遜地區用來泡茶或製作浸液,但具有致幻作用。這種植物中提取出的駱駝蓬鹼(harmine)是一種雙底物特異性酪氨酸磷酸化調節激酶A(DYRK1A)抑制劑,能夠促進胰島β細胞以每年約2%的速度增殖——有效,但不夠快,所以一時還沒用。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2.2 駱駝蓬(Peganum harmala)

此次的研究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了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藥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在兩種藥物的同時刺激之下,人類胰島β細胞的增殖速度比單用DYRK1A抑制劑增快了5%-6%,增值率高達5%-8%,有時可以高達20%,這一速度已經有望能用於恢復糖尿病患者正常的β細胞水平。同時,與GLP-1受體激動劑一樣也作用於腸促胰島素通路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也可能與DYRK1A抑制劑協同作用,能夠刺激胰島β細胞的增殖。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2.3 駱駝蓬鹼(harmine)

目前的組織培養研究中,人類的胰島β細胞只能存活大約1周,但如果移植到免疫系統缺如的小鼠體內,人類的β細胞有望存活1年或以上。研究人員正在開展為期1年的研究,以評估β細胞在細胞培養物中增殖的持續時間,觀察兩種藥物停用後,胰島β細胞增殖是否就會停止。同時,還會把胰島β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以觀察這些細胞在體內的變化,並評估藥物對於其他組織器官的不良影響。為了將這一手段應用於臨床,研究人員首先需要在動物模型中確認其安全性,確保這一手段不會損傷肝臟、肌肉、脾臟或其他器官。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1.4 聯合用藥加快β細胞增殖

如果這一手段成功進展到臨床試驗的階段,研究人員還需要評估最佳的劑量和用藥類型。這一方法一旦成功,1型糖尿病患者或許可以通過注射藥物在1-2年的時間內恢復胰島β細胞數量,從而擺脫終身用藥的命運。對於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這一手段無疑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REF:

[1] Ackeifi C, Wang P, Karakose E, et al. GLP-1 receptor agonists synergize with DYRK1A inhibitors to potentiate functional human β cell regeneration. Sci Transl Med. 2020;12(530):eaaw9996.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9996.

[2] Marlene Busko. Hope for Diabetes: Boosting Human Beta Cells With Drug Combo. Medscape. February 12, 2020. Accessed at: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25147 on 2020-02-14.

[3] Wang P, Alvarez-Perez JC, Felsenfeld DP, et al. A high-throughput chemical screen reveals that harmine-mediated inhibition of DYRK1A increases human pancreatic beta cell replication. Nat Med. 2015;21(4):383–388. doi:10.1038/nm.3820.

[4] Liam Davenport. Compound Trawl IDs Potential Beta-Cell Proliferation Drug. Medscape. March 12, 2015.


◆ ◆ ◆ ◆ ◆

鐵多鐵少都不行,吃得正好糖尿病風險才最低!

DOI: 10.2337/dc19-2202.

飲食在糖尿病發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作用之外,鐵作為一種微量營養素,同樣與糖尿病風險有關。鐵攝入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但過多的鐵可能會導致相關的氧化應激,損害胰島細胞、影響胰島素分泌並加劇胰島素抵抗。不過,鐵攝入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其實仍有爭議,最近來自中國的研究就探索了這一問題,發表在Diabetes Care上。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3.1 研究發表在Diabetes Care

這項研究納入了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1991-2015年)中的17026名成年人,通過連續三天的24小時飲食問卷和家庭飲食清單來估算了參與者的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和總鐵攝入。男性中總鐵、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的平均攝入量分別為每天23.0mg、0.75mg和22.0 mg,女性中的平均攝入量分別為每天20.0mg、0.63mg和19.1 mg。在20.2萬人·年的隨訪期間,共有547名男性和577名女性被診斷為糖尿病。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3.2 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

結果發現,非血紅素鐵與總鐵攝入量和糖尿病之間的劑量-反應曲線在男性中呈倒J型,在女性中呈L型;血紅素鐵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男性非血紅素鐵的攝入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非線性顯著(p=0.0015),攝入量五等份的糖尿病風險分別為1.00(參考值)、0.77(95%CI 0.58–1.02)、0.72(95%CI 0.54–0.97)、0.63(95%CI 0.46-0.85)和0.87(95%CI 0.64–1.19);女性中相應的風險分別為1.00(參考值)、0.63(95%CI 0.48-0.84)、0.57(95%CI 0.43-0.76)、0.58(95%CI 0.43-0.77)和0.67(95%CI 0.49-0.91),同樣呈現非線性顯著(P<0.0001>

這並非首次調查中國人群中鐵攝入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2006年來自中國江蘇的研究發現,鐵攝入與女性糖尿病風險呈正相關;但2008年來自中國遼寧的研究則發現,較高的血清鐵蛋白水平、血紅素鐵少攝入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

手機輻射真的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狀腺癌風險!

圖 3.3 鐵攝入與糖尿病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鐵元素在許多酶中起重要作用,參與大量的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包括胰島素分泌、β細胞代謝和抗氧化等,人體需要足夠的鐵才能維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謝。因此攝入足夠的非血紅素鐵以及保證總鐵攝入量足夠或可預防糖尿病,而攝入過多的鐵則可能得不償失,導致相關的氧化應激,從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REF:

[1] He J, Fang A, Yu S, Shen X, Li K. Dietary Nonheme, Heme, and Total Iro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Feb 7]. Diabetes Care. 2020;dc192202. doi:10.2337/dc19-2202.

[2] Luan de C, Li H, Li SJ, Zhao Z, Li X, Liu ZM. Body iron stores and dietary iron intake in relation to diabetes in adults in North China. Diabetes Care. 2008;31(2):285–286. doi:10.2337/dc07-0921.

[3] Shi Z, Hu X, Yuan B, Pan X, Meyer HE, Holmboe-Ottesen G.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ferritin, hemoglobin, iron intake, and diabetes in adults in Jiangsu, China. Diabetes Care. 2006;29(8):1878–1883. doi:10.2337/dc06-03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