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在全國性的第二總部(總部)“爭奪戰”中,武漢再次亮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去年6月初,支點財經對落地武漢第二總部(總部)企業進行了首次盤點。


彼時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有80家外地企業在武漢設立第二總部(總部)。其中,總部企業有5家,上市公司有21家,獨角獸有17家。


支點財經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從2019年5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又有28家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教育服務領域仍最愛武漢


第二總部概念由光谷“互聯網+”辦公室在2017年率先提出,希望能吸引互聯網企業落地武漢,並打造品牌產生集聚效應。


經過兩三年發展,第二總部(總部)效應已從光谷擴大到武漢全市。同時,落地企業也不僅僅侷限於互聯網領域。


參考光谷“互聯網+”辦公室對落地企業所屬領域的劃分,支點財經統計的數據顯示,28家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的企業,分佈於教育服務、新零售、新文娛、芯片軟件、人工智能、智能裝備及硬件、工業製造、科學技術服務、旅遊服務和金融投資10大領域。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和首次盤點情況一致,最“愛”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的,是教育服務領域,共有10家企業。不同的是,首次盤點時,教育服務領域均是互聯網教育企業。此次除互聯網教育企業外,傳統教育服務提供商也來了。其中,互聯網教育企業8家,傳統教育服務商2家。


互聯網教育企業涉及的細分領域頗為豐富,既有學習輔導類的英語和數學思維培訓,也有藝術素質教育類的鋼琴培訓等。


兩家傳統教育服務商是卓越教育集團和天有集團。卓越教育集團的主營業務為線下課外教育培訓,去年營業收入超18億元,淨利潤超1億元。天有集團則是一家教育全產業鏈服務商,在湖北投資了武漢育才美術高級中學、黃岡天有高級中學、大悟天有實驗學校等中小學,以及江漢大學設計學院和武漢傳媒學院等教育機構。


加上首次盤點的18家教育服務企業,截至去年底,共有近30家教育服務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


武漢原本就是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其中,高校數量超過80所,在校大學生達百萬人。此外,武漢本土也有一些互聯網教育標杆企業,如多次入選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的頌大教育,以及獲得數千萬元融資的啟蒙聽聽等。


這些教育服務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無疑會使武漢的教育產業釋放出更強的集群效應,助力武漢加速成為互聯網教育高地。


新零售和新文娛領域,對武漢也十分“偏愛”。前者有來伊份、每日優鮮等4家企業,後者有達唯科技、樂信聖文等3家企業,他們都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盤點時,在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的18個領域中,新文娛和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領域,落地企業數量排名靠前,分別為第5名和第6名。


這意味著,新零售和新文娛正在成為第二個“教育服務”。算上首次盤點企業數量,截至去年底,新零售和新文娛領域均有9家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


本土培育上,新文娛也有已在美上市的鬥魚,以及作品《衝破天際》提名第91屆奧斯卡獎的太崆動漫這樣的“明星企業”。新零售方面,則有以線上銷售DIY電腦、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的寧美國度和攀升科技等。


芯片軟件、人工智能、智能裝備及硬件領域,也對武漢情有獨鍾。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它們相互關聯,且均屬於科技型企業。在此次盤點中,合計有7家企業落地武漢。


這個數量不算多。不過,若結合首次盤點數據來看,它們的集聚效應更為明顯。上次盤點時,共有19家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設在武漢,且大多數為頭部企業。譬如,芯片軟件有金山軟件,人工智能有科大訊飛,智能裝備及硬件有小米。


更為重要的是,在武漢本土,這三個領域發展得也不錯,並有光谷軟件園、武漢軟件新城、武漢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園等專業產業園區。其中,在芯片軟件領域,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200多家。


毋庸置疑,這三個領域也將給武漢帶來新活力。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上市公司和獨角獸接近一半


首次盤點時,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的企業裡,有21家上市公司。此外,還有多家公司雖不是上市公司,但旗下有上市公司或母公司是上市公司。除上市公司外,落地企業中還有19家獨角獸企業。


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都是各個領域裡的代表性企業,對增強地方經濟活力具有帶動作用。


此次盤點的28家企業中,也有多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其中,上市公司6家,另有1家企業的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3家;新三板企業1家。


與首次盤點時的情況類似,第二總部(總部)集聚企業越多的領域,相應的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數量也較多。統計數據顯示,在10大領域裡,教育服務和新零售領域的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數量相對較多。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不僅如此,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以及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都來自教育服務領域,分別是好未來和VIPKID,他們的主營業務都是英語培訓。


以2019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標準計算,好未來的市值為285.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10.89億元。不過,當下好未來正深陷財務造假風波。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5.02億美元和647.3萬美元,公司實際業績情況有待具體調查,相關情況不在本篇討論範圍之內。


即便如此,好未來的股價並未大幅下跌。今年4月14日,好未來收盤後的市值,約為307億美元。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注:市值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為標準計算,公牛集團因2020年2月6日才上市,取當日收盤價為標準計算)


此次盤點中的獨角獸企業估值,均在20億美元之上。參考《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9年報告還未發佈),VIPKID的估值為35億美元,在3家獨角獸企業中估值最高。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不難發現,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將第二總部(總部 )落地武漢的100多家企業中,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數量的佔比已接近一半。其中,上市公司27家,獨角獸企業22家。


武漢第二總部(總部)最新盤點

第二總部專項政策有望出臺


毫無疑問,光谷乃至武漢打造的第二總部(總部)效應已經“開花結果”。


截至去年底,包括小米、三六零、科大訊飛等企業在內,共有86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相繼在光谷設立第二總部(總部)。


光谷“互聯網+”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這些企業在光谷設立第二總部(總部)後,帶動了超過3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工業製造、科學技術服務、旅遊服務、金融投資等領域都有企業落地,武漢的第二總部(總部)生態圈變得更加豐富。


2019年初,為吸引包括第二總部在內的總部企業落地武漢,武漢出臺了《支持總部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通過設置落戶獎、投資獎、經營貢獻獎等,鼓勵本地企業同時也招攬外地總部企業在漢落戶,單項最高年獎2000萬元。


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的企業中,有的已實打實地得到了相關獎勵。去年12月,武漢市發改委認定了首批33家企業為武漢總部企業,其中既有本地企業,也有外地企業。


外地企業代表小米,其落地武漢第二總部的主體——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便是武漢市認定的首批武漢總部企業之一。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支點財經採訪時表示,武漢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為更好地發揮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引領作用,有條件也有必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該負責人還稱,推動總部經濟發展是一項長期工作,未來將持續發揮政策引導效應,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規模較大、輻射能力較強的總部企業,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輻射能力,加快推動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


支點財經還獲悉,2020年度武漢總部認定企業相關前期籌備工作已經開展,預計不久後會發佈第二批武漢總部企業認定名單。不僅如此,有關第二總部的專項政策也有望出臺。


目前武漢總部企業認定條件較高,相關條件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需要體現總部企業輻射功能,要求企業是在武漢區域內註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且管理或服務武漢市以外的企業或分支機構數量達3個以上;二是體現總部企業規模,按照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分類,要求對應分類企業年度營業收入,分別達5億元、20億元和10億元;三是體現總部企業對武漢市經濟的貢獻,要求前述三類企業對武漢市年度地方財政貢獻,分別達2000萬元、3000萬元和2000萬元以上。


“滿足規定的第二總部企業,也可享受相關政策支持。”上述負責人說,“我們也會對第二總部企業的特點加強研究,不斷優化相關政策。”


2020年,還會有哪些企業將第二總部(總部)落地武漢?


記者丨林楠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實習生丨吳馨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