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分角色扮演,老师应该演什么?你选“狐狸”还是“狗熊”

徒弟来备课,这次我们研讨统编二年级的经典童话《狐狸分奶酪》。

专栏

统编语文,生动教学跟我来

作者: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课

199币

7人已购

查看

其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环节——情境表演。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时师生互动,可以扮演的角色有三个:分奶酪的狐狸,熊大,熊二两兄弟。这里特别做个说明:徒弟是个颜值很高的女教师,非常年轻,身材还未变型,是典型的“亮眼睛型”教师。

她问我:“师父,我该在课堂表演中,扮演哪个角色?”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却引发了我很有意思的思考——


语文课堂分角色扮演,老师应该演什么?你选“狐狸”还是“狗熊”

先来看角色的特色。狐狸,明显是徒弟心中的首选,因为相比扮演熊,更为合适。虽然,我们一说到狐狸,很自然地想到《聊斋志异》中的狐仙、狐怪,但本课中的狐狸,还算是天真可爱,最多是古灵精怪,在“智商上碾压”熊兄弟,并无坏心。扮演狐狸,是很容易的。比如说,说话时的语音气质,就很匹配;再如,外形特征、形象等,也与角色极为契合;第三,也符合了“观众”的期待。徒弟一上台,一说要表演,大家很自然地就想到——你应该扮演狐狸吧,你那么可爱,那么漂亮,“观众”中有学生,还有观课的老师,他们的认同感,就产生在这一角色上。

因此,长得那么美,扮演狐狸的效果应该不错,有助于课堂上出彩。

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为难呢?因为我的思考结果是:其实,演熊也不错,不管是熊大还是熊二,只要是熊,都行。

扮演熊,难度系数是比较高。例如,一开口,音色就不对。徒弟的音色是甜美型的,那么美的女教师要随着角色变化音色,是有点困难。再说,形象也不对。本来就长得不像熊和熊是一种巨大的反差,如今要表演熊,那不就是一种挑战吗?别的不说,身高就不对,徒弟较高,而熊大熊二兄弟是比较矮的,如今,面对二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身高,要演熊,那必须蹲下来说话。

可是,这个问题让我思考的是,到底在课堂上你是要找麻烦呢,还是要找自在?

先说找自在吧,例如,美丽的老师扮演狐狸,那么备课执教的成本就相对低,我说的相对就是和扮演熊来比较。而且气氛好,学生一定会很喜欢,表演后的效果也一定好,有助于推动教学顺利向前发展。再看找麻烦,难度系数相对高,有时候还可能演砸,出现许多意外,但是,无疑在开头就会激发学生的惊喜,一听说老师要扮演傻里傻气的熊,学生都很兴奋,然后,教师就把最重要的角色狐狸留给了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就在这一角色变化中,很自然的授予了。

这样的表演能否顺利地推动节奏向前发展,就很难说了。因为,表演的顺利实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承载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徒弟最关心的是,到底哪一种好啊?

其实没有答案。

找自在的教学应该是在起步阶段,

让自己的特色得到凸显,让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让课堂顺顺利利,去享受教学,感受教学中的乐趣,因此,这个阶段扮演狐狸,美美的,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演出了,这就是一种选择。而到了成熟攻坚阶段,应该是重新认识自我,去挑战困难,这时候要做一些和自己与生俱来特色反差比较大的事。

语文课堂分角色扮演,老师应该演什么?你选“狐狸”还是“狗熊”

以我为例吧,我天生幽默自带喜感,现在我四十岁之后,我执教的阅读课,基本上都有另外一种基调。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一头战象》《唯一的听众》《跨越百年的美丽》《慈母情深》等等,都与我的气质不相符合,其实我是对自己负责。可见,老师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他做的选择不同。

其次,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同,他在课堂上选择的一种,处理方式和执行手段也是不一样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老师的教学观念不一样,他的行为也不同。例如,有的观念是为了确保课堂上的推演,而有的观念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动,有的观念是为了凸显自己特色,而有的观念却是让学生得到成长……

相信大家有所选择,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