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

因為過了這個年齡,

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

此後的餘生,

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日復一日,

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

他們在有生之年的

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約翰·克利斯朵夫》

前天在豆瓣看到了標題中的話,一下子就擊中了內心深處。


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關於時間和重複的話題,想寫很久了,相信每個人都曾受困於此,也都有自己的思索。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考慮清楚,時間對自己的意義,並坦然接受生活裡的一切,安放好自己的一生。

0 1

先來聊聊時間。

在所有看過的書裡,印象最深,覺得最美的畫面是《百年孤獨》裡開頭的場景。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時間定格的永恆感,讀一次,就再也忘不了。可惜被時間拖著走的物質人類,都活在一定的年限內。

時間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從不同角度列了時間的定義。

1、文學時間

例如《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時間,“重要的不是如何發生,而是如何被追憶”。

2、文化時間

各種宗教裡常見“轉世”的時間循環模式,而基督教帶來“線性”的不可逆的時間。

3、哲學時間

哲學家們說,時間充滿了矛盾,所以不會是真實存在的。

4、管理學時間

時間是管理學永恆的話題。例如時間管理優先矩陣,《高效能人士的 7個習慣》的“要事第一”,《別讓猴子跳回背上》裡的“時間主動權”,還有始自英特爾的OKR法,等等。

5、科學時間

這是一個精彩而迷惘的發現歷程:牛頓的絕對時間,愛因斯坦的相對時間,量子物理中不可捉摸的時間,熱力學的與熵緊密關聯的時間,生命出現的創造性時間,混沌與時間之箭。

任意角度的分類,都有時間被賦予的重點內容。但時間究竟是一個東西,還是一個概念呢?

我不懂物理學,讀了《七堂極簡物理課》,一度認為時間是空間的衍生物。對於空間的探索,人類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無論什麼樣的定論,似乎都難說服大眾。

而它到底是人類定義的概念,還是真實存在的物質,似乎並沒有確切的答案。


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0 2

無論時間是什麼,在大眾認知裡,時間的特性是線性的,而且自行穩定流動。不可控是人類對時間敬畏的源泉。

生命和時間構建了一個人的真正存在,因此世俗意義上的時間,離不開人的生命。沒有生命的時間是混沌,沒有時間的生命是虛無。

所以標題的那句話看似是陳述句,其實是靈魂叩問。

我們可以試著把這句話換成問句。

你是否覺得日子重複呢? 如果是,怎麼樣算不重複呢?

你想自己每一天都精彩嗎?如果想,什麼算是你的精彩呢?怎麼才能到達那種精彩呢?

問完,發現這些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也許你現在的很多追求,都是周圍人灌輸給你的,而你覺得不開心,是因為作為個體,覺得憋屈,或者無能為力。

一個人真正的無能為力有兩種,一是想清楚了,但無力改變;另一種是沒有想清楚,連試圖改變的機會都沒有。

可惜在這個時代,我們本身對自己發問的焦慮,都比不上外在環境給的壓力。且不說精神壓力,僅僅房子、車、生活的物質壓力,已經壓的人喘不過氣,思想自由在某種程度,或者在一定時間之前,彷彿是奢侈品。

同時,信息快速流通,在以另一種形式加速慾望的傳遞。活在一個所有人跟你一樣,做著同樣的事,過著同樣節奏的社會,我想上面的問題,還不太會困擾你,因為沒有對比,也不會有慾望刺激。

你本來可以很安逸地躺在床上,看著劇,看完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是刷微博時,看見一個人在直播自己全球旅行,又或者看見一個人開了一家書店,又或者看見一個人在做似乎更有意思的事情。

在沒有找到自己的意義之前,每一種成功的生活方式,都會讓你焦慮。

然後再回歸到時間的對比,傳播不斷放大的年齡焦慮,某某16歲學生考上某某知名大學,某某23歲身價XX億,這些無不刺激著人們的感官。所以才會有某微商,以當下女性“錢、美、瘦”的慾望為誘餌,大肆宣傳,時常以自己在這三方面的改變,在朋友圈刷屏,以高額代理費吸引女性入局。

我們對時間的焦慮,轉變成了多少歲前做成什麼事,如果實在沒有什麼追求,似乎以金錢為目標也沒有什麼不好。

我們就活在這樣焦慮的年代。


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0 3

於是才會更加對“重複”耿耿於懷。

昨天跟爸媽聊天,說到高考,同樣是十幾年寒窗苦讀,但最終結果真的是天差地別,除了個別人不需要依賴外在資源生存,對普通人來說,高考後的結果絕對是自我證明的標籤之一。

但無奈的是,結果導向並沒有放過任何人,一些人只是無意識的陪跑。

高考離我五年了,進入職場後,倍感高考結果的重要性,的確會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就拿專科生和本科生這個稱謂來說,在職場,甚至是社會上,給人的感覺明顯是不一樣的,大對數人不會表達歧視,但現實,即使別人不在意,在同一個環境裡,專科生總會比本科生少幾分自信。

沒有取得好結果的孩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沒有耐心做重複的事情。

所以重複有意義嗎?

我覺得重複就是意義。太陽東昇西落,不會因任何一個人的悲傷而停止黑夜的到來。黑夜白天交替,年復一年,時間的存在就是重複,如果時間不重複,也就沒有了昨天、今天、明天。

但人的倦怠性,並不是時刻都能忍受重複,所以沒耐心的人,總需要新的開始。

當然在時間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有些重複是為下一階段的精彩做準備,而有些重複的確毫無意義。且從概率角度,並不是每一個重複的意義都會被別人看到,做到自己無悔就好了。


如果你不想得過且過,那就趁年輕,好好折騰

我們會發現,在任何其他的體系裡,植物、動物、自然界,人對它們來說都不重要,甚至沒有存在的意義,人是因為人群的存在,才有了意義。

這就是生命的悲哀,我們的所有都是被人群定義的,同時也被人群束縛。

因此選擇參與生活的人,社會共識已經明確了參與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在生命週期裡,這似乎是人群不得不遵守的宿命。而想要獲取絕對自由的人,就要儘可能讓自己煢煢孑立,才可能不被外在左右。

最後,以這段話作為結尾,和每一個參與世俗生活的平凡人共勉。

奇葩說辯手董婧說:面對失敗,最難過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你18歲,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會不會後悔,高中時不夠努力。

你22歲,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會不會後悔,在大學裡只是假裝學習。

你35歲,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不能給孩子、家人最好的生活,會不會後悔,在之前的十多年中只是貪圖安逸。

決定現在的,是你昨天的選擇;而決定明天的,是你今天的行動。

不要被現在的安逸所矇蔽,其實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

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來的,所有的輕鬆生活,都是熬出來的。

為什麼,不要貪圖短期的無憂無慮?

為什麼,不要迷戀那種得過且過的人生?

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

也有足夠的底氣說,“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