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世界名人讀書名言,你看後不想閱讀都難!

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

從蘇東坡到培根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連顏值都差很遠。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有句話說得極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詩人博爾赫斯)


培根隨筆-論讀書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

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筆記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譯者:王佐良)

王強接受新京報採訪談讀書

王強,讀書人、古書收藏者,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曾出版《讀書毀了我》。

5個世界名人讀書名言,你看後不想閱讀都難!


王強:人生短暫,財力你再多也是有限,你只能選擇做最重要、你最喜歡的事情。說到閱讀,書籍那麼多,在我看來80%是垃圾,那你只能選擇,只能放棄。所以,這些年,我堅決不讀暢銷書,如果五年後還在談論它,我再讀也不晚。

新京報:你前一本書《讀書毀了我》提到,選擇讀什麼樣的文字時,強調要“有力量”。

王強:對。因為經典,經過人類千百年品位、文化、時間的淘洗,至少有一個特點,就是這些作家在創作時,都是把全部生命注入了進去。曹雪芹是不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寫《紅樓夢》?它是不是暢銷書?答案是YES。很多經典,出版時就是暢銷書,但是這個“暢銷”,和現在從市場營銷角度來理解的暢銷書,完全是兩回事:一個是人性做出的選擇,它打動了人心,人們全去尋找它,另一個是通過營銷手段讓它變得家喻戶曉。

四百多年過去了,莎士比亞仍然有大批人在讀,他用戲劇和詩歌構築了一個進入英語世界的鑰匙或者說阿拉丁的神燈,你“佔有”了莎士比亞,你就走進了英國曆史文化的大門,往左邊一看,會關注到中世紀,瞭解英國近代“文化霸權”的獲得等,右邊一看,關注到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從莎翁這兒一“提”,歷史文化的脈絡就會對稱性地呈現出來。

談閱讀經典

獲得時間未曾流逝的幻覺

新京報:在你滿世界訪書、讀書的過程中,你對時間的流逝及其意義有怎樣的理解和感受?

王強:這應該是“相對論”,我覺得只有進入古典的狀態,你才獲得時間沒有流逝的幻覺。除此之外,面對飛速發展的現實,你心裡是有點恐懼的,你不知道自己趕不趕得上趟——無論是生命,還是你的學識,還是你似乎要把握的那個恆定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談到收藏、閱讀和時間的關係,我想說一個比喻:當你踏在高速列車上,速度可以越來越快,這得益於技術的突飛猛進,但是它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玻璃窗必須有減速的視覺效果,人才能夠適應。如果高速列車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前行,沒有減速效果的玻璃的話,沒有一個人敢於把眼睛轉向窗外,否則你就暈了,甚至崩潰了。讀經典,有一種減速作用,讓我不暈眩,讓我的心更加“定”。這是看清現實、深入思考的一個基礎,也是收藏、閱讀抗衡時間飛逝的關鍵。

新京報:或許有人會問你,經典的內容是不是在今天會過時?

王強:佛教講“戒、定、慧”,“戒”實際上也是減速,荷爾蒙升上來了,你slow down;“定”呢,更是減速,力爭徹底停下來,你得入定,得專注——只有這兩個達到了,才能獲得他所宣稱的智慧。從閱讀的角度來說,經典實際上讓人獲得“戒”和“定”,最後面對現在和未來,可能達到“慧”的境界。至於經典的內容是否過時,這都不重要了。很多人問經典對現在是不是有意義?如果對物質的現實有直接的意義,它就不是經典了,柏拉圖怎麼會對中國互聯網O2O(即Online To Offline)產生什麼重要意義呢?經典的無用,正是最高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30年來,什麼都可以放棄,都可以打折扣,還寧願把錢和精力用在收藏、閱讀經典這件事上。

一起閱讀、一起變美、一起分享、交流、成長、變老,有趣有伴!

如果您想讀書,就行動吧!

我是 @解憂心理醫生 ,心理學專業,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師,以精神分析教學和心理諮詢與治療為終生事業,在心理諮詢的道路上行走了10年時光,陪伴不少個人和家庭。

熱愛公益,也是這次疫情心理援助者。

感謝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有時在頭條分享心理學,解答專業內心理問題,朋友們看到覺得對你們有用,就值了,大家需要心理諮詢也可以私信我,我看到會盡量回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