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紀實:也不知道是不是走上了“歧途”(二)

半紀實:也不知道是不是走上了“歧途”(二)

抑鬱症糾纏了我大概半年之久吧,記不太清了。

回憶當時的症狀就是總感覺自己跟周圍人不一樣,什麼事都懶得做,連飯都懶得吃,不願說話,就想睡覺。莫名其妙地流淚。一開始,我媽還覺得我有些誇張,後來覺得還是去看看吧。

20世紀末,我所在的城市,心理科室還算不上成熟,即便如此也得看啊。於是在親戚工作的醫院找了個心理醫生通過電話瞭解了一下我的症狀,判斷我是抑鬱症無疑,不過只是初級階段,再嚴重的病人是不願意主動就醫的。醫生給我開了一盒小巧的丹麥的藥,紅色的藥片,一天一粒。我吃了一粒之後,我媽說:心理的疾病都是自己引發的,吃藥管什麼用?還是得靠自己恢復。


半紀實:也不知道是不是走上了“歧途”(二)

就因為這句話,那藥片我沒再吃第二粒,也不知道怎麼就漸漸走出來了。非要總結一下怎麼恢復的話,就是一定要逼迫自己跟別人說話;找事情做,讓自己忙碌起來;使勁去想一些開心的事(在抑鬱症患者心理是沒有開心事的,所以要努力去想);曬太陽,別不信,光合作用真的可以讓人心情舒緩。

我不能總是在家裡待著,於是經親戚介紹進了一家市裡的醫院的藥劑室,每天跟個工人一樣穿著工裝,在流水線上製作瓶裝液體(葡萄糖、鹽水、林格液等)。雖然工作性質和內容跟護士風馬牛不相及,但總歸是有了收入。人在一定時候還是得知道滿足啊。

現在看來,我真是個很能隨遇而安的人哪,或者說不求上進。

這份藥劑室的工作,一做就是N個月過去了,如果不是舅舅提議我應該繼續求學,考個專科學歷,興許我還在流水線上待著,不知道後來的事情會怎樣發展。

護士學校的中專學歷要想考取大專,只能走成人高考的路。舅媽的朋友跟別人合夥開了一所民辦醫學專科學院(那時候是民辦大學的起步階段,能辦私立大學真的不簡單),我去報了名,算是預科,半年左右的學習時間,為衝刺“高考”做準備。彼時是1999年。

把人圈在教室裡,有老師授課解惑的學習方式非常適合我,如果讓我自學成才,只能是白費時間和金錢。

一番努力總是有成果的,除了數學只得了可憐兮兮的50分之外,其他幾科加起來的總分有400分之多(我如此形容,可見之前我的學習成績有多糟糕,這之後的二次求學經歷再次證明了我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因此,我得以邁進了護理專業專科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