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 “在線感”是這樣保持的

“你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無論何時撥打10000號,這個熟悉的聲音總不會變,哪怕是在疫情期間,服務也從未中斷。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上海電信10000號客服人員先是戴著口罩在座席上接電話,後來又開啟了居家接電話模式,把工作設備浩浩蕩蕩地帶回家,一如在現場。

今年的芳菲四月更不同尋常,疫情帶來的陰霾慢慢散去,公園裡的人多了,復工的腳步越走越快。

從3月上旬開始,部分居家客服人員陸續回到熟悉的座席。4月7日,清明小長假剛過,10000號園區臺裡,雖然相比以往,諾大的座席大廳還是顯得有點空曠,大家儘量保持一定距離,但和疫情期間相比,園區臺正在恢復往日的熱鬧,大屏幕上跳動的話務量就是最好的證明,當天共有130名客服人員在現場。

【紀實】 “在線感”是這樣保持的

戴著口罩的話務員專注地接聽電話

左手話務員 右手帶教員

10:00不到,戴著口罩的趙曉紅步履匆匆地穿過座席大廳。這位在園區臺工作了11年的話務員是“萬精油”,“我所在的班組叫機動班組,哪裡有需要就要出現在哪裡。”趙曉紅這樣說。

根據大屏上的綠條顯示,當天上午的話務量沒有爆滿,但趙曉紅上線不到5分鐘,就有電話進來了。這是一個諮詢移機業務的用戶,趙曉紅熟練地核對好用戶信息後,在系統裡查詢,發現這位用戶的原地址在進行線路升級,這種情況營業廳無法直接受理,需要通過10000號在系統內進行狀態更改。得到用戶同意後,趙曉紅在系統內進行了更改。11年話務員經歷讓趙曉紅養成了一個習慣,一些用戶沒有想到的細節趙曉紅都會提醒。“您去哪裡的營業廳比較方便”“是您本人去辦理嗎”,問完這些問題後,趙曉紅告訴用戶營業廳地址、營業時間、需要攜帶的證件、移機費用等,“不要讓用戶多跑一趟”,這些信息流露出的是電信服務的用心。

很快,第二個電話再度響起……

接完這個電話後,趙曉紅換了“戰場”。她來到培訓教室,這裡坐著20餘名未來的話務員,再過3個月,就要正式上崗,現在,他們正試著接聽用戶電話,有趙曉紅等3位老師在場,這些實習生們心定了不少。趙曉紅是一個嚴格的老師,主要任務就是現場巡視,一旦有實習生舉手,就要快速響應,“這裡應該進入這個界面”“這樣查詢更快”,哪怕沒有實習生舉手,趙曉紅也會觀察他們的表現,掛斷電話之後點評。

實際上,在園區臺,有一些年輕的話務員都曾經受到過趙曉紅的指點。


同一間辦公室的夫妻

“顧雪文創新工作室”是客服中心的一塊金字招牌,能進入工作室,是很多投訴處理人員的夢想。

下午14:00左右,工作室成員楊君稍稍鬆了一口氣,他剛處理好一個來自12345的投訴,這是一個老年用戶,其使用的是較早的限時寬帶套餐,每個月有60個小時的上網時間,但是,疫情期間,這位用戶發現上網時間不夠用,3月初撥打10000號,想請裝維人員上門裝WiFi,可是當時由於疫情,裝維人員無法上門,這位用戶等到3月底,當裝維人員上門時,卻發現該限時套餐並不支持WiFi,老先生因為白等了一個月而感到不滿。

楊君接到這個投訴是在清明小長假前,接到投訴後,楊君和這位用戶溝通了一個多小時,聽這位老先生訴說自己的不滿。“和用戶溝通前一定要準備好解決方案。”等老先生說得差不多之後,楊君告訴老先生可以幫助辦理上網時間更長的套餐。對於這個方案,老先生接受了。按照流程,楊君需要申請再處理,因此,小長假結束後第一天上班,楊君就一直關注著處理結果。“現在終於處理好了,剛和用戶打過電話。”

對於楊君這樣的工作室成員來說,其面對的都是重要來源的投訴,要尤其慎重,避免投訴升級。

楊君的愛人也是投訴處理人員,兩人在一個辦公室,愛人在工單投訴組,疫情期間,兩個人雙雙把辦公設備帶回了家,在家也會經常切磋投訴處理技巧。“在家裡處理投訴還是很有挑戰性的,還好每個小組經常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支撐很及時。”

投訴處理人員通常要面對有情緒的用戶,夫妻兩個人是否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其實還好,我的習慣是結束工作後就忘記工作上的事情,如果妻子有時被用戶說了覺得委屈,我也會安撫她,儘量不要把工作中的煩惱帶到生活中。”

每天要搬口罩

“來了,來了,快點一下數。”一個男生捧著一箱口罩快步走到值班長座席,和其他值班長一起清點口罩數量,準備分發給中午來上班的話務員。雖然座席大廳沒有開暖氣,清點完口罩,他的額頭上還是微微冒出了汗,“這是我每天必須要做的。”他笑呵呵地抬起頭。

他是鄭文斌,當值班長已經十幾年了,這段時間,除了常規的管理現場情況,讓員工安心上班、做好安全工作成了他的主要職責,巡查現場、測量體溫、登記出勤、發放防疫物資……事情不大,卻構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現在已經進入正軌了,最忙的要屬復工之後那段時間。”春節過後,有部分員工依然要到現場,有的員工本來是坐班車的,因為疫情選擇自己開車,但沒有車證進不來。幾乎每天早上,鄭文斌都要接到十幾個被攔在門外的同事電話,索性,鄭文斌就站在崗亭等待同事們。露天站在寒風中一個小時,也是不小的考驗,等到上班高峰過了,臉凍得通紅的鄭文斌才進入比室外稍微暖和一點點的座席大廳。

連續20多天,鄭文斌每天都在現場,有時,即使在家,也會臨時接到需要統計各類數據的任務,鄭文斌先把要求發給各部門的負責人,再統計他們發回的數據,這樣一來一回,一份500多個人的數據要耗費2個多小時。

從一開始的七八十人到現在的兩百多人,環顧著日漸熱鬧的單位,鄭文斌說:“希望我做的事能給大家一些精神上的鼓勵,總歸,疫情會過去,大家都會回來的。”


文字:潘少穎

攝影:馮誠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