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培育市場主體探索普惠金融服務

伴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持續建設和完善,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監管部門的科學指導和市場各方的大力支持,湖北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武交中心)從2011年成立以來,堅持依法經營、規範運作、嚴控風險,同時大力開拓創新、強化市場服務功能,在規範培育創業創新型企業、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探索普惠金融和精準扶貧、服務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對接縣域金融工程,服務基層小微企業

近年來,武交中心緊密對接湖北省實施的縣域金融工程,在聚焦普惠金融服務、探索精準扶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被譽為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接縣域金融工程的“湖北模式”,並被全國多個兄弟省市借鑑、複製和推廣。

2013年6月開始,湖北省政府金融辦指導和支持武漢大學經管學院與省級重點貧困縣——通山縣人民政府協作,在該縣設立了“中國湖北縣域金融工程示範基地”,引進武交中心與之緊密對接、提供服務。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共同努力,成功培育了15家通山縣小微企業到武交中心掛牌,形成了湖北省縣域板塊——“通山板塊”。過去封閉在大山深處、“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微企業,到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後,公司內部治理得到改善,市場知名度明顯提升,部分企業迅速受到投資機構的關注和青睞,現已實現股權融資1.5億元,達成意向融資1.3億元;1家企業(玉龍機械)成功被上市公司(星光農機,證券代碼:603789)實施股權併購,2家企業已經啟動了升級轉板到“新三板”的掛牌輔導。

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縣域金融工程試點,通山縣從資金流出地變為全省第一個資金淨流入縣。在通山這樣一個思想觀念普遍較為保守、經濟和金融都十分落後的山區貧困縣,縣域金融工程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令人深感欣慰和振奮,為全省和全國其他地方提供了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金融發展樣本。

在總結通山縣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5年7月,湖北省政府選擇首批27個縣市區進行縣域金融工程試點。武交中心組成若干個項目小分隊,奔赴全省各試點縣市區進行市場推廣、企業盡調、服務對接;同時,聯合銀行、券商、VC、PE、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會員中介服務機構,分片區深入全省各市州區縣,走訪基層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現已先後舉辦 “四板服務宣講會”、“四板企業投資融資對接會”、“四板掛牌企業常態化路演”等活動300餘場,實地走訪企業近千家。

此外,武交中心參加了襄陽、宜昌、荊州、荊門、仙桃、孝感等產業基礎較好、企業主體較多的地區,和黃岡、恩施等經濟金融基礎相對落後的國家連片扶貧地區政府組織的縣域金融工程推進會議,向參會企業家和政府領導介紹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實施縣域金融工程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和具體做法,引導更多基層企業到“家門口的資本市場”——武交中心掛牌培育、融資融智、健康成長。

得益於縣域金融工程的持續推進,四板企業掛牌後的“獲得感”逐漸增強。位於通山縣的湖北玉龍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8月掛牌,同年6月,企業以股權質押方式獲得湖北銀行500萬元貸款。2016年3月9日,上市公司星光農機以1.53億元現金收購湖北玉龍51%的股權,企業完成併購的當年就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利潤7200萬元。

通過緊密對接縣域金融工程,湖北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掛牌企業已經遍及全省17個市、州、林區,覆蓋率達到100%。截至2018年6月30日,縣域掛牌企業覆蓋全省103個縣級行政區域中的100個,縣域覆蓋率達到97.09%;縣域掛牌企業3969家,佔掛牌企業總數的91.35%;縣域企業共完成股權融資648.38億元,佔掛牌企業融資總額的75.61%。目前,湖北區域性股權市場已陸續形成通山、谷城、紅安等97個縣(市)域特色產業板塊。

二、響應精準扶貧號召,四板扶貧初顯成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三農”工作和精準扶貧攻堅的有關精神,武交中心積極探索運用金融資本工具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位於鄂渝湘三省交界的恩施州是湖北省貧困情況較為集中的地方,武交中心積極運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板塊設計功能,成功為該州培育了7個縣域特色產業板塊。巴風楚韻文化有限公司是來自於恩施州來鳳縣的掛牌企業,主要產品為漆器、藤茶等,具有突出的民族文化特色。武交中心不僅提供融資指導,促成該公司獲得來鳳縣農商行貸款,而且還協助該公司到來鳳縣舊司鎮大壩村,投資建設藤茶種植基地擴大產業規模,併為貧困村開闢新的增收來源,譜寫互助扶貧、共同致富的和諧樂章。另外,武交中心還主動幫助該公司舉辦“巴風楚韻·漆筷文化”品鑑會,提供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產品營銷等綜合增值服務等。

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有來自全省貧困縣的1051家企業登陸武交中心掛牌,覆蓋全省37個貧困縣中的36個,覆蓋率達97.30%;累計成交量3.96億股,累計成交額5.53億元;已為75家貧困縣掛牌企業完成股權融資542筆,融資總額27.41億元,其中,股權直接融資3.99億元,股權質押融資23.42億元。

三、激活企業“休眠資產”,股權質押拓寬融資渠道

非上市企業的股權由於不易確權和估值,流動性較差,難以變現,被業界稱為“休眠資產”,也不易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接受作為增信抵押品。武交中心積極探索為託管掛牌企業開展股權質融資業務,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湖北帝元食品罐頭股份有限公司是地處“屈原故里”宜昌市秭歸縣的一家專業生產各類出口水果蔬菜罐頭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開發豆類、番茄類、蔬菜類、臍橙類、調味類五大系列幾十個品種的罐頭食品。其中豆類食品年出口量接近全國出口量的60%。該企業擁有包括來自海外市場的大量訂單,急需收購原材料的大量流動資金,但是企業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已經抵押給銀行機構,無法再提供新增貸款需要的抵押物。2016年3月31日,在“帝元食品”的掛牌儀式現場,武交中心主要負責人嚮應邀前來的秭歸縣農村商業銀行領導介紹了湖北四板已經大量開展、相當成熟的股權質押融資產品,詳細講解了該項業務辦理流程和風險控制機制。“帝元食品”掛牌後的第5天,企業在武交中心及推薦會員機構的指導下,向秭歸縣農村商業銀行提出了股權質押融資貸款申請。因“帝元食品”在掛牌輔導過程中已規範完成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也更加規範透明,縣農商行很快與該企業商定了股權質押融資方案:以企業大股東持有的90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發放1200萬元貸款,用於企業採購原材料,以滿足大量訂單的生產需要。企業與銀行簽訂股權質押融資協議後,武交中心迅速組織業務人員對接,協助準備相關材料,並於受理質押融資申請材料的當天為其辦理了股權確權登記和質押鎖定等全部手續,在幫助企業盤活股權資產、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節約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掛牌後,企業新建了中試車間,購買了先進設備,用於生產豆類及甜玉米罐頭,日產量達到180噸,大大提高了產能,降低了成本。與此同時,與大專院校積極合作,結合秭歸臍橙產品優勢,研發出臍橙罐頭、幹香橙片、臍橙果醬等系列臍橙產品11個,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5項。新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15%。該公司通過掛牌四板,進一步規範了企業內部管理,再造了生產流程,提升了經營管理水平。企業現有的設備年生產能力為10萬噸,產值5.5億元。2016年營業額較2015年增漲了20%,出口創匯達到3000萬美元,產品銷往美國、歐洲、中東地區及東南亞周邊國家。企業獲得了食品安全論證,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出口示範企業、中國罐頭十強、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新企業等系列榮譽稱號,多次受到市、縣勞動部門、移民局的表彰。企業在掛牌四板受益、發展步伐加快後,積極反哺社會,現已成為當地的“扶貧標兵”。公司通過基礎設施幫扶、資金幫扶、就業幫扶、產業幫扶、項目幫扶、建立幫扶長效機制等方式,出資為九畹溪羅圈荒村修碎石路3.5公里,購深耕機10臺,太陽能殺蟲燈20盞;先後為6個貧困村捐款15萬元,慰問特困戶12戶;積極吸納貧困戶就業,共安置235人;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貧困村根據企業的訂單種植甜玉米、辣椒、青刀豆、白蘿蔔等蔬菜,面積達10000多畝。公司結合自身5萬噸臍橙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建設項目,積極和水田壩鎮望砫村、聯營村對接,收購該村所有臍橙加工果,並鼓勵村委會入股企業,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對症式扶貧模式”使得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對象得到了實質性扶持,真正做到了“扶真貧、真扶貧”,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最近,“帝元食品”公司已經啟動了衝刺創業板的準備工作。

截至2018年6月30日,武交中心已累計為373家託管和掛牌企業完成股權融資2040筆,實現累計融資金額857.52億元,其中股權質押融資478.31億元。

四、融資融智有機結合,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武交中心長期注重“融資+融智”的服務模式,在多渠道提供融資服務的同時,為掛牌企業提供行業信息諮詢、政策法規諮詢、戰略發展諮詢、財務諮詢、投融資諮詢,以及為企業提供財務分析、企業重組、兼併收購、管理層收購等方面的專業諮詢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完善公司治理、改善經營狀況、增強資本運營能力。

赤壁市的羊樓洞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7月31日在武交中心掛牌,其前身是1951年由國家設立的中華茶葉公司羊樓洞松峰茶廠。由於經營不善、長期虧損,企業停產多年瀕臨倒閉。在改制掛牌前期,武交中心為企業進行全面整改和策劃,從產權結構、內部治理、經營模式、品牌管理等多方面進行系統重建、流程再造,並推薦、引進優秀的管理團隊,公司掛牌後,發展迅速走上正軌。目前,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茶產品研發、生產、加工、銷售、茶樓經營、茶文化產業和生態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多元化龍頭企業,其產品已成為國內黑茶中的新銳,暢銷全國並遠銷俄羅斯、中東、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羊樓洞”青磚茶這一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民族品牌重新煥發生機,並已伴隨“歐亞萬里茶路”的復興而香飄四海。

最近,武交中心在省政府金融辦、上市辦和湖北證監局等監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已經成立湖北資本市場學院,旨在為包括股權市場在內的區域多層次資本市場相關主體提供常態化的培訓、諮詢等個性化服務和“融資+融智”組合服務,幫助企業家實現理念強化、能力優化,推動企業組織管理系統化,增強掛牌企業融資獲得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五、探索科技金融創新,持續打造“科技板”

2015年,《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獲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9個國家部委批准,為湖北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拓展了空間。在金融主管部門和科技管理部門的推動下,2015年4月16日,武交中心推出了為科技型企業量身打造的“科技板”,首批87家“科技板”企業在武交中心掛牌。部分掛牌企業在登板首日,即獲得了科技與金融對接的“第一桶金”。其中,武漢知行智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掛牌現場獲得深圳投行圈科技信息有限公司1000萬元的投資;武漢佰美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當天與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1500萬元的投資意向;武漢僑亞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華賽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也分別獲得了工商銀行武漢東湖開發區支行和武漢農商行光谷支行300萬元和500萬元的授信。截至2018年6月30日,武交中心“科技板”掛牌企業已達1968家,服務“雙創”大有可為。

六、豐富特色板塊層級,提升掛牌企業整體質量

在做精做優“股份公司板”、“科技板”、“青創板”、“海創板”的基礎上,武交中心積極爭取省政府金融辦、湖北證監局等部門的指導,最近已制定並提交“種子企業板”設立及運行方案,加大“種子板”企業的輔導培育力度。集中運用湖北省上市公司倍增計劃支持政策及其他相關配套扶持措施,與輔導機構一起為“種子企業板”掛牌企業創造走向上市的更好環境和條件。

與此同時,武交中心還啟動了“荊楚優品板”、“隱形冠軍板”等特色板塊的籌備工作。其中“隱形冠軍板”是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8年全省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的通知(鄂政辦函[2018]24號)》,與省經信委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合作,設立集中培育全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的特色板塊。據瞭解,2018年初獲得認定的首批隱形冠軍企業共323家,其中包括28家四板掛牌企業和未掛牌上市企業144家,均可納入首批“隱形冠軍企業板”的備選範疇。

七、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資本市場

企業通過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逐步熟悉資本市場的融資工具和自律管理、信息披露等相關規則,相當於是為衝刺更高層級的資本市場進行預規範和“熱身”。武交中心圍繞湖北“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劃”的戰略實施,以“聚、輔、融、聯”為主要手段,為掛牌企業轉板升級提供一對一的重點培育。“聚”即聚集政策及金融資源,集中重點培育上市後備企業;“輔”即提供多元化、訂單式綜合服務,輔導、助推企業提質升檔;“融”即利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為掛牌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聯”即對接滬深交易所、新三板和境外資本市場,打通轉板上市路徑。

2015年2月在武交中心掛牌的武漢奇致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原為楚天激光集團下屬企業,是中國光谷的核心企業和中國最大的醫療激光企業。在掛牌輔導期間,武交中心聯合會員機構為企業制定了較為系統的資本運作方案,設立專項股權投資基金、梳理企業發展沿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奇致激光從楚天激光集團下成功剝離成為獨立法人主體。掛牌後,公司緊緊抓住發展契機,創新了商業模式,從激光醫療設備製造商向整體服務方案提供商轉型,有效拓展了市場空間,走上了快速成長道路。2015年7月24日,“奇致激光”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審批,成功登陸“新三板”,隨即成為首批“創新層”企業。2017年1月20日,該公司正式接受IPO上市輔導,開啟了申報上市“創業板”的新徵程。意味著該公司在3年時間實現從四板轉板升級到三板、開始衝刺主板的“三連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