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滿分家長!教養滿分孩子

足夠好的父母是一個好的容器,可以包容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人性。

好的父母不是靠模仿其他父母而成功的,不管對方培養出了神童也好,孩子上了哈佛也好。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如果我們盡心盡力,我們會是那個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人,我們也會是那個最瞭解自己的人。

這種血脈相連的親情,這種朝夕相處的瞭解,就是我們可以做好父母的基礎。

溫尼科特提出,早年的母嬰關係的質量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會有重要的影響。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父母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養育者,家庭關係的質量,包括父母的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會對孩子的人格造成很大影響。

另外一個重要觀點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很多可塑性和改變的空間,所以我們要學習做足夠好的父母。

什麼是“足夠好的父母”?

學做滿分家長!教養滿分孩子

這個足夠好不是完美無缺,而是介於不好的父母和完美無缺的父母之間的父母。

如果用一個分值表示的話,假定非常非常壞的父母是0分,完美無缺的父母是100分的話,那麼足夠好的父母就是60分的父母。

糟糕的父母是很冷漠地回應孩子的父母,漠視孩子需求的父母,或者是指責和虐待孩子的父母;

完美無缺的父親是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是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代替孩子做好一切的父母。

足夠好的父母是既能滿足孩子需要,又能給予孩子自我成長和探索的空間,既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又讓孩子承受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的適度的挫折。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完美父母”:

對待工作,他們追求完美,獲得了事業的成功;

對待孩子,他們努力提升自己,並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樣成功。

他們要求孩子在生活中循規蹈矩,飲食要絕對衛生,週末還為孩子安排了各種才藝班。可曾想過,孩子並不喜歡也不需要如此完美的父母呢?

“壓力山大”的完美父母影響孩子的成長

有些家長想要成為“完美父母”大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之下得來的壓力,從小就開始比較誰的孩子先說話、誰的孩子長得比較高,大點可能就會比較誰的孩子功課好、獲獎多等。

往往是越比越不開心,畢竟人外還有人,永遠都比不完!

即使父母未將自己的壓力告訴孩子,仍可能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如果父母自己又不懂得放鬆,引起焦慮、抑鬱,無法享受養育子女的快樂,孩子們也會備感壓力。

芬蘭的一項研究顯示,父母的壓力大,會使孩子對課業產生無力感、不想去學校甚至會產生放棄感;

另一項英國研究則指出,壓力大的父母,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怎樣才能成為足夠好的父母?我從精神分析的視角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將孩子看成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

讓他自然的出生,自然的成長,尊重他內在自然成長的力量。不可以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讓一個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就被提前規劃他的生命;允許生命本然的樣子,不去將我們的要求和期望過多地加諸孩子身上。

給予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

嬰兒跟母親之間,孩子跟家庭之間,個人和社會之間,甚至是不同世界或者民族之間,都應該有一個間隙,如果沒有間隙,父母24小時監視孩子,孩子會被吞噬。

間隙是由信任導致的,你信任孩子,你才能夠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有了自由的空間,他才可以有活力,才可以有創造性的生活。

這和中國畫的留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個好的畫家,與其說是知道在一張紙上什麼地方該畫什麼,倒不如說他知道在什麼地方留下一些空白。

好的父母知道應該不對孩子說什麼和做什麼。

我們可以信任孩子能夠解決自己的難題,我們可以信任孩子在做錯的時候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給予孩子足夠的肯定、支持和鼓勵

父母在給孩子的關係中間,對孩子有正性的反應。這些反應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完美的、可愛的、有活力的,這個會逐漸變成孩子的自己的尊重。

學做滿分家長!教養滿分孩子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很多的認同和肯定,不只是孩子。當孩子做事情的過程中,得到認同和鼓勵的時候,他就和這件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就會對這個事情充滿濃厚的興趣,帶著積極的情感去做這件事情,包括學習。

當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他的努力被看到的時候,以及他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和成就都會讓他與學習建立良好的情感鏈接,久而久之就形成良性的循環。

如果你只是關注學習的結果和分數,反而會給孩子極大的壓力,因為這個表揚裡面包含太多是要求和期待。

成為孩子的理想化客體

一個人要具有健康的人格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父母親是什麼樣的人格比他們在某一件具體事情上怎麼對待孩子更重要。

一個人在孩童時,如果能將父母理想化,即將卓越、美麗、勇敢、信任等優秀品質投射在父母身上,孩子就會從中獲得力量和心靈的滋養,孩子會從中反展出他自己人格的方向。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的注意力不應該過度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本人自己身上,在我們變得越來越健康,越趨向於完美的時候,孩子會自然而然變得健康和傾向完美。

夫妻關係是孩子健康人格的定海神針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軸心,夫妻關係和諧,一個家庭的關係才能和諧。夫妻關係製造孩子內心的和諧,夫妻關係的衝突製造孩子內心的衝突。

另一方面,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父母對彼此關注不夠,或者不能從對方身上獲得關心和愛,他(她)就會將自己的很多能量過度地投注在孩子身上,甚至從孩子身上獲取滋養。

這樣的結果有可能父母親中有一人,特別是媽媽會跟孩子有融合共生的關係,過多地侵入孩子的發展空間,導致孩子出現諸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