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因為疫情的原因,退了年初二回家的機票。看朋友圈大家都在曬“這最長的相聚!”,別提心裡有多難受!然而

人生就是選擇的組合,是我做得一步步的選擇,讓自己離家越來越遠了!

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一、離家第一步:考大學

曾經,我也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十一放假,正是玉米豐收的季節,被爸媽帶到山上幹農活。

我想到別的同學此刻都在家裡看書學習或者旅遊放鬆,就委屈得哭起來,覺得自己的命好苦。

這種嫌棄自己出身的心理,是從考上市內的高中開始的。身邊的同學都變得好有錢,不再是那些和我同樣出身的玩伴了。

那時候住校,爸爸經常騎著摩托車來看我,給我送些家裡種的花生,留著晚自習下課餓了吃,但我總是不好意思打開那個破舊的塑料袋子。

別人的父母都是開著車送來了各式水果、營養品,而我看著寒風中帶著頭盔的爸爸,很心疼,也很自卑。我還記得同學媽媽遞給我的芒果,我不敢說這是我第一次吃,就偷偷看著人家怎麼吃,學著剝皮。

高中,我沒有交到幾個朋友,很自閉。

其實也沒有人嘲笑我什麼,只是我自己想要遠離別人。不敢和他們一起逛街,也沒有零食可以和他們分享,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就經常躲在自己的世界裡無人傾訴,艱難得度過了三年。

我想我一定要考出去,一定要去大城市,不再回來種地!

後來我真的考去了外地,這一步,就從一個月回家一次,到半年回家一次……

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二、離家第二步:工作

大學時,舍友每天都要和家裡視頻,他們和父母的感情特別好,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說。他們很想家,睡不慣宿舍的的硬板床,也吃不慣食堂的大鍋飯,而我卻覺得這一切都比家裡好。

我家裡沒有網,父母也沒有智能手機,我們從來不視頻,偶爾打個電話,就問:“過的好不好,缺什麼?”我說:“嗯,沒什麼,挺好的。”農村人嘛,不會說啥。

放假了不想回家,因為家裡也沒有豐盛的飯菜等我。我就打工,再拿著省吃儉用的錢去別的城市逛逛,我向往高樓大廈、霓虹燈璀璨的城市。

畢業後,我想都不想,就去了更遠的地方打拼,我以為會闖出一片天地,卻被現實狠狠的甩了耳光,可憐的像一條流浪狗。

我開始羨慕發小的生活,結婚嫁人了,做家庭主婦,每天在朋友圈曬兒子、曬飯菜,過的很安逸。但是我不能這樣灰頭土臉的回去,我也不服氣。

就這樣,從半年回家一次,到一年回家一次……

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三、離家第三步:嫁人

後來,我遇見了現在的老公。我以為我的人生來了轉折點。

他給我買吃的、買穿的、帶我玩,慰藉了我孤獨的靈魂。不要責怪我貪婪,只是對於沒有見過世面的我,一下子就被物質衝昏了頭腦,我覺得他一定能帶我過上幸福的生活。

他有車有房,又對我好。只是離我的家太遠了,然而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了他。

感謝上蒼的眷顧,遠嫁後沒有家暴、也沒有惡婆婆,所有人都對我很好,只是我依然不快樂。

遙遠的父母成為了我永遠的牽掛。我儘可能地往家裡郵寄東西、開了工資就往家裡打錢,來彌補我照顧不到他們的內疚感。我儘量抽出時間每個節假日都回去,我害怕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團圓而感到落寞傷感。

而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我退了回家的機票,但退之前我一直在等爸媽主動開口勸我別回來,不然我不敢讓他們失望。

但是後來我還是聽閨蜜說,我媽媽拉著她的手說:“嫁得近真好,我女兒這過年也沒回來,人家也不愛回來。”

我聽了一頓氣:“我哪有不愛回去,是她先開口說,特殊時期別回來了。她要是不開口,我一定會回去。”

閨蜜嘆了口氣:“小鄉鎮,對疫情的防控意識弱,肯定心裡還是希望你回來。”

我有些哽咽,我在爭論什麼呢?我是在逃命自己的愧疚感嗎?

雖然離開家很多年了,但是對於“遠嫁”這件事兒,我和媽媽一直都沒有釋懷。而我一直嘴硬,說遠嫁不後悔。

網上有很多文章,什麼“遠嫁,十有九傷”、“遠嫁的女兒,都欠父母一聲對不起”……我不敢看的,我騙自己,那些都是販賣情緒的,都不是真的。

但其實,我真的很想家,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當初多想離開家,現在就有多想家!


人生是選擇的組合,每一個小的決定就好比蝴蝶煽動一次翅膀,最後帶來巨大的效應。就像當初拼命想要逃離的家,現在變成了我最想念的地方。


如果感動,請點贊並關注我 @短髮醬

持續輸出原創好文,陪你一起體味生活,緩解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