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對“詞”“句”都很考究,你怎麼看?

中原文化


我很樂意就此話題談點個人認識和見解。詩詞是人們對詩和詞的習慣性稱謂,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詞”是格律詩的一種別體。其來源於格律詩之脈,自然有它一定的定規之法。下面我把有關“詞”的基本知識呈現於此,大家一起探討:

一、詞的本源

詞的本名為曲詞或曲子詞,多由長短不一的詩句構成,所以,又稱“長短句”或“詩餘”,還有“近體樂府”、“琴趣”等別名。初為一種配樂文體,像樂府詩,後同樂府詩一樣,與音樂分離,成為格律詩的一種別體。己故著名學者王力先生說它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詞,始於南朝,形成於唐而盛於宋,是一種獨立存在的須照詞譜填寫的詩體。詞的全篇字數是由詞譜規定的,詞句的平仄聲調及韻腳也是由詞譜規定的。

二、詞的分類

詞按長短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58字以內的詞為小令,59至90字的詞為中調,91字以上的詞為長調。這樣絕對的按字數分未必恰當,但大致分一下會給填詞選譜帶來一些方便。

詞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之別。“單調”指一段到底的詞,“雙調”指上下兩段詞句組成的詞,“三疊”、“四疊”即由三段或四段詞句組成的詞。

三、詞牌

詞按固定格式的詞譜填寫,不同的詞譜又各有其名,這便是詞牌,又稱調。詞牌的來源多種多樣,主要有:

本來就是樂府舊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蝶戀花》等。

本來就是詞的標題,如《漁歌子》、《浪淘沙》等。

摘取本詞學句為名,如《憶秦娥》或“秦樓月”,摘自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後因白居易有“能不憶江南”句而改。

借取前人詩賦字句為名,如從江淹的“明珠點絳唇”中借取“點絳唇”為名,從吳融的“滿庭芳草易黃昏”中借取“滿庭芳”為名等。

從詞的字數命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念奴嬌》的別稱)等。

還有以物名、地名、時序命名的,不一而足。

四、詞的押韻

詞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還有的要求押入聲韻,如《念奴嬌》、《憶秦娥》),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可以句尾押韻,有的還要求句中用韻;韻也不一定都押在偶句,可以通押,也可以隔兩三行一押。總之,詞的用韻比較靈活,但究竟怎麼押,全依詞譜規定。

詞的對仗也比較靈活,除極特殊情況外,對仗不對仗全憑作者定奪。對仗的要求不像格律詩那麼嚴格:一不要求平仄相對,二不忌同字,只要兩句字數相等,按律詩的詞語相對就可以了。例如: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平仄句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毛澤東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平仄句式為“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均非平仄相對;又如宋代王觀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毛澤東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均不避同字。

詞的平仄聲調多沿用律句,但又多不沿用律句的黏和對,自由度相對大一些。詞句的字數從一至十一不等。如何沿用律句呢?一字詞只見於《十六字令》,二字詞句多為“平仄”、“平平”,且多為“疊句”。三字句一般為律句的三字尾,四字句一般為七言律句的四字頭,五字句多為五言律句或一字領四字句“一字豆”,六字句一般為四字句的擴展,七字句多為七言律句,八字句多為三字句加五字句,九字句多為三字句加六字句或四字句加五字句,十一字句多為四字句加七字句或六字句加五字句。這樣,只要明白律句的四種基本格式,詩句的平仄變化也就瞭然於胸了。其中的“一字豆”就是一個字領幾個字的句子,“一字豆”無須點斷,只要讀時在一字後稍加停頓就行了。例如:”望長城內外”可讀作“望———長城內外”,“數———風流人物”等等。

當然,詞的用韻及平仄聲調等,必須依據詞譜。

最後,把李清照的《武陵春》呈現給大家,請賞析:

【武陵春】又名《武林春》。雙調,四十八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解答到此,水平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記著關注我喲 謝謝!


百味寫春秋


古詩創作講究:韻,格律,聲韻。

聲韻比如說比較憤慨的就用入聲,比較生情的就用平聲。

格律是為了讀起來有節奏頓挫感。

韻是為了詩歌整體的美感。

當然表現手法看你採用賦比興那個。

體裁有古體,五古,七古。古體歌行,絕句,律詩,長短賦。

當然對於詩歌起承轉合的結構,我個人不是認可。

還有語句基本要能通,詞句最好要有出處。不要自造生詞生句。


覚岸


首先,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流傳至今,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大家知道,詩在唐代達到高潮,詞在宋代達到高峰。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的學者,都在詩詞的“詞”和“句”上進行研究,進行“煉字”,以達到最佳效果。最有名的莫過“推敲”兩字的故事,以此,也說明詩詞的“詞”和“句”的考究由來已久。也為詩詞作者接受。

其次,詩詞的篇幅字數所限,必須對“詞”和“句”進行考究。一首詩格律詩或一首詞,對句數、字數、篇幅都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詩詞不象其他的文學作品可以長篇大論,可長可短,寫成幾百上千或過萬。五絕只有二十個字,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五律、七律也分別只有四十個字和五十六個字。“一首詞”同樣也有嚴格的字數要求和限制。而且每首詩詞都要準確的表達作者的立意,說出作者想說和想表達的意境,弘揚什麼,諷刺什麼,都要講清楚,講明白。所以,對“詞”和“句”進行考究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詩詞的“詞”和“句”是構成詩詞的重要元素。寫格律詩要遵循基本五要素,即篇幅、平仄、押韻、對仗、黏對等,寫詞也要按詞牌名的詞譜進行填詞,沒有對所用“詞”和“句”進行考究,也沒有辦法寫詩或寫詞的。對“詞”和“句”的考究是最基本的工作。

讀詩詞,品詩詞,寫詩詞,是高雅的文學修養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詩詞愛好者越來越多,現代媒體也充分有利於詩詞愛好者的學習,為愛好者搭建的良好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詩詞,品詩詞,寫詩詞吧,豐富我們幸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