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現有11例“復陽”者,平均年齡49.2歲,均在指定地點隔離觀察

今天(4月27日)下午3點,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舉行第四十五場。


浙江現有11例“復陽”者,平均年齡49.2歲,均在指定地點隔離觀察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通報了全省最新疫情情況——


4月26日,浙江省無新增確診病例,新增境外輸入出院病例1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截至4月26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218例、出院1217例、死亡1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0例、出院41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56例(其中境外輸入4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7958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400人。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反彈的風險始終存在,決不能有半點鬆懈麻痺。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作簡要通報。


一、有序擴大核酸和抗體檢測規模,夯實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基礎。為切實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我省針對無症狀感染者這一突出隱患,已陸續出臺政策舉措,並取得積極成效。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排摸風險點,我省決定對各級疾控機構在流行病學調查中判定的密切接觸者,凡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前未進行相關檢測的,均進行免費核酸和抗體檢測。其中,學生和從事教育工作人員應在復學前完成檢測;從事公共場所服務、交通工具服務及養老機構、監獄、看守所等特殊場所服務的人員,相對密閉公共場所工作人員,既往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的共同居住生活者,應在2周內完成檢測;其他人員應在1個月內完成檢測。


醫療機構是與病毒作戰爭、全力醫治患者的陣地,又是最容易被交叉感染的場所。為全面加強醫療機構感染管控,及時發現和阻斷傳染源,我省決定對各級醫療機構所有工作人員進行核酸和抗體檢測,對所有發熱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住院前進行核酸和抗體檢測。同時,加快提高我省醫療機構檢測能力,要求今年4月底前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家醫療機構具備核酸和抗體檢測能力,5月底前各級疾控機構和三級醫院全部具備檢測能力,6月底前開設發熱門診的二級以上醫院全部具備檢測能力,對重點人群做到應檢盡檢,對復工復產復學人員聚集的單位、場所優先做到願檢盡檢。


另一方面,我省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一直加強精細化管理,均採取繼續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方式觀察14天,全面落實定點醫院開展跟蹤隨訪、定期複診複檢和健康指導工作。尤其是對出院後複檢核酸呈陽性的人員,嚴格採取針對性措施。我省現有11例“復陽”者,其中痰液“復陽”9例、糞便“復陽”2例,平均年齡49.2歲,平均住院時間31.3天,目前均在指定地點隔離觀察,予以抗病毒、中藥等治療,並定期在定點醫院複診複檢。我省將堅持治療與科研緊密結合,加大專項研究政策支持,努力消除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


二、狠抓疫情防控關鍵環節,不斷紮緊精密智控網。持續迭代對策措施,繼續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對近期入境涉浙人員進一步強化聯繫人機制,完善與省內外口岸工作聯動,抓緊抓實“提前知、提前控,全程知、全程控”的入境人員來浙全鏈條閉環管控。由於浙江是全國海岸線最長、島嶼最多的省份,船舶可登陸點眾多,在省內外口岸全面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從海上非法入境日益成為風險隱患。我省大力實施“淨海”專項行動,建立海上巡查多部門協作機制,明確應對處置工作規程,加強重點區域和碼頭、船舶管控,確保守牢“海上大門”。


按照國家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員精準防控的總體要求,探索與區域疫情風險相對應的人員安全流動管理機制。對近期來自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需提供到達我省前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或既往血清特異性保護抗體檢測陽性的證明材料;無法提供相關證明的,應第一時間就近到各地綜合服務點接受檢測。目前,我省已設立185個面向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健康檢測的綜合服務點。同時,加強大數據研判和信息共享,完善“中門”點穴式智控機制,確保及時跟蹤、倒查和管理服務。


管“小門”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環節,也是我省精密智控機制的基石。在社區廠區商區景區及各類公共場所,要充分運用“健康碼”管理機制,並嚴格落實“四早”措施,堅決築牢防控安全屏障。“五一”小長假來臨,在居家休息之餘,繼續倡導“浙江人遊浙江”。但大家安排旅遊時,還需增強個人防護意識,避免過度聚集扎堆,確保安全度假。


問:為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上週會議中提出要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請問我省在這方面有怎樣的工作部署?剛才您也談到提高醫療機構檢測能力,是否意味著現在還有一些瓶頸制約?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答:核酸和抗體檢測是發現新冠病毒及感染的基本手段。從先前主要用於診療檢測和對入境人員檢測外,我省較早將之拓展到其他人群。4月4日,鑑於無症狀感染者成為疫情防控的突出隱患,為配合省際健康碼安全轉換,我省率先出臺政策措施,對離漢通道管控解除後來自武漢的人員免費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對近期來自湖北的所有學生和教職員工免費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4月17日,我省再次作出規定,對近期來自湖北且從事教育、醫療服務和公共場所、交通運輸等服務的重點人群免費開展核酸檢測。


在此需要說明,檢測是基於對區域和人員風險因素的評判,所以是動態調整的,而不限於某個特定地區。在排摸風險點的基礎上,我省於4月24日還作出規定,對疾控機構在流行病學調查中判定的密切接觸者,凡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前未經檢測的,均應進行一次免費核酸和抗體檢測。當然,上述槓槓是由省裡劃定的底線,不少地方結合實際已進一步擴大檢測範圍。檢測更不限於政府提出的必檢人群,我省在4月初就明確鼓勵用人單位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員工組織必要的核酸和抗體檢測。


為使相關檢測工作有序開展,尤其是讓外來流動人員更加便利,各市、縣(市、區)均設立了綜合服務點。我省建立一體化健康檢測信息系統,4月8日至26日大約兩週多時間,已有15萬人接受政府組織的重點地區重點人員健康檢測,該數據不包括入境人員檢測和用人單位自行開展的檢測。檢測取得了積極成效,剔除在集中隔離點的境外輸入因素,我省通過主動篩查已發現8例無症狀感染者,其中從湖北輸入7例。


就檢測能力來說,全省醫療機構和符合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日核酸檢測能力已達6.2萬人份,總體上是能滿足健康檢測需要的,但地區之間還存在不平衡。為更好地適應常態化防控要求,我省作出了全面提高檢測能力的部署,主要是從供給側著力,為“應檢盡檢、願檢盡檢”提供更為寬鬆的餘地。同時,也從需求側著眼,要求各地及時公佈檢測機構名單,向社會提供預約檢測服務,從而方便檢測對象,也減少人員聚集。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總體部署,繼續抓緊抓實相關檢測工作,更好地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市,切實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章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