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4月22日,江蘇召開遵循新發展理念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工作會。在全省上下奮力奪取“雙勝利”的時刻,江蘇專門為民生問題開一場直達鄉鎮、街道的大會,省委書記婁勤儉鄭重動員——

深入排查和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在新的起點上共創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之年,江蘇在民生領域謀劃再出發,這充滿“溫度”的“再出發”備受關注、值得期待。

一次醞釀已久、期待已久的會

今天的會,醞釀已久、期待已久。“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瞭解到,根據原先規劃,這次會議原本是春節後一上班就開,因為疫情影響,延期到今天召開。

會議延期,關注從未延期。擔任江蘇省委書記以來,婁勤儉對住房、教育、就業等民生問題多次作出指示和部署。去年底以來,他更是在多個場合表達對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關注。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在去年12月召開的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上,婁勤儉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良好健全的制度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用五個“著眼於”,也就是著眼於“更好的教育”、著眼於“更穩定的工作”、著眼於“更滿意的收入”、著眼於“更可靠的社會保障”、著眼於“更舒適的居住條件”,闡釋如何建立完善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制度體系。

今年1月5日至6日,婁勤儉在宿遷調研時,去了學校、菜場、農民集中居住社區。他提出,要聚焦民生突出問題,健全保障機制,堅決把各項民生事業辦好辦紮實。

“‘強富美高’的新起點,應當成為增進民生福祉新的‘起跑線’。”婁勤儉在1月14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鄭重指出。他詳細闡釋說,我們要遵循新發展理念,把握民生需求新變化,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精神文化生活等領域,加緊梳理排查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更加精準地解民憂、紓民困,讓群眾生活改善與決勝全面小康同節奏、與探索開啟基本現代化同步伐。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僅僅是溫飽和小康,還有體面的收入、均等化的福利以及人生出彩的機會。回應老百姓的這些民生新期待,顯然已是新時代的一道必答題。

緊接著幾天後的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上,他再次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其中一點就是,更加註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婁勤儉多次強調保障好民生工作。3月17日至18日,在鹽城檢查調研時,先後來到建湖縣恆東村、鹽都區佳富村、響水九豐現代農業園和老舍中心社區恩覃村,察看農業生產恢復和農民住房條件改善情況。他要求,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抓手

今天的會有兩個關鍵詞很醒目:新發展理念和突出民生問題。

當前,江蘇發展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點,有一系列重大的命題擺在面前,民生問題為何擺在特殊位置?會議一開始,在婁勤儉就指明八個字:

天下之大,黎元為先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為什麼要推進民生工作?婁勤儉開宗明義,向與會者提出這個問題並作出鮮明的回答: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部署,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決策和重要抓手。

“作為黨的幹部、人民公僕,任何時候都要站穩人民立場,帶著情懷為老百姓辦實事,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一直以來,民生實事都是婁勤儉的關注重點。

客觀說來,這幾年,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把“人民生活高質量”作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內容,民生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全省人民不斷感受到生活有新變化。

讓婁勤儉感慨不已的是,這三個月過得極不尋常。“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沖擊,也讓我們對發展、對生活、對民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說。

經此一“疫”,江蘇及時採取一系列舉措解決現實難題,有效降低了疫情對群眾生活的影響。與此同時,疫情也暴露出不少民生領域的短板和漏洞。婁勤儉坦言,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因為歷史背景、時代侷限性而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會有一些因為發展理念偏差、客觀條件限制而形成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更多的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風雨之後,如何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新的歷史關頭,民生事業向何處去?值得深思。

婁勤儉連發三問:

今年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之年,民生領域如何再出發?我們要作出回答;

全面建成小康之後民生改善怎麼辦,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上如何創造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我們要作出回答;

主題教育雖然結束,如何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長效機制深化落實?我們也要作出回答。

開啟新徵程、邁上新臺階,江蘇的民生事業沒有終點站。“民生髮展永遠在路上。”婁勤儉表示,

決不能有一好百好、盲目樂觀的認識,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樹立強烈問題意識,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

基於此,婁勤儉動員全省上下乘勢而上,深入排查和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在新的起點上共創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

“從現在開始,面向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任接著一任抓,紮紮實實向前推進……”這番話,斬釘截鐵傳遞出抓民生的信心與決心。

民生問題是發展問題、政治問題

民生大事沉甸甸。當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不管是經濟增長,還是財政增收,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有人對解決民生問題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婁勤儉認為,有必要進一步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他說,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民生問題不僅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政治問題。越是發展遇到困難挑戰時,越要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離開了這個前提,我們就難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實現穩步的發展。更何況,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為了民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這個出發點。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六保”,深層次看,都涉及民生。我們要在主動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中,實現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保”,給社會良好的預期,給群眾更多的信心。

——排查解決民生問題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更不是不顧財力實際地大幹快上,而是要抓住一到幾項最關鍵、最突出、牽一髮動全身的問題,優化投入結構,集中資源要素,撬動各方力量,打好攻堅戰、持久戰。我們要做到的是,排查要全面、規劃要系統、推進有步驟、年年有突破。

——排查解決民生問題,不能僅僅看作投入問題,也是帶動內需、拓展空間、拉動增長、培育動能的重要舉措。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圍繞“八個更”要求,讓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排查解決民生問題,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婁勤儉指出,要在圍繞“八個更”要求全面梳理的基礎上,切實找準找實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他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民生工作的“八個更”要求,即“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以及“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八個更”,概括了新時期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們做好民生工作的方向指引。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婁勤儉表示,要通過改革破解難題、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構建民生領域的現代治理體系。他說,徹底解決這些民生短板弱項,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這就要求我們,哪裡有短板,改革舉措就要往哪裡聚焦發力哪裡有民生關切,制度建設就要在哪裡回應強化。

事實上,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對“八個更”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要把改革貫穿始終,把問題解決和制度建設統籌起來考慮,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同時,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和高質量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讓江蘇發展實績更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對此,婁勤儉在今天的會議著重提了四點要求: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有些民生問題之所以遲遲得不到解決,不是解決不了,也不是沒有能力解決,而是思想不夠解放。

民生事業千頭萬緒,資源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與各地發展實際特別是服務人口、服務半徑相適應,真正做到以我為主、按需建設。

——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對於民生問題,不能頭痛醫頭、就事論事,要學會通盤考慮,拿出系統解決的辦法。

比如,我們實施蘇北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就是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著眼重構城鄉關係,系統解決農民就業、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等問題。

解決民生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工程化、項目化推進,從最緊迫的事先幹起,一年辦成幾件實事,讓群眾看得見效果、真正有獲得感。對於那些短期無法解決、需要長期攻堅的,可以納入“十四五”規劃。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民生問題要算大賬不能算小賬,很多時候力有不足,本質上還是沒有盡力而為,把我們的財力盤活用好,是完全做得到的。該政府投入的,不能簡單地推向社會,而且辯證地看,把民生工作做好,群眾後顧之憂少了,反過來也能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強調盡力而為,絕不意味著不顧實際地大幹蠻幹,既要努力辦成事,還要量力而行、注意發展的可持續。

——堅持頂層設計、基層探索。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決定了民生問題千差萬別,有共性的,有個性的。

共性的問題,要提到省級層面來研究,規劃好方向和目標,拿出整體政策方案、工作方案。

個性的問題,鼓勵各地大膽探索,為全省作出示範。

帶著情懷幹、帶領群眾幹,共同成就美好生活

排查和解決問題,怎樣才能真正解決到位?婁勤儉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情懷幹、帶領群眾幹,形成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強大合力。

民生工作面廣、量大、頭緒多,能不能幹好關鍵是看是否站穩群眾立場。在婁勤儉看來,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一定是有情懷的幹部,群眾所病、如患己身,食不香、寢不安。一個有辦法的領導幹部,不僅為了群眾,也會依靠群眾,能夠帶領群眾一起幹、奮力幹,共同成就美好的生活

婁勤儉指出,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就是對各級幹部落實三點要求的最好檢驗

檢驗的是我們抓落實有沒有一股子狠勁、韌勁,定下來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

檢驗的是我們有沒有一顆真正的憂民之心,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瞭解民生關切,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

檢驗的是我們有沒有做好群眾工作、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從規律上、本質上來認識和把握民生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鄉鎮是最基層的政權組織,在老百姓眼裡,代表著黨的形象。工作落實在基層,與群眾走得最近的也是基層。這次會議,以視頻形式開到鄉鎮一級,也是這個考慮。

婁勤儉說,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方向政策確定以後,最終還要靠基層來落實。他語重心長地囑託大家:

一要知冷暖、講實際情況。民生問題的枝枝葉葉,就在大家身邊,要帶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增強敏銳性,善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反映問題。

二要懂政策、講明白話語。與老百姓坐在一張板凳,用群眾愛聽、聽得懂的話,把黨的政策講明白,帶著大家一塊幹。

三要有思路、講科學方法。各地情況不同,要增強貫徹落實的創造性,因地制宜把事情辦好,真正讓好的政策收到好的效果。

讓群眾過上更加殷實富足、富有品質的生活

婁勤儉一席講話鞭辟入裡、語重心長,引發會場震動。與會者紛紛表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

南京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發言時表示,將立足防控,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向防境外輸入延伸,堅決守住空中門戶。

教育是民生之基。如皋市委書記張建華提出,三年內,規劃新建各類學校16所,創成高品質示範高中1所,新聘教師1500人,確保學前教育學位按標準供給、義務教育資源更加均衡、普通高中辦學規模持續擴大。

鹽城市鹽都區委書記吳本輝說,全力做好農房改善後半篇文章,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升集鎮功能,激發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熱情。

“將有限的財力用於急需補短板的事項。”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儲永宏發言說,在支出安排順序上,優先安排“三保”支出,切實加強對三大攻堅戰、教育、醫療、社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方面的保障。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表示,確保2020年完成500個老舊小區改造,確保新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18萬套、基本建成8萬套,建成一大批“建設品質高、公共服務好、產業發展優、群眾滿意度高”的新型農村社區。

加快補齊綜合交通運輸短板,讓群眾出行更“順心”。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說,在去年實現蘇北五市通高鐵的基礎上,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滬蘇湖鐵路,力爭開工建設通蘇嘉甬、鹽泰(錫)常宜鐵路,確保建成連淮揚鎮鐵路、連徐高鐵和滬通鐵路,力爭提前建成鹽通鐵路,到年底全省12個設區市通高鐵。年內開工建設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建成五峰山、滬通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五橋,加速省內全域一體化。

深度解讀!江蘇省委書記為何動員全省“再出發”?


無論遇到多大的風險挑戰,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這是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我們任何時刻都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沿著新發展理念的指引,聚焦民生關切,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一定會收穫更加殷實富足、富有品質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成果!”

婁勤儉充滿激情的話,讓8000萬江蘇人對於高品質生活更加憧憬。

來源:北京西路瞭望 撰稿:林久

圖片:張筠 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