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1

前幾天看見一個新聞,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子,大三的時候就拿到了公司的offer,後來戀愛結婚,大學畢業的時候懷孕了,畢業典禮上挺著即將臨盆的肚子和同學們拍照。本來是一件挺幸福的事,結果因為新聞標題描述她為“人生贏家”而被眾多網友熱議。

有人說這公司真倒黴,新人才進來一年就得放產假育兒假,有人說這個年紀步入家庭太早了,以後一定會後悔,也有人說年紀輕輕就有夫有子有工作,明明就爽翻天了啊。

坦白說,看見標題的時候我心裡也打了一個突,倒不是對別人的人生計劃有什麼意見,我只是不喜歡“人生贏家”這四個字。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這四個字看著就覺得累,而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式教育,實在太注重競爭了。

我是一個從小就拿來“被比較”的孩子,不是好的那一方。

我既沒有出色的外表,也沒有優異的成績,但我有一個“男神哥哥”,俗稱“別人家的孩子”。他人生的每一步都被父母規劃的非常完美,他們秉承“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我在玩泥巴的時候,我哥哥在學鋼琴;我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哥哥在看全英文無字幕的電影;我在吃路邊攤的時候,他吃著爺爺做好的“十全大補餐”。

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小學、上什麼學校、到什麼班級......每一步都走得精雕細琢、務必保持“快人一步”。他常常被送去參加比賽,從朗讀演講到奧數寫作甚至是選美,大多數時候都能抱著獎盃獎狀回來,這樣的他,某個程度上來說也能被稱為贏家吧!可正因為對競爭有許多經驗,他直言自己非常不喜歡被打分數,也沒多享受擊敗對手的征服感。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高考的時候,他實力詮釋了“一日不見,改頭換面”,瘦成皮包骨大概說的就是他,從背影上晃眼看過去我還以為是教我們地理的“地中海”老師。他被寄予厚望,985、211對他來說簡直易如反掌,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畢竟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但那一次,他沒考好,刷新了自己高中三年來的新低。

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看到趴在書桌上一動不動的他,想要上前安慰時,他抬頭給我的笑容:啊,終於解放了,實在太沒勁了。這是我許多年不曾看到的“他的笑容”。

後來他去了一所離家較遠、也還不錯的大學,過上了“正常”的學生時代,會學習,但也會打打遊戲、騎騎車,不再事事“快人一步”,不再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他,變得愛笑了,找到了喜歡的姑娘,加入了感興趣的社團,畢業後,有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老實說,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得到快樂的,大多不是孩子,是孩子的師長與父母。畢竟,我這個沒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今混的也不算太差,能吃好穿暖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樣也很skr。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而人生意義如果只在“快人一步”,是不是有點太無聊?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人生,也許還因天時地利,有一千種過日子的方法,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大家追求的不一樣,根本無勝負可言,因為沒有可比性。

事事趕超不如活著當下,縱然輝煌卻刺眼,平淡之處亦有光。

2

自古以來,中國式教育就對“望子成龍”充滿期待。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到現在的“虎爸虎媽”,可傳統的不一定全是正確的,或者說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中國父母往往陷在這個誤區裡卻不自知,不僅要讓孩子“快人一步”還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近年來,每到八月底,各大醫院產科都擠滿產婦和待產孕婦,甚至還有通過剖宮產搶生“開學寶寶”。原因在於,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都規定,必須在8月31日之前年滿6週歲才能入學,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晚一天就晚一年,晚一年就年年晚”。

一致認為9月份出生的孩子,打一開始就“輸”了。因此,耗盡洪荒之力也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不僅如此,為了讓孩子上“名校”,許多家長砸鍋賣鐵也要搞套“學區房”,爭得頭破血流也義無反顧。好不容易擠進去了,一個班五六十個孩子,教室過道讓人暗自慶幸孩子不是一個200斤的胖子,至於到底能不能學好?我們不知道。

反正總要花重金去買學習資料、請學科老師,務必保證考試知識全get,琴棋書畫還能樣樣齊全。

但這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很多家長會說:我們也沒辦法,不是我們想這樣,是被大環境所迫啊,人人都在爭,誰還顧得上素質教育?什麼有用,就學什麼。

確實。贏,並沒有錯。只不過,我們認為的“贏”,並不是真的“贏”,而是目光短淺。

家長搶生開學寶寶、事事都要“快人一步”的初心,是不想讓孩子們輸在年齡上。殊不知在孩子尚未成熟時,提早學習是在傷害孩子。當你天天跟孩子說“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在告訴孩子:人生就是一場競賽,而你周圍的所有小朋友都是你的競爭對手。這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無法想象。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TED教育大咖、著名腦科學教授洪蘭曾說: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

確實如此,這種“贏”只會讓我們看不到某些素質的發展、某些領域的學習,對孩子未來的成功意味著什麼;我們出於恐懼,要求孩子學習一些我們知道將來用不上的知識;因為我們不瞭解孩子成長規律,錯誤引導孩子的時間分配……

這並非“贏”,而是目光短淺,不懂孩子、不懂教育。如果因為目光短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孩子更重要的素質教育不完整,那麼必然的結果就是:

贏在起跑線,但輸在終點線。

3

仔細想想,搶跑帶來的領先,能讓孩子贏多久?

如果讓現在的小朋友大以後寫本回憶錄,回憶自己的童年往事,可能會不約而同地說:從某年的九月一號開始,我快樂的童年就不再有了。我喜歡學習,但我不喜歡去學校,因為一上學,最苦的事情不是學習,而是排名。

事實上,有一種現象叫“十到十五名”現象,在中學或者大學裡,排十到十五名的人,最後往往成就最大。這個現象和我們的常識有點相違背,但確非常有道理。

藤子不二雄,從小性格懦弱,愛丟三落四,考試永遠零分,長大後他卻畫出了全世界最暢銷的漫畫《哆啦A夢》;

馬雲,13歲因為打架轉學,考兩次中考才上的高中,高考考了三次才上了大學,蹬過三輪搬過磚,從未“贏在起跑線上”的他,長大後卻贏了全世界,成了超級富翁。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害慘了下一代中國人!


人生不是衝刺賽,而是馬拉松。起跑線壓根兒不重要。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比喻是恰當的。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於沒有保存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開心無價,允許孩子慢慢來吧。這恐怕才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