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進了校門,身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曬孩子”,不是曬孩子有多可愛,而是曬自己的孩子學習有多麼厲害,能力有多麼強,今天學會了畫什麼畫,明天又會了多少單詞。因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速成、提前教育的各種培訓班,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心頭愛了。
很多父母把教育子女當作一筆投資,縮衣節食也要讓孩子參加各種高價培訓班,每天的學習安排滿滿的,英語、奧數、思維、演講、游泳等等。看起來,父母為孩子提供了優質的教育,實際上,很多孩子參加的學前班、培訓班幾乎都是父母自己的想法。而這些都是基於急於求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包括成年人對金錢的渴望、學生對成績的追求,都隱含著“起跑線”恐慌。
而“不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放在孩子身上就是一個錯誤,這是對每一秒都決定成敗的短跑比賽而言,而孩子一生的成長好比馬拉松長跑,起步的幾秒對於整個成長賽道而言,真的很微小。
可能你沒想到的是,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卻輸在了“過程”:
1、 生活上的代勞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孩子好,很勤快幫助孩子解決各種問題,比如說孩子反應慢回答不出問題,家長忍不住替答,孩子玩智力玩具的不等孩子思考便給予指導,這些都讓孩子喪失了自主思考。
我們應該做的是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情讓孩子獨立思考和嘗試,這也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鍛鍊問題解決能力。
2、 高強度的學習
很多在校孩子的父母都是看到孩子拿著書就十分高興,而當孩子玩耍或者遊戲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務正業耽誤學習,高壓下導致學習效率變低。其實玩耍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探索,對智力開發,也很有幫助。
我們應該做的是,跟孩子一起制定有規律的學習計劃,包含各種休息放鬆,讓孩子勞逸結合,鬆弛有度,玩到了,也學到了。
3、 打壓式教育
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父母採用“打壓式”教育,當孩子做得很好的時候用“繼續努力”代替“你真棒”,用打壓的方式讓孩子時刻保持緊繃狀態。可是孩子還小,當每次的欣喜引來的是父母的“打壓”,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承受的。
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吝嗇你的誇讚,不要敷衍的表揚,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臺階,可以讓他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也更有動力追求更高的目標。
所以,“起跑線”恐慌也可以說是教育的謊言,在這句話背後有著深厚的現實問題與價值追求背景。每個父母都都會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擔心成長過程中摔倒,每個家庭也都會面臨著“起跑線”恐慌問題。如果不想孩子輸掉,就應該讓孩子奔跑起來,不要讓他們模仿你的姿態,按照你設定的人生軌跡去生活。
孩子天性就該是自由的奔跑,而不是困在小小的三尺課桌。